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嘉达》是一部由海法·曼苏尔执导,瓦德·穆罕默德 / 莉姆·阿卜杜拉 / 阿卜杜拉曼·勾汉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瓦嘉达》影评(一):蛮好的沙特电影
冲着了解当下沙特社会去的,目的基本达到了,本来可以给四星,但不同意片子的自由主义(私有财产,集中体现在处置盈奖所得自行车的自由)意识形态。btw,宗教审查=政审吧,有趣得很。小女星瓦德·穆罕默德 Waad Mohammed13岁,演的不错。只是男人的剧情比较突兀,可能是女导演借电影浇自己块垒,但于叙事无助。另:最后结尾自行车面对路上全部是川流不息的汽车时是不是有些吊诡呢?
《瓦嘉达》影评(二):女导演Haifaa Al-Mansour 创造历史
1991年10月1日沙特阿拉伯放映了第一部电影,2006年夏天拍摄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你好吗》,2009年6月6日历史性的首次公映了沙特阿拉伯第二部电影《我的馈赠》,2012年8月31日《瓦嘉达》在威尼斯影展首映,这又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是第一部在沙特阿拉伯境内拍完整部的电影,是历史上沙特第一位女导演,也是代表沙特申奥的电影。当你了解了沙特的国情以及宗教信仰,就不用做过多的介绍了。国内电影人看后应该汗颜。
《瓦嘉达》影评(三):另一个女性世界
充满童趣的电影,反映的却是悲催的女性命运。故事讲的是一个沙特阿拉伯小女孩想买自行车,但她妈妈不同意,因为女的不能骑车——或者说是没有女的骑车,于是她参加了古兰经背诵大赛得了第一名,但最后老师问她拿了奖金要干嘛的时候她说要买自行车,被老师教育了一顿,奖金最后被捐给了巴勒斯坦难民……最后她伤心地回到了家,却发现她妈比她更伤心。原来她爸又要讨一个老婆了,马路上都是欢快的结婚庆祝,只有她们母女俩孤苦伶仃的样子。最后她发现她妈妈给她买了自行车,因为她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女儿才是真正属于她是可以依靠的……
看似一个喜剧的结尾,最后小女孩很高兴地骑着车在大街上,但电影里反映了好多女性不平等受压迫的现象,不一一列举。只能说,这个世界离地球村还很遥远,国家的边界、宗教的边界,远比我原先想象的要深厚得多。不过这个其实也很明显,想想韩国和朝鲜就知道了……
《瓦嘉达》影评(四):瓦嘉达
生活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郊区的十岁小女孩瓦嘉达(瓦德·穆罕默德 Waad Mohammed 饰),性格乐观开朗,活力四射。虽然她生活的环境传统保守,但小瓦嘉达不仅穿被老师明令禁止的牛仔裤板鞋,还热衷听摇滚乐。一日,瓦嘉达和邻家男孩阿布杜拉(Abdullrahman Al Gohani 饰)打了一架后,刚巧看见一辆崭新的绿色自行车正在售卖。从此,瓦嘉达满脑子都是这两漂亮洋气的自行车,梦想有一天能买下它跟阿布杜拉来一场比赛。然而瓦嘉达的妈妈(黎姆·阿杜拉 Reem Abdullah 饰)却极力反对这件事。因为根据瓦哈比派的教义,女性是不允许骑自行车的,特别是未婚少女。倔强的瓦嘉达只得偷偷的想办法自己筹钱。她在学校努力贩卖自制的小商品,又报名参加了自己一无所知的可兰经有奖背诵比赛。然而社会约束和宗教束缚却始终阻碍着瓦嘉达,难道她就只能屈服于现实么?
