《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是一本由[英] 温斯顿·丘吉尔著作,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27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精选点评:
●实在不适合作为一战的入门读物
●美德与伟大不能兼得
●战争的道理是绝对的。但是指导运用这些道理的原则必须根据每一战事的环境推断出来,而环境总是不同的。因此,断无绝对的准则可以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研究历史,对训练思维和积累知识是极有价值的手段;但如果对具体事实及其重点、关系和主次不作深思熟虑的识别,那不会有什么帮助。
●我看的是盗版,错误很多。第一次看的时候,烦躁得看不下去;但第二次看时,因为对大概过程有了了解,能看下去了,而且看得津津有味。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总算读完了
●流畅易读。
●丘吉尔、黑格、霞飞、尼维尔这群sb就该被阵亡士兵家属拉去私刑绞死
●大战两部估计要读4年吧
●奇才 无所不知 五本儿看了有三个月 脑补战术和地图很费劲……
●内容丰富,春秋笔法,阅读可以对一战有总体性认识,但无法了解细节。给五星实为内容全面,文笔值得称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读后感(一):这套书非常棒,让我爱不释手
我已经读完其中的前四本了,正在读最后一本《战后》。
丘吉尔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笔磅礴,观点坚定明了,让人颇为信服。
读上这个系列的任何一本,你都会爱不释手,被它深深吸引,以至于每天都会主动去阅读相当一段篇幅。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读后感(二):辉煌的前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假如达达尼尔之战打赢了,也许丘吉尔不待二战才成为首相吧?也只有二战才造就得了他,犹如他评论戴高乐似的——“应运而生的人”对!他本人就是。所以才能在法国败战覆完时如此评论一个当时充其量只是次要人物的戴高乐。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读后感(三):一战回忆录书评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著,讲述了一战的前因后果,丘吉尔的文笔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不论是演讲还是写的书,读起来都能够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从他的书中可以感觉到丘吉尔的记述还是非常详尽的,他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我也是没有质疑的,不过他有个缺点,就是看问题不够客观,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令人不解,但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读后感(四):这本书翻译得实在太糟糕
豆瓣上的译者是刘立等,而书上只有吴良健一人,和左岸文化出版的台版书一样。翻译水平可与机器翻译媲美。“最后安特卫普,当潮水退去时在军事上有价值的地段重新显露出水下浸过的岩石”。诺奖就这么被糟蹋了。看得我好几次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真想把这书给撕了。过程描述的文字至少还能猜出意思,但是大段的作战指令就完全没办法理解了。另外地理名词、人名、船名等的翻译极其混乱,音译、意译、英文混搭,甚至同一页上同一人就有两个不同的译法。因此此书不论是阅读乐趣和资料参考价值都极低。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读后感(五):第一次世界大战
少年时觉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神圣”的,以致于买书时都按目录寻找。看多了后才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罗曼·罗兰、肖霍洛夫无负盛名,但也有许多名不符实,比如说丘吉尔。
从文学性来说有,但要说上佳委实不是。本书最大的看点就是资料性。以前看一战的书少,所以觉得不错。可以当成比如《静静的顿河》的背景,但随着看多了,觉得一次不如一次了。具体来说就是作者都是对的,大英帝国是“世界文明的良心”,这完全符合作者的出身和立场。
有些平庸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