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21 01:15: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精选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是一本由(美)杰里・施瓦茨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精选点评:

  ●理想和现实有差,但不能因此丧失理想

  ●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讲故事的艺术无时不在~~

  ●最受鼓舞的一句话,作家是天生的,但写报道是学来的。

  ●大一看的书,好像还不错吧~

  ●一个好的记者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人”:好奇心、激情、坚持不懈、良好的竞争欲望,每天都有很棒的故事,欢喜地迎接一切变化。传递真实是他们的使命。

  ●“故事总是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有思考的东西”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记者的采访;对记者的采访。我想,随着经验的积累,这本书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生动实用的教程,不过国情有差异......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除了有范文之外还有作者自述,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还是必读。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一):记者的“演员的修养”

  还是一个“死跑龙套的”的时候,星爷枕边书是演员的修养。如果星爷是个记者,那么枕边书应该是这本。

  不一定会成为喜剧之王,也不一定能成为顶级记者,或许只要别人不称你为“死**的”就可以了。做一行爱一行,如果你是个掏粪工,也应该买一本掏粪工人操作手册。

  当然,读书不一定管用。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二):西方新闻记者的“圣经”

  这本书真的不错,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太想看新闻专业书籍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作者把新闻理论贯穿于每个新闻小故事里面,往往就像看故事似的。

  这本书的作者杰里·施瓦茨在美联社纽约总部任记者编辑长达20年,后又在纽约大学教授专业新闻写作。

  这本书被誉为“西方新闻记者的《圣经》”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三):好记者,就是要吃得苦,饿的饭,忍得白眼

  明儿就是新文化报的宣讲会,所以我去图书馆找了两本关于新闻的书。这本书很好理解,并不像一些学术书籍让人读之无味,昏昏欲睡。它有20章左右,基本每章都以美联社名记的报道开头。刚开始几篇我看了,后面的都没看。这些报道并不像一般新闻那种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开端经过结果的机械罗列。而是深入调查后,再穿成线,写的是有声有色,看的也津津有味。

  记者是很辛苦的职业,它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也许你今天还在北京,明天就可能飞去广州。就在你晕晕乎乎从飞机下来,忙不迭赶到事发现场,人家还不定接受你采访呢。但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能够充分契合我的兴趣和能力。我擅长写作,爱好看书、旅行,喜欢挑战自我。

  在读海外记者一章时,我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热血沸腾,恨不得我就是那个记者,在刚果首都金沙萨与军队上演生死时速。他冒着枪林弹雨,躲在一个市场摊位的薄板后拨通美联社纽约总社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小伙子问:电话里飞来飞去的声音是什么? “枪声”“你安全吗”“至少伤不着你。我可以挂电话了吗?”太有意思了,虽然也危机四伏。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四):学会讲故事

  这本书看过之后,觉得很好。也许因为我只是一个新闻界的外行。

  关于这边书的定位,我没有仔细研究。虽然其英文名称是Reporting Handbook,但从内容上看,显然不是一本工作手册或职业规范的东西。

  此书的版权来自McGraw Hill,这是一家以教材著名的出版公司,我估计在美国,这本书大概应该算是新闻教学的一种参考书,偏重实战的。

  这本书的组织方法继承了外国教科书的优秀传统,没有大段的理论,而是通过实例来展现内容。此书的内容覆盖非常广泛,从什么是新闻开始,到如何完成报道、各种报道的技巧到人物特写、调查性报道、专业领域报道,几乎覆盖了我所知道的所有新闻体裁。

  此书阅读起来很轻松,即便你和我一样,都不是新闻工作者,仍然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尤其是得以看到美联社的新闻价值观、美联社的新闻方法和理想。在这些鲜活的示例后面,好像始终有一个隐含的声音在提醒读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重要的... ...

  另外一个思考是关于中国新闻的,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管制和政府的影响。不过,为什么美国人可以建立这种新闻的理想呢?我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中看到,即便是在美国,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报酬仍低于律师和职业经理人。此话题很难展开,但我想一定是有人喜欢新闻行业,喜欢因为从事新闻报道而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很难用金钱衡量的。

  作为一个非新闻专业的人看这本书,其实并不是不务正业。新闻的最大价值是告诉别人这个地球正在发生的事,其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如何在媒体和形式的限制下,讲好故事。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生活里、在职场中,也需要“讲故事”,也需要控制沟通成本和技巧。因此,善于沟通的性格和娴熟的沟通技巧,对每一个人都有莫大的好处。起码,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五):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一本非常规类新闻报道与采写教材

  最为首要的是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如果没有准确性,不能称之为新闻,只能算是虚构(死了?想起自己在宣传部做报道不断地更正......新闻的准确性太重要)

  优秀记者的一些共通品质:

  1.好奇心驱动深入挖掘能力的发展;

  2.热爱使得我们能够在再困难的工作里发现乐趣;

  3.坚持不懈;良好的、极为敏锐的竞争欲望—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相对应。

  4.细节!细节!细节!

