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08 03:25: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100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一本由丘吉尔著作,南方出版社出版的BBC书籍图书,本书定价:275.00,页数:39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点评:

  ●一场不必要的战争,一个英国人的视角下的二战始末,大量的材料虽然读起来艰难,却再现了当日的场景和形势,英国人的求全,法国人的踌躇,德国的志在必得,美国人的隔岸观火,苏联人的顺手牵羊,都表现得相当的到位。也是这一切让这场所谓“不必要的战争”必然的出现了,回忆录也必然带有主观意味的,历史终究是历史。

  ●政府如何推动民意

  ●邱胖自己的信件作为史料非常独特。从一个19世纪的英国顽固保守老人眼中看二战。

  ●虽然是丘吉尔写的,但英国还是存在感不强啊,北非,大西洋,巴尔干,总觉得英国打的很亏

  ●从2012年开始 历时6年多 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了老爷子的鸿篇巨制 个人感觉 获得诺贝尔奖 丘吉尔的历史贡献可能远大于文学本身 本套书的翻译 校对以及纸张质量皆算不上合格 配图也大都不达意 但不能抹杀丘吉尔从英国角度诠释二战的全过程 尤其是孤军作战的至暗之时 丘老爷实际上远没有半自传的书中体现的那么运筹帷幄 料敌先机 但其勇气和坚决 无论在何时何地 都充满了激励人心的力量

  ●不仅语言流畅,用词巧妙准确,而且高瞻远瞩,确实是经历过岁月的考验,所成就的伟大政治家!

  ●太……太……太……长……了……

  ●又长又臭,没看完,感觉太主观了,丘吉尔真自以为是!

  ●被翻译气死~

  ●04年花了一个月啃完整整4大本,对二战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一):必然的战争

  一场不必要的战争,一个英国人的视角下的二战始末,大量的材料虽然读起来艰难,却再现了当日的场景和形势,英国人的求全,法国人的踌躇,德国的志在必得,美国人的隔岸观火,苏联人的顺手牵羊,都表现得相当的到位。也是这一切让这场所谓“不必要的战争”必然的出现了,回忆录也必然带有主观意味的,历史终究是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二):只有读过书才知道自己无知

  只有读过书,才知道张伯伦除了慕尼黑丢人之外,委实是个意志坚定的领袖

  只有读过书,才知道二战开始时候,丘吉尔又做回海军大臣

  只有读过书,才知道不列颠空战后期,英国全国民众深深为伦敦的勇气所折服,很多外地人专门赶到伦敦住一两夜,只为与伦敦共患难,亲身体验一下现场气氛。政府因为市政管理上的困难,不得不劝阻了民众的这一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三):在当当买的,书籍质量非常差

  纸张质量太差太差,不知道当当卖的是不是盗版书。如果不是盗版书,那就强烈谴责鼠目寸光的南方出版社。心里感觉非常不痛快。好好的一本世界名著被糟蹋掉了。aasa

  纸张质量太差太差,不知道当当卖的是不是盗版书。如果不是盗版书,那就强烈谴责鼠目寸光的南方出版社。心里感觉非常不痛快。好好的一本世界名著被糟蹋掉了。aasa

  纸张质量太差太差,不知道当当卖的是不是盗版书。如果不是盗版书,那就强烈谴责鼠目寸光的南方出版社。心里感觉非常不痛快。好好的一本世界名著被糟蹋掉了。aasa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四):Bob Dylan解释了一代人的孤独,他让一个国家摆脱了孤独

  那是诺贝尔文学奖的1953年。

  一个合格的作家,总要和政治挂钩的。艺术和政治,比艺术之间的关系还要大。如果他本来就是政治人物,那就更有意思。

  比如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是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五):大英帝国最后的捍卫者

  日不落帝国最后的捍卫者,他让英国成为战后三巨头之一,又是一个无耻的商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