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全四十八册)》是一本由赵尔巽等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70.00,页数:149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精选点评:
●错误百出前后矛盾……哎
●过年在家,愣是又把这些书看了一遍。
●补记
●基本看完了
●爱问上有下载,加上点校本二十四史共2.93G。不过清史稿缺47、48两册。最近正好在读叶燮,发现他跟叶小鸾是姐弟,跟叶舒崇是叔侄,文艺青年真心伤不起啊……
●: K249/4827-1
●一个只有全国人口百分之零点二五的小集团是如何依靠极其严格的内部控制掌握整个国家的。和奥朗则布时代穆斯林对印度的统治如出一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朝廷要员来自这个小集团然而长期维持着低水平社会稳定。理解了清朝就理解了我们今天。
●无力全读,只是在kindle上偶然翻了几卷。作为中国最后一部封建王朝正史,这本《清史稿》虽然毛病不少,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总是值得选读的。
●因为一本清穿小说我就啃了这么一本巨著。。。
●查阅所用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读后感(一):清史稿读书记录
清史稿暂时告一段落 天文不懂 地理只看部分,忠义 孝义 遗逸 列女一贯不看 列传重点关注大清入关和湘淮军诸将 剩土司 藩部 属国未读 相对于之前看的二史八书 清史稿更加大气 对洪秀全 陈玉成 刘秀成等太平天国将领,南明李定国 张煌言等人也认可其能力 第一遍阅读观感不错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读后感(二):读《清史稿曾国藩传》
读《清史稿曾国藩传》
“国籓,道光十八年进士。二十三年,以检讨典试四川,再转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部。时太常寺卿唐鉴讲学京师,国籓与倭仁、吴廷栋、何桂珍严事之,治义理之学。兼友梅曾亮及邵懿辰、刘传莹诸人,为词章考据,尤留心天下人材。
咸丰初,广西兵事起,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上称其剀切明辨。寻疏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寇氛益炽,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於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国籓事功本於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籓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文正公之功业,吾以为非平定粤匪之为最,举荐人才,薪火相传方为最,今日读其传,似遇一知音,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吾虽不才,愿效法曾公,留心天下人才,为国家天下计,此吾之心愿也。
小舟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读后感(三):《篋底舊藏-讀寫或為一字難》
《篋底舊藏-讀寫或為一字難》
(金俊明落款印鈐拓片,明褱、耿菴、不寐道人皆為孝章先生之號:http://www.douban.com/note/29187622/)
案頭舊物,一紫檀大筆筒,筒壁鐫有金俊明所書陶淵明《飲酒》三首,落款下鈐“明褱”與“耿菴”二印,相對多年,從未細究其之詳盡,祇知道金俊明為明末清初一文人,觀其書刻,字骨硬朗,筆勢流暢,甚有那麼一點王羲之遺風。
前一個周末,窗外細雨淅瀝,寒意料峭,讓人頓時打消了外出念頭,於是就端坐下来,網上尋訪開了金俊明,打開百度,入目竟亦有六千條,真不算冷落,百度百科之收録頗為詳細:
“金俊明,清(公元一六〇二年至一六七五年),原名衮,字孝章(一作九章),號耿菴,又號不寐道人,江蘇吳縣人。生於明神宗萬歷三十年,卒于清聖祖康熙十四年,年七十四岁(《歷代名人年譜》作生於明萬歷二十九年,卒於清康熙十二年,年七十三岁。此從《續疑年録》并参《清史列傳》)。明諸生。少隨父官寧夏,往来燕趙間,以任侠自喜。诸邊帅争欲延致幕府,不就。歸里後,折節讀書,靡不研究,著名復社中。明亡,弃諸生杜門佣書自給,不覆出。及卒,門人私諡貞孝先生。俊明好録異書,工詩古文兼善書畫,尤長於墨梅。嘗寫陶詩及畫梅寄王士禎兄弟,士禎甚寶之。世称“三絶”。著有《春草間堂集》、《推量稿》、《闡幽録》、《康濟譜》,均《清史列傳》并傳於世。”
然而,接下来再讀其他相關條目,問題就來了,金俊明原名“袞”,在他處文字或作“訓”,或作“衰”,區區一字,讓人疑竇頓生,於是乎,好一番忙亂,恰《清史稿》又逺在京城閑置未攜囬,而求諸架上《辭海》(1979年版)、《辭源》(1979年版),又遍尋無覓,還好,最近正在重讀胡晗所著之《江浙藏書家史略》,試着一翻,果然就找到了:
“金俊明,字孝章,初從父冒姓朱,名袞,後復姓更今名,吳縣人。善書。平居繕録經籍秘本,以迄交游文稿,凡數百種,無不裝潢成帙,《汪琬金孝章墓志銘》:構春草閑房以貯之。《乾隆蘇州府志卷八十二》:年七十二卒,門人私諡貞孝先生。《靜志居詩話》:有春草閑房手定印,有商孫子芳草王孫孝章、殷孝章諸印。”-胡晗《江浙藏書家史略•江蘇藏書家史略》
可是,金俊明,子從父姓,名正言順,什么呌“初從父冒姓朱”呢?讀書就是此般模樣,問題會一個一個接踵而來,幸好想起了案頭葉德輝那一本《書林清話》,似乎在明人鈔本那一段裡提起過這一個金俊明,一翻,果不其然:
“金孝章俊明,《黄記》:手钞《金石例》十卷。《續記》:手鈔元人總集《月泉吟社》、《榖音》、《河汾》諸老詩、《中州集》并目録、小傳四種。案:魏禧《朱参軍家傳》:“吴門之隐君子曰金俊明,余見之,年七十一矣。父曰朱参軍,本姓金氏,名允元。七嵗而孤,母貧不能自存,有姊适朱氏,属养焉,遂冒朱姓,更名永昌,入貲授綏寕簿。天啟乙丑卒。俊明始为諸生,亦姓朱氏,名衮。后復姓,更今名,字孝章。”朱彝尊《静志居詩話》:“先生平生好録異書,靡間寒暑,仲子侃亦陶繼之。矮屋數椽,藏書满櫝,皆父子手鈔書也。”習隽等《乾隆蘇州府志》:“春草閑房在卧龍街西雙林巷,金俊明孝章所構書齋也。”案:先生當日以勝國遺民,名重一時,汪琬为撰墓志,先横山公为作傳,皆極推重。”-葉德輝《書林清話•卷十•明以来之鈔本》
對于這一位金俊明,一讀再讀,這一下子,方才讀了一個明明白白,看着案頭那一個紫檀筆筒,心裡祇是發笑,一個下午打發了,知道了不少。
近幾年來,讀寫依賴網絡甚多,谷歌百度,可謂方便甚矣。是讀,亦一提醒,過多仰仗網絡,或若蕭何,成亦如是,敗亦如是,有些事情若要知曉,還是多讀一些書最好,畢竟,歷史如是漫長。
-ZY.S. 2009-March-18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读后感(四):《清史稿》读书笔记
读《清史稿》的笔记,主要是不熟悉的字词解释,以及部分批注。后来者阅读,不用费心去找了。
又,看的电子书,只有59卷,后边的没有了,也没地儿寻去。姑且就这么着了。
卷一
明夷用晦:明夷,易卦第三十六卦。明入地中,利艰贞。《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卷三
厄鲁特顾实车臣绰尔济:厄鲁特,西蒙古。顾实车臣绰尔济:人名(与“车臣”没有半毛钱关系)。
卷四
“故明中书张朝聘输木千章助建宫殿,自请议叙。谕以用官惟贤,无因输纳授官之理,令所司给直。”买官不成。
“设关征税,原以讥察奸宄,非与商贾较辎铢也。其各以原额起税,毋得横征以充私橐,违者罪之。”毋得横征以充私橐。
卷五
“帝王生财之道,在节用爱民。掘地求金,自古未有。”现在有了。
固山额真:固山,满语,旗。额真,官职。“旗主”之意。
“朕以眇躬讬于王公臣庶之上,政教不修,疮痍未复,而内外章奏,辄以‘圣’称,是重朕之不德也。”伟大光荣正确。
右文之治:崇尚文治。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致仕:退休。
践祚:登基。
登水火之民于衽席:此处“衽席”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
