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银岛 化身博士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19 03:44: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金银岛 化身博士的读后感大全

  《金银岛 化身博士》是一本由(英)斯蒂文森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银岛 化身博士》精选点评:

  ●至死的信仰和信守。

  ●斯蒂芬森写得一手好故事,化身博士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精神分裂的形象

  ●插图不错

  ●突然发现自己收藏漏了好多

  ●没什么想说的,但是阅读体验还不错

  ●化身博士的句子实在是念不下去了

  ●我只读过里面的金银岛。个人比较喜欢冒险故事,觉得剧情非常紧凑,引人入胜。

  ●金银岛基本是一个那个时代很常见的故事题材,冒险,寻宝,水手。。化身博士倒是比较出人意料的一部小说。

  ●两部小说的翻译正好两极分化。《金银岛》值得五星,《化身博士》呢?

  ●读过这本书以后,有想当海盗的冲动。。

  《金银岛 化身博士》读后感(一):翻译问题?

  这本人文版《金银岛 化身博士》是两个人翻译的。荣如德翻译的金银岛,找不出什么大毛病,读起来那是相当爽快;另一部化身博士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费解的句子比比皆是,不知道是我理解能力差,还是原文笔触就是这般支离破碎,总之除了少许对话外,叙述性的文段统统读得郁闷死。

  《金银岛 化身博士》读后感(二):001《化身博士》

  《化身博士》整体篇幅不长,但是以三个人的口吻来描述了这个故事。如果说,史蒂文森的《金银岛》,表达出了他对航海旅游的热爱和对自由理想的渴望;那么,《化身博士》则是他患结核病后,出于对人性的一种善恶思考。

  其实对于史蒂文森本人来说,他热爱海洋,喜欢冒险,想要从事文学工作。但家人们却让他继承祖业,况且他的身体状况也不好。后来,他一直在旅行中度过他的一生,但往往是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我想,他也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分裂成另外一个人,那个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本来因为这本书和《科学怪人》类似,但是阅读下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这本软科幻小说书可以说是双重性格或者人格分裂的始祖。

  故事的主人公杰基尔博士受人尊敬,德高望重,但他同时也抑制着自己渴望寻欢作乐的本性。这种隐藏和抑制使他忍无可忍,于是他发明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使他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矮小丑陋,干尽坏事的海德先生。一次杀人后,海德先生成为了臭名昭著,闻风丧胆的杀人犯。杰基尔博士越来越厌恶海德,可是却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甚至最后,杰基尔博士都无法变回原来的自己,他最后选择了自杀,于是杰基尔和海德同归于尽。

  正如杰基尔博士所说,人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金银岛 化身博士》读后感(三):老少皆宜的故事

  金银岛是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看完书后,还看了最新重拍的电影上集,拍摄的很写实。

  故事大部分借吉姆的口来叙述,但是感觉真正的主角,却是厨子。这个故事只略微展现了厨子人生的一小部分,已经足够精彩了,谁知道他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呢?在电影里,补足了断腿的情节,怎么说呢?能写实也很不错!书中的虚写,给人以更为广阔的想象。至于吉姆呢,就像船长说的,他是个得天独厚的宠儿,经常遇到好事情而已。

  相比起来,化身博士就没有那么好看,甚至有些惊悚了,加之翻译不够流畅,更加逊色。但偏偏这两个故事放在一本书里面,不由得让人把博士和厨子进行比较,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何其相似?

  他们每个人都有双重人格,博士善大于恶,厨子恶大于善,都在进行挣扎,随着情节的发展,他们都在进行善恶的争斗,但是结局却迥然不同。博士一步步地由善转恶,并且走上一条不归之路,而厨子却由恶转善(相比以前的他),或者逐步走向一个正常人,毕竟是向善的方向发展了。两人发生了不同的转变,其关键点在哪里呢?

  似乎都是情势所逼?我看也不尽然。在同样的情况下,人都面临着选择,不同的选择就造成不同的结果,这是很自然的。于是,如何选择就成为关键。

  人面对未知的将来,都是无助的、迷惘的,选择哪条道路,是根据个人的判断。那么如何形成判断呢?能够依赖的只有性格、学识和所受的教育吧?性格决定了命运么?这个论题太大了,说不清,道不明。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金银岛 化身博士》读后感(四):善恶纠缠的人性悲剧

  前言小注:

  该作者曾著剧本《迪孔 • 勃洛第》,短篇小说《马克 • 亨姆》,剧本《奥托亲王》及《几内亚海军上将》。本著《化身博士》为其一梦醒后笔耕三日根据梦中情节所叙。问世后多次出版,轰动美英,影响极大,堪上乘之作。因本著产生方式新奇,故而录之。

  尼克松总统在回忆录中描写一九七一年“苏美最高级会谈”时引此书,透辟精当,恰如其分。

  内容概况:

  律师厄塔森先生通过朋友描述得知有一面容丑陋、令人恐惧的海德先生做了很多坏事,遭人憎恶,却同厄塔森之友、名誉很好的杰基尔博士关系密切。他着手调查此事,后来海德残暴地打死了当地议员,被通缉而不敢露面,然而杰基尔博士也将自己关闭在实验室中不出,仅留仆人四处买药品做实验,厄塔森发现有时实验室里会表露出海德存在的迹象,他怀疑海德杀了杰基尔而藏在实验室里,于是同仆人将门撞开一睹究竟,结果实验室里是海德服毒后的尸体及杰基尔博士留下的信,厄塔森将博士的信和他们另一个朋友拉尼翁医生的叙述综合起来弄清了真相。

  杰基尔博士内心有善的一面,也有贪乐、暴戾的一面,他想通过一个办法使二者分开,分别独享这人生中固有的性情。试验新的药物后他可以变成代表邪恶的海德先生,做尽坏事,再用药物恢复博士原形为人类造福。此事初始还很顺利,但后来他不知是无法控制药物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常会在毫无觉察中(如睡着的时候)变成海德,竟致于将议员打死。他十分恐惧,无法自制,恶的欲念想要摆脱束缚。在此情形下,他写了自白,最后通过拉尼翁为其配的药恢复博士后,等待着下一刻海德的不期而临,服毒自尽。

  简评:

  中国学者曾在人性善恶上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论,至今尚未认定。记得有一“善恶混杂说”,作为评价本著之基点较为适合。杰基尔博士使善恶附着两种载体上,想法的初衷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所在之处是人不可能将单纯的善与恶分离开来,二者交织在一起。正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缺一方另一方便不能成其所在。博士也有平常人的气愤与怒色,海德偶尔也会感到生命的美好。一切都印证了实验最后的无法控制是必然结果。人的自制首先建立在承认有善有恶的前提中,若超越这个尺度,则会物极必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银岛 化身博士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