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化身博士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化身博士读后感精选10篇

  《化身博士》是一本由史蒂文森著作,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6.90元,页数:1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化身博士》读后感(一):我读的是书虫系列的版本

  原本就是给中学生看的,薄薄一本,所以个人以为没必要写作手法上对作者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故事讲得是一个外表彬彬有礼,谦逊博学的有地位、有身份的“知识分子”,受够了单调枯燥生活决定放纵一下,遂发明了一种药剂,喝下去后,就能变成另外一个身份,凭借着这个身份他去做了些令自己感觉非常有活力、刺激、能够掌握局面愉悦感的事情

  而这些事都是瞒着其他人进行的,他每次放纵过后又会喝下药剂变回来。总而言之,他在朋友们心中的形象依旧是那个慷慨文雅博学的Dr。

  后来,事情玩大发了,他的第二身份越来越强壮,在他放纵完毕变身回归的过程开始出现差错和困难,再后来——他变不回来了!

  终于,沮丧的Dr自杀了。

  总而言之,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阅读轻松,给小朋友们看还是很好的。

  《化身博士》读后感(二):化身——灵魂分合

  很多人都是双重性格天使恶魔同时居住在一个肉身里。无论发生什么,两者都会争论不休。但不管最后如何决定行为,都由肉身的主人选择(做)天使,还是魔鬼。或者是万劫不复,或许是海阔天空

  《化身博士》里主人公是个工作狂,也算是个科学家。自己配制了一种药剂,吃下之后变成了恶魔——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肉身,连性格都变得暴躁易怒,凶狠恶毒。成为恶魔的博士甚至因为恶意而杀死了一个人。事情越发严重,博士自己配置的解药效力也变得越来越弱了。博士最后因为深深的愧疚,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可以把灵魂具象化,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巧合中看了一部电影就叫做《黄金罗盘》,电影里的人生活在一个和现实相同的平行世界。所有人的灵魂都具象化成为一个动物——做自己的守护灵。有的人拥有一条蛇,有的人是狮子,有的人是猴子,我幻想自己如果生活在那个世界里,我的灵魂也许是一只小土狗,普通存在着。话说回来,如果喝下药水能成为另外一个自己,想必是有些惊悚的。变身后的自己,是另外一个单独的存在,没有身份证明,没有亲戚朋友,你拥有一切,也失去一切。

  突然想起了星爷的电影,从小我就看,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都看了,但是从我看的电影中,我发现周星驰一直在强调一个简单而又深刻道理——勿忘初心。在《功夫》里,星爷开头和结尾都是保持着一个干净纯真人格,当然中间走了许多弯路。化身博士在最后,其实是心中的恶魔战胜了天使,使得博士在后面即便想方设法的加大解药剂量,也都无法让现状恢复。

  或许小说只是小说,并不真实。然而艺术毕竟源于生活。生活中有一些精神分裂者,我想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的天使战败了,没有找到灵魂的平衡点,从而使得恶灵具象化——当然特殊情况可以排除,比如说因为某些疾病而引起的。

  《化身博士》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是却提醒我初衷的重要性。我想在未来或许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我会迷失。但我会尽量去寻找平衡点,就像《美丽心灵》里的主人公那样——如果你无法打败他们,那么就不要再挣扎,寻找合适方法生死共存。

  写于2014年19岁

  《化身博士》读后感(三):化身博士的summary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called Dr. Jekyll, he was respected and extraordinary. But he was hoping for unrestrained freedom. One day, he invented a potion, if Jekyll take it, he will become another person at all, Hyde, he’s a wicked dwarf man.

  Hyde was released free after couldn’t wait to use criminal way to vent. But kind Dr. Jekyll must handle all trouble for marauding Hyde.

  Jekyll had a good friend Mr. Utterson who cared about Dr. Jekyll. He noticed the Dr. Jekyll’s abnormal. On day, Dr. Jekyll was suddenly disappeared, Mr. Utterson with Jekyll’s servants decided find the killer, but no one didn’t think that’s another incarnation of Dr. Jekyll—Hyde.