亶聪明作元后:尚书语。元后,天子。
卷六
祫祭:音xia。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或祭祀文书之类。)
卷七
笔帖式:清入关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天聪五年(1631年)改为“笔帖式”,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
“上试汉军笔帖式、监生,曳白八百人,均斥革,令其读书再试。”交白卷的公务员。
“原任湖广总督蔡毓荣隐藏吴三桂孙女为妾,匿取逆财,减死鞭一百,枷号三月,籍没,并其子发黑龙江。”敢娶黑五类。
“福建前造船核减工料银二万馀两,应著落故总督姚启圣名下追赔。”把移民的都追回来。
卷八
“陈鹏年遵旨不治行宫,阿山故假他事劾之。”不善于领会领导意图。
“翻译本章,甚有关系。昨见本内‘假官’二字,竟译作‘伪官’,舛错殊甚。其严饬之。”常凯申。
“凡事必期便民,若不便于民,而惟言行法,虽厉禁何益?”老百姓就是给脸不要脸。
不遑宁处:没有闲暇的时候。
洪范五福:洪范,《尚书》篇名,商代贵族政权总结出来的统治经验。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琉球请令其陪臣子弟入国子监读书,许之。”强烈抗议。
卷九
妻子入辛者库:辛者库,满文音译,专以从事大内或王公府第等地贱役苦差为职。
安南:今越南。
南掌:澜沧王国,今老挝。
廓尔喀:今尼泊尔。
范公堤:为纪念北宋范仲淹得名。
“上见沿道安设水缸,蓄水洒道。上谕之曰:...若移奉上之心以抚百姓,岂不善乎?”岂不善乎。
额附:满语,驸马。
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
不豫:天子生病。
大渐:病危。
孔怀之谊:兄弟情谊。
“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分税制该如何评价?另,我未为州县,也知州县油水很足呀。
卷十
“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聚于上,则聚于下。”不聚于裸官,则聚于官二代。
卷十一
卤簿:仪仗。
“以福建、山东、江南、广东、山西迭出挟制官长之狱,谕:顽民聚众,干犯刑章,不得不引为己过。”妨碍执行公务,抓!杀!
予告大学士:予告,休假。
休致:年老去职。
“今幸边陲式廓万有余里”。又统统丢掉了。
卷十二
“勿以纵释有罪为仁,使良法不行”。李玫瑾弹钢琴激情杀人。
卷十四
镌级:降职。
“命四库全书馆详覈违禁各书,分别改毁...又直臣如杨涟等,即有一二语伤触,亦止须酌改,实不忍并从焚弃。”是否连中宣部也绕开。
“马兰镇总兵满斗於东陵掘墙通路,论斩。”臣这是考古啊妈蛋。
卷十五
“尹壮图逞意妄言,亦不妨以谤为规。”威胁我就是威胁党。
金奔巴瓶:即金瓶,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
呼毕勒罕:蒙语音译,意为转世或化身,转世灵童。
“公同掣蒙古所出之呼毕勒罕。”蒙古也有转世灵童。
“各省奏报民数共三万七百四十六万有奇。”三亿人。
卷十六
“释安南人黎屌等于狱。”屌。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福建布政使李赓芸被诬自缢。”抑郁症。
“谨按天文正义,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雨,名曰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大旱,又主米贵。”真乖。
卷十七
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
成服:戴孝。
“申禁外省才不胜任之员改京职。”京官易做。
“准米里坚等国通商。”美国叫米国,从这里来的。
卷十九
“耆英奏与英兵官玛礼逊等议罢兵。谕“朕以民命为重”,令妥行定议。癸亥,耆英等请与英兵官定约,钤御宝。谕“朕因亿万生灵所系”,允所请。”是臣下奸,不是皇上无能。
