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罂粟之家》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20 00:46: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罂粟之家》读后感精选

  《罂粟之家》是一本由苏童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罂粟之家》精选点评:

  ●对记忆的评价最难说。 最爱他貌若常态却扭曲的要命的人物。

  ●大爱之

  ●良心小说,有一句出现了“沉草不想看清他们的脸,一切都使我厌恶”。。作者写的太忘我,忘了自己是以第三者讲故事的。。是个难得的好故事。

  ●今晚翻起许久的旁斋笔记。 罂粟之家的印象一直影响我对于白鹿原的接受,空间场景方面。或许可以找时间重读一下。

  ●这么惨的故事看多了人会变傻吧。。。。。。

  ●中篇在我看来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没有长篇来得深入,也没有短篇来得简洁,夹在两者之间,总是有点尴尬。《罂粟之家》讲的是土改斗地主的事儿,看一家历代地主如果被碾压在历史的巨轮之下。由于篇幅的原因,故事广度不够,并没有大多的余地施展拳脚,只能是点到为止,但此书还是值得一读,苏童的笔锋很是靠得住。

  ●这是第一次在读书时明显地感觉到,我并非为作者的文笔或他笔下的世界而触动。相反,我不很喜欢作者的文笔。我是真实地为疯癫时代的刘沉草们、刘老侠们,刘素子们,甚至陈茂们打动。革命不是为了崇高的理想,是为了私欲中的私欲与复仇。原始、野蛮、霉烂,才是乡土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些土壤把人孕育茁壮,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把人逼死了。

  ●2018.1.6 大霾 看的是2013年4月第2版。苏童笔下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南方,那些镶嵌于幽暗迷离,冷湿腥气历史褶皱里的村镇,就是生我养我的江南吗?蓑草亭子,骚裤裆,红漆便桶,死人塘,神秘的圈套,游乡的货郎,梅花形猫印,女人发上细碎的谷糠,这些似乎都在为编写家谱的异乡人指认历史的真相。四部中篇的写作年份依次是:1988.1992.1994.1987。

  ●每次看到沉草死亡的时候总会想起一团灰,被拍打桌面时“砰”的声音扬起,然后在阳光下慢慢散落,湮灭无踪

  ●《罂粟之家》、《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枫杨树。

  《罂粟之家》读后感(一):罂粟般的挣扎与绝望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他的书,是在宿舍的被窝里看的,看完之后感觉心里有一种刺骨的寒冷~~~在那种社会背景和群体的意识下,人性也变得极为扭曲,那是一种既认识到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的黑暗,却没法去抗拒的无奈,也是一种眼睁睁看着自己沦陷,走向毁灭的悲凉~~

  《罂粟之家》读后感(二):遺忘的

  很典型的早期苏童风格 陰暗卻又讓人欲罷不能的文字 總是可以讓我一口氣讀完 他的才情 是通過被壓抑的靈魂展現的 每一個人 都是變態的 畸形的 但是惟其如此 才感受到生命的厚重和存在感 後期的《武則天》明顯少了早期的創作激情和靈感 《我的帝王生涯是一個高峰》

  《罂粟之家》读后感(三):罂粟之家读后感

  只觉得在这四个故事中,各种的悲剧。从沉草生于罂粟,归于罂粟的落幕;到春麦断了妻子六娥的胳膊,烧尽后的十九间房只剩独臂瞎子六娥和她的木匠儿子书来路过;到雀庄的傻子扁金只为自己心中的三盏灯女孩儿小碗儿,离开从未离开的家乡;到最后蒋氏和小女人环子一生都在围着祖父陈宝年过活,父亲尽管有两个同样对他好的女人,可自打懂事就不记得蒋妈妈的样子了!

  《罂粟之家》读后感(四):罂粟之家

  这篇小说把关于家乡的记忆写得如此凄楚,它真切地抓住了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环节——土地革命,写出中国的地主与农民之 间复杂的阶级关系,中国现代史的残酷转型获得了如此鲜明而又神秘的解释,历史的必然性与宿命、历史的颓败感与革命的前进性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辩而又有 所领悟。那种暴力、欲望、穿行过艳丽的自然奇观,反倒散出一种华糜的气息,那种清峻舒畅的叙述,引领着故事走向凄绝的终局……。

  《罂粟之家》读后感(五):你们都是狗?

  1.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我麻醉,使其必然走向灭亡。 2.封建父权走向衰弱,不再拥有强大威力。(沉草最终打死陈茂) 3.农民愚昧无知,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为一袋米将同伴陈茂捆起来,哄抢已经没有作用了的账单) 4.精神肉体的双重压抑,累积的欲望得不到释放,使得枫杨树人早已失去人格。刘沉草一家选择自我麻痹,而陈茂选择强奸和革命。 5.谁弱谁就是狗,谁赢谁就不是狗。

  6.作者对地主阶级的同情与怜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罂粟之家》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