  《化身博士》读后感(四):本我与超我的斗争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

  我本人是一个恐怖科幻迷,对人格分裂这种类型的小说和电影尤其感兴趣。原来也听说过《化身博士》这部小说,但一直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当我发现本书是双重人格设定时颇有几分欣喜

  这本小说故事设定很简单,受人爱戴、德高望重的杰基尔博士,发明了一种特殊药水,喝下后身体可以扭曲变形,变成另一个人,也就是杰基尔博士的另一面,海德。杰基尔博士喝下这个药水变成海德,在海德的肉身下做尽了坏事,却可以把所有罪过赖在海德身上,饮下再一剂药水后他又可以变回那个一本正经、受人爱戴的博士。就像书中写道“你是否想过变成另外一个人?是否正看着你所认识的某个人想:‘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我就不行?’你是否想到变成另外一个人,就算只有一天,你也可以随心所欲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会为此指责你的,因为没人知道那个人就是你——本来么,那已经不是你了。要是变成了另一个人该多么刺激啊!”当杰基尔博士不再被肉体所约束,心里的阴暗面就肆无忌惮的迸发了。

  有些人认为是这剂药水使外表风度翩翩的博士变得矮小丑陋,从善良变得邪恶,从杰基尔变成另一个人。但我认为,海德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其实一直隐藏在杰基尔博士的体内,在没有服用药水之前就与他共存。药水的力量可怕在于,它并不是使杰基尔博士恶的一面增强了,而是使他善的一面完全消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所有人仅仅是看一眼海德都会从内心里感到厌恶和强烈反感。因为海德是彻底的恶的化身,没有一丝一毫我们所歌颂的人性中的善良或是美好

  所以早在药水发明之前,杰基尔博士的两个人格就在斗争,他自己也清楚的认识到人性中如此深刻的两面性。他自述对这两个方面都极其真诚:“我抛开有一切约束、一头扎进丑事堆的时候,和我在光天化日之下努力钻研学问或减轻别人痛苦的的时候,同样都是我自己。”

  因为看过一些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的小说和电影,我主要想就这部小说中人格分裂这一重要部分谈一谈我的看法

  我不太相信这世界上有彻底的善或是彻底的恶,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两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光明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我们都是一个善恶的矛盾共同体。

  而至于为什么杰基尔博士会有比常人更壁垒分明的善与恶,也就是为什么他人性中的双重性会成为一种病(人格分裂症),我认为是这样的:这与杰基尔博士无法被人接受、无法得到实现的愿望有关。杰基尔博士从年少起就有十分远大的抱负,并且确实天赋异禀且勤勉,他对自己的个人定位就很高,想取得很大的成就,想成为受人尊敬、被人仰慕的对象,所以他对自己“闲不住、爱享乐”这方面的欲望就极力压抑、掩盖。书中他自己说:“我为自己树立的远大抱负,使我几乎怀着一种病态的羞愧心理看待并掩盖这种反常的状态。”当他之后取得成就也真的成为德高望重的医生时,他内心的放荡与欲望就更需被小心翼翼地隐蔽于外人。杰基尔的纠结正在于此,他的身份冲突表现的是两个阶层的冲突,彼此不屑,彼此隔离,彼此厌恶,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彼此吸引。而这些欲望随时间流逝非但没有被忘却,反而一直被下意识地保留在内心深处。它们就像活的火山那样聚集着能量,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曾经引用过一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这句话是:“被掩盖和压抑之物终极会以扭曲和危险形式重现。”所以杰基尔博士越是比常人克制隐藏内心的阴暗面,他越是想追求放纵的自由。两种人格将他拉扯,形成了人格分裂的状态。正是应了那句话:“人性不可解放,一旦彻底解放人性,人性之恶将无从约束;人性也不可以过分压抑,压抑人性的结果,只能是积累仇恨物极必反。”

  曾经略读过弗洛伊德的《自我与本我》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本我、自我与超我共同组成了人格。这个理论有意思,对我认识自己、认识他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充满着发自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本我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完全受唯乐原则的支配,不理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始终力图获得满足。“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记忆的部分。自我是理性的、常识的,遵循“现实原则”,满足“本我”冲动的同时,大部分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自我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本我的种种需求。“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理想的部分。超我根据社会和环境价值观念而形成,是自我的典范。超我监督、批判和管束自己的行为,遵循的是“道德原则”,追求完美,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是人们通常说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一类的东西