不入八分辅国公:清朝爵位,与入八分辅国公不同,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以下,镇国将军以上,为第八等爵。清代定宗室爵位为十二等,自贝子以上四等皆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
“以云南汉、回积嫌未释,命贺长龄持平办理,勿分畛域。”命贺长龄买下切糕,一车十六万。
令辟:贤明的帝王。令,通“ 瓴 ”;辟,通“ 甓 ”。
不侔:音mou,不一样。
卷二十
重宴鹿鸣: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意思。鹿鸣宴为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明清时期还特别规定,举人于乡试考中后满六十周年,重逢原科(同一干支之年)开考,经奏准,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或“重宴鹿鸣”。
“俄非和好也。廓岂英敌?”老毛子从来都不是好朋友。可知见识上今不如昔。
鲍超:鲍超勇冠三军,惜乎史书不传。
卷二十一
“擅改谕旨,力阻垂帘”。换做贪污腐败岂不好看。
“美人白齐文原入华籍,赏四品顶戴、花翎。”华人白毛女原入美籍,还需偷渡。
“洋将美人华尔原隶中国籍,赏四品顶戴、花翎。”洋大爷的超国民待遇今天依然。
“惟停养廉、查陋规,以妨政体不许。”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
上韪其议:皇上肯定了他的意见。
升祔太庙: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不是所有皇族都能将牌位入太庙祭祀的)。
便僻侧媚:便僻,顺人之所欲,避人之所恶;侧媚,奸邪谄媚。指逢迎谄媚或逢迎谄媚的人。
开缺: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
瞻对:有上﹑中﹑下之分,称三瞻。在今四川新龙一带,地处雅砻江上游。
瘗:音yi,掩埋,埋葬。
畏葸:音xi。
卷二十二
“欲捍外侮图自强,非二十年之久,未易收效。然因事端艰钜,畏缩不为,则永无自强之日。近年内外臣工,值事急时,徒事张皇。祸患略平,又为苟安之计。即创立战守章程,而奉行不力,使朝廷谋议均属具文。积习因循,焦忧曷释。”一般。
开秩:亦作"开帙",指每个十年的第一年(如十一年,二十一年等)。因十年为一秩,故称。
漕白二粮:漕粮主要分为正米和耗米,顾名思义,正米就是实际上农民要交给国家粮食的数量,耗米就是在粮食存储搬运等等过程中要损失的那部分,为了保证正米最后能丝毫不差的运到京师,所以普通百姓也要负担起损耗的那部分。白粮包括糯米和白粳,是供清室宫廷专用,其他漕粮则是供给京师官丁俸饷。
撙节:节约,节省。
勖:音xu,勉励。
报效木植:意指免费提供林木植物等(但实际上于中取利,跟今天红十字会做慈善是一般道理)。
冲龄:幼年登基。
逋课:欠交的赋税。
卷二十三
大行皇帝:对皇帝死后且谥号未确立之前的称呼。
以迓和甘:迓,迎接;和甘,指风调雨顺。
百世不祧:不祧,古代帝王的宗庙分家庙和远祖庙,远祖庙称祧。家庙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中合祭;永不迁移的叫做“不祧”。不祧之祖,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畀:音bi,给与。
三推: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
常雩:干旱少雨时,皇帝为表示关心农民生活和农业,就要求雨,于是举行祭祀。这称常雩礼。
瘳:音chou,疾愈。
改土归流:由土司管理改为流官管理,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
卷二十四
熸:音jian,溃败。
交章:谓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
“以省书院为高等学,郡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书院为小学。”大学中学小学之名自此始。
“命伍廷芳赈古巴华民。”清末国力衰微,尚有心力赈济侨民。
“中国守局外中立例。”七尺大乳。所援何例?
