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441个字
阅读时间3分钟
近期热播的律政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2》翻车了。
因为实习生何旻哲简历造假,将原本不太出彩的实习单位,换成了大名鼎鼎的普华永道,后被网友无情扒出,连带着整个节目都成功上了微博热搜。
当然,这样“头脑一热”、“虚荣心作祟”的操作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现如今的实习单位君合当即给出了处理结果:实习成绩清零,且拒不承认他这一段实习经历。
如无意外,何旻哲日后基本与大公司无缘了。
有不少人感到气愤的同时,也会觉得有些不解:堂堂一个清华法硕,为什么还要在简历上耍花招?
答案很简单,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正如心理学所定义的那样:“对现状的不满足,以及对更高状态的追求。”
何旻哲认为自己的简历不够完美,为了和他的虚荣心相匹配,才动了造假的心。
可殊不知,命运所馈赠的每一份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一时造假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在《猎场》里,胡歌有这么一句台词:“我宁可相信,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造假是被迫的,无奈的。百分之百的善良都是自然的,主动的。”
或许造假有许多理由和不得已,但当造假已成既定事实,舆论不会因为你的“被迫”而对你手下留情。
前段时间,“某牙暴力裁员事件”霸屏了微博热搜。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一位员工称遭到领导冷暴力,且经医院确诊抑郁。当他拒绝签署辞退书后,HR带着5个人将他抬出了公司,态度十分强硬。
次日,身处热议风波的某牙公司作出声明,表示:该当事员工不仅简历造假,且在职期间进行兼职活动,严重违反了公司的价值观,遂决定同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不管这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纷究竟结果如何,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真相,但被裁员工最终承认简历造假,这是板上钉钉的实锤。
撕开借口的外衣,一切不过都是虚荣心作祟罢了。
或许双方都存在问题,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无法窥得事情全貌,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这位员工当初坚持底线,保持真实的简历,或许局面也不会如此被动。
如果说何旻哲的简历造假让人震惊,那19年被爆出博士学位掺水、论文抄袭的男主角翟天临,才是移花接木的“祖师爷”。
身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演员翟天临竟在一次直播互动中问网友:什么是知网?
给力的吃瓜群众们当即伺“瓜”而动,扒出其一连串的造假操作: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是抄袭的,博士学位也是掺水的……
总之,因为一句“无心之言”,直接糊穿地心。
弄虚作假的人,即便一时得势,也不可能一辈子掩藏得滴水不漏。意外,总会悄然而至,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由虚荣心堆砌起来的面子
往往不堪一击
虚荣心这东西,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人皆有之。但超出限度的虚荣,往往会让我们坠入深渊。
由于人本身的攀比欲较强,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买一些让自己“有面子”、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价格的商品,比如AJ球鞋。
你可能会问,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一千甚至几千的球鞋,那他们还怎么装X?
很简单,为了实现自己的面子工程,有不少人会选择穿Fake,也就是花一半不到的价格买一双高仿。
这一类人群多为大学生,还是消费者的他们为了能在同学面前“有底气”,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知假穿假,哪怕担心会被外人识破,也愿意铤而走险,甘之如饴。
可虚荣心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能保持清醒,正确地看待它,它就会如野草般疯长,最终无情地吞噬我们的人生。
或许你会说,没那么严重吧。不过就是穿假鞋而已,那学生党买不起真的又能怎么办?顶多被同学发现了抬不起头,又不会危及生命。
那你就错了。
过度的虚荣心,不仅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糟蹋自己的里子,还会随时使我们丧命。
2011年,有一起少女被害案震惊全网。
被害人于娜年仅21岁,而加害人则是她的男友徐廷雷,年纪也不过19岁。
根据凶手的描述,被害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普通家庭的她向男友吹嘘有“百万家产”,父母对她百依百顺,营造出一副白富美的美好假象。
万万没想到,这头脑一热说出的谎言,成了她的催命符。
在金钱的诱惑下,徐廷雷绑架了于娜,想要敲诈她的父母,索要三万块的赎金。最后钱没要到,徐廷雷的耐心也消耗殆尽,于娜被残忍杀害。
一句无伤大雅的吹嘘,将于娜推上了黄泉路。因为她的虚荣,埋下了邪恶之果,最终浇灌出罪恶的花。
善用虚荣心
让它成为你的人生“推进器”
都说万物皆有两面,虚荣心亦然。
很多人谈起虚荣心,总会闻之色变,甚至避而不谈,生怕被人认为是很物质、虚荣的人。
但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虚荣心,想要出人头地,拥有更体面的物质生活,这无可厚非。
换个思路想想,没有什么比虚荣心更能激励自己去奋斗。
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虚荣心,使其成为自己人生的“推进器”。
因此,我们不必为自己的“虚荣”而感到羞耻,可以将它变成一种力量,督促自己变得更好,直到配得上想要的生活和一切物质。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所说的那样:“人并非理性生物。他们由情感驱使,被偏见支配,傲慢与虚荣是他们的动力之源。”
前段时间热播的都市情感剧《三十而已》,女主王漫妮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女。
刻在骨子里的虚荣傲慢,让她想要实现阶级跨越,不顾一切地往上爬,途中险些迷失自我。
当然,王漫妮的嫌贫爱富自然不值得提倡,但不得不承认,也正是因为她想要过上优渥生活的虚荣心,才让她有动力去拼命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绩,最终成为了销售行业的翘楚。
因此,倘若我们能够正确地利用虚荣心,掌握好尺度,“虚荣”就能成为事业的最佳燃料,也能帮助我们快速成长。
火遍B站的刑法学教授罗翔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我发现自己言行不一致了。明明声称抵制虚荣,却又经常跟虚荣合作。”
这是一句大实话。我们都是平凡人,会自大,会自负,会虚荣,这并不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
但凡事皆有限度,如何把控好这个“度”,则是值得我们一生去修习的课题。
如果所有人都想要走“造假”的捷径,那么那些勤恳生活、坚守真实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命运或许永远都是未知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地持续努力,最后安静地等待,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上方,关注【RSS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