《瓦嘉达》影评(五):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赞!线条看起来跟《小鞋子》一样,但主旨不同,《瓦嘉达》褒扬的是挑战传统保守思想的勇气。
瓦嘉达作为主角当然是其中的反抗典型,而学校里的那对拉拉同学、医院工作的莱拉阿姨、赞许瓦嘉达买自行车的小伙伴阿卜杜勒和商店老板也都在挑战保守思想。当父亲为了添儿子而决定娶第二个妻子,妈妈把原本想买裙子取悦父亲的钱给瓦嘉达买了心爱的自行车--这里我都看哭了,一直是保守传统派的妈妈最后理解和认可了瓦嘉达的勇气。
女校长自然又成为伪善的代表,既深夜与情人幽会,又擅自决定把瓦嘉达的竞赛奖金捐给巴勒斯坦--只是为了避免瓦嘉达用奖金买自行车。瓦嘉达真是个厉害姑娘,为了买自行车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为此从头学习古兰经参加竞赛获胜--用古兰经知识竞赛的奖金买不允许女性骑的自行车--她真是太有想法了。
影片还是努力找些平衡,也可以说是中肯的态度吧,那就是古兰经诵读真的很动听,很美,同时又以两个小孩戏谑的口吻谈了谈献身真主的人肉炸弹们的荒谬。
《瓦嘉达》影评(六):骑自行车的阿拉伯少女
乍一看,以为是西亚电影的套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鞋子》、《黑板》等等的翻版:一个小女孩想买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妈妈起初不同意,小女孩自己开始攒钱,甚至参加《古兰经》背诵比赛,终于得了冠军赢了奖金却被校长捐出,一切希望落空;沮丧之际,妈妈把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了女儿。如果这是一对父子故事,几可以看作是《小鞋子》的仿作。但在西亚背景下,一对母女的故事,则更具深意。少女骑自行车的禁忌,女子学校里的种种清规,因生瓦嘉达时难产而无法再生育被父亲抛弃的母亲,家谱中不可见的少女……每一处细节都传达着阿拉伯女性的困境与挣扎。
结尾处,瓦嘉达终于获得心爱的自行车,并如愿与阿卜杜拉在大街上顶着众人的目光比赛骑车。与她两小无猜的阿卜杜拉甚至略带羞怯地说,“等我们长大了,我要娶你”;一切都很温馨甚至有些甜蜜蜜。但瓦嘉达的自行车是妈妈以被抛弃的痛苦换来的,而爸爸妈妈也曾经青梅竹马,甚至至今也两情相悦,但还是无法挣脱“传统”的藩篱。谁又能保证瓦嘉达与阿卜杜拉的未来不是爸爸妈妈悲剧的重演?
《瓦嘉达》影评(七):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第一次看阿拉伯语的电影,这是沙特第一部国产片。在21世纪的今天,沙特对女性的束缚比中国封建时代更为尤甚,令人侧目。瓦嘉达对社会束缚的不羁,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贯穿始终。少年的天真无邪,商店老板的有爱与大环境形成强烈反差。瓦嘉达为了得到自行车,编手链被“喝茶”,不懈努力赢得《古兰经》竞赛,却因诚实说出奖金用途被自愿捐款。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令人扼腕。而因不能生育被丈夫抛弃的母亲,却拿出买红礼服的钱买了女儿心心念念的自行车。宗教和男权社会亏欠给这个女孩的礼物,终于由同样被男权社会抛弃的母亲,做出了补偿。母女紧紧相拥,烟火在天幕绽放。失而复得总是令人感慨万千。骑上自行车的瓦嘉达像冲出牢笼的鸟儿在欢快的乐中奔向远方……尴尬的是,女导演因风俗原因只能在汽车后车厢,用望远镜和扩音器指挥拍摄。 忆及童年时代刚学会自行车的我,还没来得及在田野中徜徉就匆匆搬家了。对田野的记忆随着学习的忙碌与故乡的沉陷告一段落。田野边的童年和邻里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自由是神圣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瓦嘉达》影评(八):沙特不同于伊朗
第一次见到这种类型的沙特电影,接触过的沙特电影都是歌舞片,全在棚里拍的,男的唱男的,女的唱女的。如此生活化的电影还是第一次看到,不知怎么通过沙特文化部门的审查。
沙特在海湾六国里是最大的经济体,虽然人均数要排倒数。沙特还是伊斯兰世界的圣域,有多个圣城。沙特还有宗教警察,更加严格地执行每日五次的礼拜。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宗教势力有极大的力量,即便是Saudi王室也不得不让其三分。