“更定窃盗条款。凡应拟笞、杖者改罚工作。”劳教制度之始。
“各省工商抵制美约,既碍邦交,亦损商务。”抵制日货,嚯嚯。
卷二十五
民瘼:百姓疾苦。
四渎:指中国古代的河、淮、济、江四条入海河流。
翼日:次日。
“国币单位,定名曰圆。暂就银为本位。”银本位,以经济常识注录。
“资政院言军机大臣责任不明,难资辅弼,请设立责任内阁。诏以朝廷自有权衡,非院臣所得擅预,斥之。”人大走个过场就行,还真把自己当回事。
暌隔:分离;乖隔。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予何忍因兆民之好恶,拂公仆之尊荣。又,三国志刘璋亦有此语。
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应该删掉的一定删掉。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读后感(五):173-清史稿-赵尔巽-历史传记-1927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清史稿》,于1927年首版于中国。它包括整个大清帝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296年的历史。全书共有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
部分目录
1.本纪二十五卷
2.志一百三十五卷
3.表五十三卷
4.列传三百十六卷
清太祖为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在位时间为1616年到1626年,年号为天命。“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
清太宗为皇太极,生于1592年,在位时间为1627年到1643年,年号为天聪。“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虽大勋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中外即归于统一,盖帝之诒谋远矣。明政不纲,盗贼凭陵,帝固知明之可取,然不欲亟战以剿民命,七致书于明之将帅,屈意请和。明人不量强弱,自亡其国,无足论者。然帝交邻之道,实与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无以异。呜呼,圣矣哉!”
清世祖为福临,生于1638年,在位时间为1644年到1661年,年号为顺治。“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禹、汤罪己,不啻过之。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其世祖之谓矣。”
清圣祖为玄烨,生于1654年,在位时间为1662年到1722年,年号为康熙。“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
清世宗为胤禛(zhēn),生于1678年,在位时间为1723年到1735年,年号为雍正。“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清高宗为弘历,生于1711年,在位时间为1736年到1795年,年号为乾隆。“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清仁宗为颙 (yóng)琰 (yǎn),生于1760年,在位时间为1796年到1820年,年号为嘉庆。“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之风,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清宣宗为旻宁,生于1782年,在位时间为1821年到1850年,年号为道光。“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呜呼,悕矣!”
清文宗为奕詝(zhǔ),生于1831年,在位时间为1851年到1861年,年号为咸丰。“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辅弼充位,悉出庙算。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
清穆宗为载淳,生于1856年,在位时间为1862年到1874年,年号为同治。“穆宗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十年之间,盗贼划平,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将相协和,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清德宗为载湉 (tián),生于1871年,在位时间为1875年到1908年,年号为光绪。“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
溥仪无庙号,生于1906年,在位时间为1909年到1911年,年号为宣统。“帝冲龄嗣服,监国摄政,军国机务,悉由处分,大事并白太后取进止。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然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所见之世且详于所闻,一朝掌故,乌可从阙。傥亦为天下后世所共鉴欤?”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硃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元于其地置军民万户府,明初置建州卫。”