  A.捕捉细节:一旦注意到某件事,就要把它记录下来:只因为它引起了你的注意,就说明其本身具有重要性。

  .好的作品依赖于对细节内容的运用,而不是抽象的。只有记者才能提供这些细节,而编辑是无法办到的。

  C.细致的观察能力,做事专心,多注意细节,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细节?

  ——善于捕捉灵感。

  新闻报道的灵感

  1.许多好想法都是来自于周围的事物,而并不是靠坐在桌子后面冥思苦想。在我们与周围世界的接触中,会看到成百上千的东西。报道主题的关键更多的是抓取,而不只是寻找。

  2.养成随时随地思考的习惯不应是个问题,只要有了想法后给予重视就可以了。窍门就在于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收集到那座灵感的加工厂中乡村景色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琐事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3.注意信息的来源,和抓住脑袋里的想法差不多重要。读到将来可能会有用的人的资料,就要记录下来。

  依托于技术的复杂性的问题、新媒体的问题,一切都变化的太快,在过程中绵延,转瞬即逝。新闻报道的级别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有些变化的产生是与信息时代的特征相吻合的。一定要将读者拉入报道的过程中,否则就是徒劳。

  对所报道的内容给出“解释、判断、背景材料”已经成为新闻记者的职责:帮助读者处理信息,因为凭借个人的能力任何人都是无法应对的。

  报道是好作品的精髓。遣词造句是没有什么用的,真正使作品生辉的是报道的内容。好的报道将焦点对准事件本身——

  新闻报道与讲故事(background:需要大量的素材/人脉积累,提供内容/权威支持)

  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实际上,讲故事就是通过举例帮助人们进行理解,是一种很特别的报道形式

  成功的叙事:主角、难题、过程和结局。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他的日常行为和对话表现出来的(真正的对话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但尽量避免大段引用,选择好记的)

  记者在报道中必须要再现关键地点的场景。一个好的环境描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感受四个部分,能够烘托气氛,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事动机。

  详细的描写,要用你的描写让他们去感受发生了什么。想挖掘的更多又不知道方向的就找人交谈,只是聊天,不管和谁。

  也可以通过小众的即兴采访突破口来了解足够的信息。只要问对问题就可以了。比方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两个因素使一篇报道与众不同:所写的事完全的独特;写一件普通的事但却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真正的技巧是将两者合二为一,制造耳目一新的效果。

  总之,在动笔之前你不会真正清楚什么东西有用。

  编辑问题。每当你认为你已经写完了一份报道的时候,总还有十分之一的内容可以删去。

  待人务必要友好和有人情味。

  不要将自己限定于一定的范围内,要时刻准备好应对突然的变化。不害怕投入到一无所知的领域,享受这种感觉。干记者这一行最大的特点是未知。不确定只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可以自由地应对诸多情况。

  总之:自己选择的路要有恒心和毅力把它走好。做任何一类记者从跨学科的视角上看都是很锻炼自己各方面技能的:

  做综合报道记者吸引人的地方“每天都做一些不同的事”。对综合报道记者的需求永远存在——理想的情况是文学艺术的教育背景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集于一身的记者人选;

  专业新闻报道就是“将专业知识纳入到所描述的事物中,使报道的内容更便于理解”;

  做专题报道:是在依据自己的知识产生自己的想法;

  调查类新闻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提出可能引起不快的问题的胆量/从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找到线索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

  勤奋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正确处理消息的方法是另一个因素

  是机遇。

  此外,对于海外记者来说,新闻报道本身并不难,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如何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对某个特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必须能够让另一个文化背景中的读者完全理解。

  “如果你当过海外记者,长期置身于另一个文化氛围中,你一定会有同感。作为记者,除了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发掘新闻事件之外,还必须深入他身处的社会环境当中,去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

  海外记者:守口如瓶&心细如发

  海外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介绍给本国读者。/向京:没有人能替我看到。

  新闻的变化:

  1.报道使用语言的变化

  2.报道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

  3.私人报道比从前范围加大了

  4.匿名的问题(不能从官方渠道得到消息,只好另谋途径)水门事件

  未来的记者将是那些能适应不同媒体并对所有媒体一视同仁的人。

  新的竞争意味着更多的人将频繁的更换工作。

  寻找更为复合型的人才而且竞争就来源于此。

  人们投身于这项事业的原因之一是激情,而且我每天都可以感受到这股激情——因为这里有很棒的故事。感到自己有责任告诉人们事实:这是我的使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