  在《化身博士》中,若以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杰基尔博士的双重人格:

  那么海德是杰基尔博士的“本我”,是他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和欲望,遵循“唯乐原则”。海德是杰基尔博士内心的但又被外界压抑的东西,是张扬的自由和为所欲为的欲望。他可以最直接地宣泄心中的欲望,追求肉欲与征服,体会快感,充满躁动与暴力,实现放纵。

  杰基尔博士则是“自我”。所以在杰克尔“恢复真身”时,他对海德的所作所为充满负罪感。当杰基尔博士越来越频繁的化身为海德,海德的行为越来越极端,越来越邪恶,他意识到这样发展下去“我的本性的平衡很可能永远打破,随意变形的能力特许会丧失,海德的性格将无可挽回的变成我的性格。”

  杰基尔作为一个有道德意识的人,他的道德意识希望他成为一个完美者。当海德的作恶已经达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时,杰基尔努力约束自己,让自己符合完美的规范。他也曾几次克制自己变成海德的欲望,带着真心诚意想要弃邪归正的心情决心弥补海德的罪恶。这就是“超我”,它的力量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他知道作为整个有秩序的社会的一员,需要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和攻击欲望。

  然而,潘朵拉的魔盒已被打开,海德已如洪水猛兽般冲出牢笼,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被遏制的?最终,“超我”的力量无法限制“本我”,杰基尔博士的人格停止了抗争(“我已经无所谓了”、“现在是我真正的死亡时刻,此后的事情已与我无关”、“以此结束那个不幸的亨利•杰基尔的一生。”)海德的人格吞噬了一切,那个受人尊敬、爱戴的杰基尔博士,真正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自我受到压抑,不能得到实现;本我便借肉体得到本能的宣泄;超我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体现个人的人格和人性在社会中的价值。杰基尔博士的双重人格很好的体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同样也是小说)——《搏击俱乐部》。

  《搏击俱乐部》中,男主人公Jack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公司职员,平淡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压抑。他渴望自由,对破坏有强烈欲望,严重的失眠和心里的扭曲使他分裂出另一个人格——Tyler(但Jack开始并没意识到Tyler是自己的另一人格)。Tyler是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爆裂的痞子英雄,他代表了Jack内心的脱离体制乖张不羁的人格。Tyler创立了“搏击俱乐部”(一个徒手搏击,发泄情绪的地下组织),并发展壮大,培养了许多反社会,大肆破坏的盲目信徒。此时Jack发现Tyler已失去控制,并最终发现Tyler和他是同一人。最终,杰克通过吞弹自杀使泰勒消失了,而自己由于子弹打偏从面颊飞出而活了下来。影片在一整片摩天大楼轰然倒塌中落下帷幕。

  《搏击俱乐部》作为一部双重人格小说和电影,我认为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化身博士》这部经典著作的影响。与《化身博士》不同的是,影片中Tyler这一人格并不是绝对的恶,他其实聪慧机敏、与众不同、不可一世,总是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全力进攻。搏击俱乐部的建立也并不只是“破坏”这一单纯目的。是出于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人人都需要“发泄”,搏击俱乐部的存在原因就是人们需要用痛苦来发泄内心的憋闷。只是后来Tyler的做法愈发的偏激。影片最后,Jack的人格战胜了Tyler这一设定也与《化身博士》是相反的。

  人格分裂必然不是全书唯一的主题,通过杰基尔博士的人格分裂也折射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善与恶的挣扎。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我认为在最后一章——博士的忏悔。杰基尔博士的自述中大量描写了“本我”与“超我”的斗争。从最初的为释放自己而变身,到最后因过度使用而无法变回的拼死抵抗的描写——最初的释怀、开心、自由到最后的恐惧、绝望、焦虑,这些在阅读的过程都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种绝望与冰冷的无力感。