尽管如此,沙特毕竟是一个相对理性的国家,相对于伊朗而言。原因也简单,沙特接受了太多西方的东西,Amerco,皇家陆军的M-1A1坦克,皇家空军的飞机,都来自西方。这种军事交流导致每年有大批沙特人在美国、英国、西欧接受培训,大量西方人常年居住在沙特(尽管他们住在相对封闭的”营地/compound“里)。这种交流或多或少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文明。
伊朗却决然不同。
现在能看到的伊朗电影,更多的是流亡在西方的伊朗人,特别是居住在加拿大的伊朗人拍摄的电影。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不必担心会有原教旨主义政府会因为一部电影而公开/秘密审判。
沙特也在变化中,整个伊斯兰世界也在变化,有些国家已经走得不慢了。GCC六国中已经有些国家建立了议会,政教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可分。
中东是美丽的,不同的,富有历史的。中东也会现代,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社会上。
《瓦嘉达》影评(九):难得一见阿拉伯国家
第一次见识沙特影片,耳目一新。
认真观看了两遍。感想/感触不少,简述如下吧。
1、富得冒油。传说中因石油而富裕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果然名不虚传。都不用费心寻找,只消看一眼片中女主瓦嘉达吃穿用度即可。
2、女性地位。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些国家里面女性的地位(极低)。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其教育,以教义/规矩/道德形式,把那些禁锢女性条条框框灌输/洗脑你。让你从小就自觉/自愿地黑袍裹身,唯男性动物马首是瞻。女人不能独自出门,不能骑车,不能开车。总之,除了臣服于男人,好像啥都不行。我也是服了,啧啧。
3、男性独尊。在这个国家里,女人不是人,是男人的附属而已。女性各种不可以不允许时时红灯禁行,男人都行都可以处处绿灯任我行。男人不是人,那绝B是神一样的存在。男人可以名正言顺娶4房妻妾,享尽人生香艳声色。
4、女靓男帅。这个国家好像盛产美女帅哥,随便路遇一个男人,都帅得流油。更不用提那些帅出天际的王子们。片中瓦嘉达老爸,以及那个叫阿卜杜拉的小男生,都帅得没天理啊。女人也是,如果能有幸见识那黑袍之下真颜,绝对被惊艳到。瓦嘉达老妈/瓦嘉达本尊/女老师/女校长,甚至老妈那个叫莱拉的闺蜜,都堪称蜜汁爆款啊。那希腊雕塑般的脸蛋,那潭水般深邃无垠的眼神。天呢,简直不要太美。
难得一见,很是喜欢。给良好评价吧,7.8/10分。
《瓦嘉达》影评(十):沙特少女
1、瓦嘉达: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指,所有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相同的。
2、体面的女孩是不会让男人看到她的脸的。
3、校长:遮住脸,别再穿那双难看的鞋了,穿和其他女孩一样的黑鞋。
4、妈妈:永远别再回来了,去和你妈妈住吧,这样你就可以和你妈妈一起挑选新娘了。
5、瓦嘉达:中国能制造出我们的风格和色彩吗?
6、瓦嘉达:说真的,这次的竞赛对我来说非常难,我昨天一直在听古兰经的电台,电台里说,学习古兰经对你来说会很困难,但真主会奖励你。
7、创造力:家族树上的人名
现实:你不在上面,只有男人的名字才可以在上面
8、妈妈:不对,宝贝,试试这样读
9、妈妈:让所有的语句都流经你的内心,忽略那些规则,用你的心去诵读
10、古兰经知识游戏,终于通过了
11、瓦嘉达比赛:唱古兰经第7节的时候,看见了那对拉拉,想到了什么,开唱。
唱的时候,面庞像个少男,一点疑虑都没有。
12、拉拉说:你还要挨着我们祈祷吗?
13、隔壁男孩:瓦嘉达,你知道等我们长大了,我会娶你的,对吗?
14、妈妈:每次你决定了要做什么事,都没有人能阻止你。
来自我自己
o wanting to study,到学校里去念书,回家玩智力问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