后代做了皇帝,就要给祖上增光。兴起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身世联系到几十代人以前的先贤。衰败的时候,就算是皇家的王子公主,也要受下级军官的凌辱。所谓尊卑之别。其背后还是实力决定的。
“太祖乘屋而射,敌兵鄂尔果尼射太祖,贯胄中首,拔箭反射,殪其一人。罗科射太祖,穿甲中项,拔箭镞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饮水数斗,创甚,驰归。既愈,复往攻,克之。求得鄂尔果尼、罗科。太祖曰:“壮士也。”授之佐领,户三百。”
开国皇帝往往亲赴火线。跟自己的部下在一起奠定基业。功成名就之后,其子其子孙,才有所谓的千金之躯,坐不垂堂。创业者不能身先士卒,就不能够得到部下的忠诚。所以凡是能开创基业之辈,大都是不辞劳苦。敢冒风险。
“辛丑春正月,明以灭哈达来责,乃遣孟格布禄之子吴尔古岱归主哈达。哈达为叶赫及蒙古所侵,使诉于明,明不应;又使哈达以饥告于明,亦不应。太祖乃以吴尔古岱归,收其部众,哈达亡。十二月,太祖复入贡于明。是岁定兵制,令民间养蚕。”
一个王朝到了末期,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去管边陲的附属小国呢?也正是因为不再有精力庇护这些小国。新兴势力才能趁机发展,攻城略地。所以看一个国家的国力如何,只要看看在他的附属或盟友遭到危害时他是如何对待的,就可以知道虚实了。
“是岁,釐定兵制,初以黄、红、白、黑四旗统兵,至是增四镶旗,易黑为蓝。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以扎尔固齐十人副之。于是归徠日众,疆域益广,诸贝勒大臣乃再三劝进焉。 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诸贝勒大臣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弟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命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同听国政。谕以秉志公诚,励精图治。扈尔汉巡边,执杀盗葠者五十馀人。明巡抚李维翰止我使者纲古里、方吉讷。乃取狱俘十人戮于境上,纲古里等得归。”
一个势力,只要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会再愿意久居人下。如果碰上合适的时机,宗主国内部动荡,那么这个势力,必然要自立山头。
“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诸贝勒大臣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弟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命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同听国政。谕以秉志公诚,励精图治。扈尔汉巡边,执杀盗葠者五十馀人。明巡抚李维翰止我使者纲古里、方吉讷。乃取狱俘十人戮于境上,纲古里等得归。”
造反这件事情是杀头的罪。只要失败,在史书里面就要写作穷凶极恶的乱臣贼子,遗臭万年。但如果成功,那在后世历史中,就是以文韬武略的圣贤身份出现。人还是那个人,事还是那些事。只不过因为成败不同,所以褒贬不一罢了。
“壬寅,上伐明,以七大恨告天,祭堂子而行。分兵左四旗趋东州、马根单二城,下之。上帅右四旗兵趋抚顺。明抚顺游击李永芳降,以为总兵官,辖辑降人,毁其城。明总兵张承胤等来追,回军击斩承胤等,班师。”
“明经略杨镐遣使来议罢兵,覆书拒之。杨镐督师二十万来伐,并徵叶赫、朝鲜之兵,分四路进。杜松军由东路渡浑河出抚顺、萨尔浒,刘綎军由南路入董鄂。侦者以告。上曰:“明兵由南来者,诱我南也。其北必有重兵,宜先破之。”命诸贝勒先行。”
军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旦军队打了败仗,就会丧失国威。弱小的附庸这时便蠢蠢欲动想要独立。强大的敌手则野心勃发想要吞并。所以对国家来说,轻易不能用兵。因为用兵劳民伤财,对国本会产生伤害。但一旦决定用兵,可以输掉一些局部战役,可一定要赢得整场战争。
一个国家的衰败往往先往往是先从内部开始的。内部出了问题,外部势力就蠢蠢欲动。试探虚实。一旦他们发现这国家的确软弱空虚,那么一定会抓住时机,穷追猛打。
“三月庚午,迁都沈阳,凡五迁乃定都焉,是曰盛京。遣喀尔达等征瓦尔喀,归,降其众三百。”
“是年,明使高第为经略,驱锦西人民入山海关。宁前道袁崇焕誓守不去。 十一年丙寅春正月戊午,上起兵伐明宁远。至右屯,守将遁,收其积穀。至锦州,戍将俱先遁。丁卯,至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偕总兵满桂、副将祖大寿婴城固守。 天寒土冻,凿城不隳,城上放西洋砲,颇伤士卒,乃罢攻。遣武讷格将蒙古兵攻觉华岛,夺舟二千,尽焚其军储,班师。 二月壬午,上还沈阳,语诸贝勒曰:“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汤泉。 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入宫发丧。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八。天聪三年葬福陵。初谥武皇帝,庙号太祖,改谥高皇帝,累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开国之君往往寿命要足够长久。而且继承者也要足够优秀。如果自己短命早死,那么就无法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法积小胜为大胜。而如果继承者不够优秀,就无法熬过政权建立初期的动荡时期,子孙不肖,即使刚取得了胜利,战果很容易又被夺走。
18/06/10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