  “唉,在我的心中活着两个魂灵,两个魂灵总希望彼此分开。一个魂灵怀着世俗的激情,总想牢牢抓住这个世界,紧紧纠缠在纵横交织的须蔓上;而另一个魂灵则用强有力的渴望提升自己,将自己提升到天堂的最高点……” 浮士德式的诱惑,恶带来了自由,放肆,无拘无束的生活,而一旦你接受了它,就变为了它的奴仆。

  我认为宇宙、海底和人心是最神奇的三个存在。“认识你自己”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之一,可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像是隔着重重迷雾。所以我十分敬佩佛洛伊德和史蒂文森对人性双重性做出的如此深刻的剖析。

  我们对自身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尽,而我们究竟该以怎么样的状态去平衡内心的善与恶,去面对自己的欲望,我想这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化身博士》读后感(五):人性的两面

  过去我们的作品,人物非黑即白。好人一好百好,坏人一无是处。好人浓眉大眼,坏人尖嘴猴腮。可是这样的人,在世界上是非常少的,甚至几乎没有。

  好人难道没做出一件坏事?坏人难道就没有爱心?

  本书其实就是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好人博士和一个大坏蛋,其实是一个人。他平时是好人,喝了某种药水就变成了坏人。于是他在好人和坏人之间反复变幻。其实我们有时间也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是好人,有时候也做坏事,有时候知道是坏事,但不得不做。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好事,结果是坏事。

  我们有那双分辨是非的眼睛吗?我们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吗?

  上帝召唤我们,恶魔诱惑我们。

  《化身博士》读后感(六):双面人生

  相比于作者的《金银岛》个人更喜欢《化身博士》,这是一个幻想的故事,描写主人公内心同时并存善恶两种人格。

  主人公杰基尔博士平日里是受人尊敬的好医生,但内心却住着另一个邪恶的人,为了摆脱自己这种状况,他研究发明出了可以变成另一个人的药物,他化身成了这个变态的、引起别人生理厌恶的海德先生。

  海德先生干下了一连串坏事,甚至杀了人,杀人之后海德先生就会喝下药剂以杰基尔的身份逃脱罪责。

  一开始两个人格各自经历的事互不记得,到最后记忆相通,杰基尔服药都摆脱不了自己创造的海德。

  在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崩溃下杰基尔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善与恶存在于人的内心当中,一旦放纵内心的邪念,人的善念就会逐渐淡化,能让另一份力量消亡的是我们的信念,看看自己的内心善与恶哪个比重更大一些。

  :如果没有看《童话镇》第六季,《化身博士》估计不会成为我今年阅读的书目,更因《童话镇》,《弗兰肯斯坦》一书成为我下一个目标。

  《化身博士》读后感(七):一部科幻悬疑的大作

  《化身博士》发表于1886年,它与金银岛一起被称为斯蒂文森的成名作。

  现在看来,这算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伦敦有名望的杰基尔医生研制出一种配方可以将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海德,不仅是身体,还有灵魂--十恶不赦的灵魂。海德在深夜游荡在大街上,踩踏小孩子,打死老人。医生最终无法控制转变的过程,在极度痛苦中,他只有毁灭自己。

  但是斯蒂文森将它演绎成一部以18世纪为背景的科幻悬疑大片。他引入了厄塔尔律师作为小说的线索,他用这厄塔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迷雾中,从怪屋和它的不受欢迎的主人、奇怪的遗嘱到卡鲁凶杀案、拉尼翁之死,故事越来越惊奇,最后,厄塔尔律师破门而入,一切真相大白。

  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剧本,搜索了一下,发现确实已经被翻拍了几次,最早的搬上荧幕是在1930年代。

  在看到杰基尔医生的遗嘱时,我便隐约觉得海德就是杰基尔,此后情节的发展不断硬证了这一点。这也许是现代悬疑影片看多了的缘故,但在19世纪,斯蒂文森的这种表现手法应是相当的高明。

  斯蒂文森留给我们的思考值得玩味。善与恶是对立的,但是在小说中,高尚的受人尊敬的医生和恶魔海德却溶于一体。海德的恶其实就是医生人格中恶的一面,但是拥有这样的身份地位,他便无时无刻要将这恶隐藏起来,但是一旦有了一副无人认识的面孔,他的恶就会肆无忌惮的爆发出来。

  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化身博士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