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19 02:49: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摘抄

  《辛丰年音乐笔记》是一本由辛丰年著作,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4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辛丰年音乐笔记》精选点评:

  ●乐盲开始恶补古典音乐。

  ●黑糖cafe@厦门

  ●音乐实在是时代的产物啊。作者说:“马勒...艺术表现上的精彩终究弥补不了情感内容上的空虚...” 如果没有CD和电脑耳机这些东西,他的时代又怎么能来临。

  ●无数的最高级形容词 缩写一成可矣

  ●纯净的古典人,不谈低俗高雅也不排名的时候还是挺好的,也有很多可以深入的线索。可是以雅俗之分为指导思想的话,所听和所得都必然太少,只一个太虚幻境而已。

  ●唯一缺点是信息密度太大:)

  ●让人入门的书籍,至少我有点了解了如何听音乐顺序

  ●辛老把德沃夏克排在肖邦前多多少少和我想的不太一样。

  ●业余爱好者简单当随笔看看还好

  ●好的音乐入门书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一):昨日重现

  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过这书。那时候经常去图书馆,拿一摞《音乐爱好者》,就着《辛丰年音乐笔记》一起看。他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我是个乐盲,不识谱的,想想辛老头跟我也差不多,所以很有亲近感。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在豆瓣被唤醒了,那个年代,那些人们。。。。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二):像他这样懂音乐的人实在不多

  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音乐实在太薄弱了。为什么会这样,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好像并不重视它,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至今还是如此。

  辛丰年是中国少有的古典音乐普及人才,他不仅文笔流畅,而且古典音乐鉴赏写得深入浅出,这样的人才现在是找不到了。我翻看他的书,经常能找到共鸣,这是我看其他音乐类书籍时没有的。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三):开启理解音乐的好钥匙

  最近在读辛丰年的《音乐笔记》,觉得这书写的不错!度娘一下辛丰年,发现竟然是位自学成才的高手,真心佩服! 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里面以漫谈的形式把西方古典音乐史上重要的艺术家,作品(以交响 协奏 钢琴作品为主)做了个介绍,语言生动,脉络清晰,读起来虽然信息量很大但不枯燥。由于他里面提到的音乐家和作品很多,推荐阅读的时候可以用QQ音乐(亲测,比酷狗 虾米的音乐库全多了),把不熟悉的曲目搜出来听。 中编主要是些书评,有所有琴童都熟悉的《钢琴名曲270首》,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著名非典型乐评人萧伯纳的一些轶事,以及对不同录音版本的评价和介绍。下编主要是对如何欣赏古典音乐提出自己的看法。 由于他上编提到了很多大型作品,大家可以从下编开始往前读,先把《做哪一种听众》这种小品文读读,大致掌握方法论,然后再去欣赏大型作品,才能慢慢读出个味道来。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四):一个真正喜欢古典音乐的人

  我在大学期间(1996-2000),坚持看双月刊的《音乐看爱好者》,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上面基本上每期都有辛丰年的一篇爱乐文章,他的文笔是那么的质朴不带任何华丽的修饰,一如他介绍的那些好听的音乐一样。

  喜欢古典乐的朋友,不可以不读这本书。里面讲的那些乐史,你们早已熟悉,但是从一位素性寡欲的老者的笔下讲出来,别有一股音乐的味道。

  这本书当时的得来,也是费了很多工夫的,书出版的消息在杂志上已经公告了,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里面有辛丰年的传记,我一直喜欢辛丰年,但是不知道他/她是谁,多大年纪,在中国的哪块地方,长的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经历。

  但是跑了许多大书店,都是查无此书。后来《音乐看爱好者》刊登了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广告,这本书可以邮购了,欣喜过望,在打过电话确认有书之后,去邮局汇了款。等了漫长的两个多月,期待中的这本书才来到我的手中。

  一气把这本书读完了。音乐又洒落在我的身边,流淌在我的耳边了。

  后来毕业时,把这本书送给了一位本班也很喜欢音乐的女生,我的大学也就结束了。

  原以为再也买不到这本书了,后来一次在深圳出差,在图书城下面的地下书市中看到了这本书,一气买了3本,一本送给了当时陪我逛书店的大学同学,一本寄给了我在大学里的好友(男的,毕业时他想要这本书但最终我给了那位女生,大骂我重色轻友),一书自己收藏。

  其实古典音乐也是很美的。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五):最通俗的音乐笔记

  还记得上大学时候最喜欢的杂志是《当代歌坛》。可能是受这本杂志的影响,很多时候自己评判歌曲好听的标准是歌词。还记得自己有段时间特别迷方文山,真的去找来他的韵脚诗去读。对于纯音乐,我也就听听班得瑞。像贝多芬、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真的很少听的。那些交响乐或者是协奏曲,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很有距离感。 这本《音乐笔记》可以说就是写给我这样的音乐小白的科普笔记。乐海如书海,那些名曲听不听?是先从《命运》开始还是先从《月光曲》开始?辛先生在这本书在前一部分写了12篇文章来漫谈欣赏曲目。他列出了一些必听曲目和备选曲目。这样一来让我们感觉得仿佛有了头绪和思路。辛先生直言指出要听那些真正值得听的音乐,而不是走马看花的滥竽充数的乱听一气。辛先生在书中谆谆教导仔细地剖析各位大家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他们的作品。辛先生还告诫我们切记好大喜功贪多地去听,而是让我们去反复听那些值得咀嚼的作品。 这本书的中辑主要写了先生自己读一些书籍的心得体会,比如《西盖蒂论小提琴》《萧伯纳乐评》《钢琴演奏之道》《音乐圣经》等。还记得书中介绍的辛先生早年因为抗战动乱的原因,初中肄业,结果因为自己对音乐的热忱全靠自己自学来研究音乐。他的书桌抽屉里塞满了笔记本子,抄笔记已经成为了习惯。辛先生自己讲述自己抄写并翻译《牛津乐友》的经过,真的佩服先生的毅力和执著。 辛先生字里行间体现出的谦虚,对音乐的那种到骨子里的热爱,真的让人动容。这本音乐笔记厚厚的400多页,全部是辛先生自己在阅读更多的书目和曲目后的浓缩的精华。我们如今何其荣幸免受先生当年抄书和译书之苦。如此说来,我等更要精进了。 读乐如读书,读乐亦如做人。辛先生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辛先生既不是乐评人也不是音乐家,但是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真的是让我们足以仰望。现代的好多音乐除了情爱鲜有内涵,不如让我们偶尔也回归一下,聆听一下大师曲目。让我们跟着辛先生的书去读乐读书读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辛丰年音乐笔记》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