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民俗与迷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19 02:19: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民俗与迷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民俗与迷信》是一本由江绍原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俗与迷信》精选点评:

  ●所列举民间民俗、迷信事例相当有趣

  ●无所事事的一本正经

  ●小书在爸爸那儿放了近十年,这几天又拿出来翻翻。这些年《发须爪》已经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070530--0706 joyo 公司厕间

  ●白话聊斋

  ●都是小品文

  ●这怎么可以……

  ●和柳田国男的书风格很像啊…这本其实主要是材料的收集,分析很少,而且是后人的选本,不是江绍原自己的选本和著作,还是缺了点体系性。

  ●有点意思

  ●奇闻轶事

  《民俗与迷信》读后感(一):很多意思的一本书,今天很多事情都有"先例"可寻

  quot;北京胡大人"传单之内容,抄送一张,可免一身之灾..见而不传,立爱果报等语,现在我们的网络聊天时不也有这种类型的谣

  言出现吗?

  先有了某些谣言的无稽之谈,大家对于西洋药物疑不敢用。所以不敢用,其初怕还不是以为西药霸道或西医学只讲形迹而

  遗了气化,而是以为西药的质料既不纯正,给药者的用心又许不良耳

  对于赌的迷信,凡与“输”俗音相同的,便要改称.我们这也都有这习惯,听朋友说,赌徒都把书(输同意)改叫"薄(本)"

  《民俗与迷信》读后感(二):迷信

  江绍原先生是吾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这本《民俗与迷信》大致展现了绍原先生的为文风格及研究方向。“迷信”这个词,我们自小就在耳边回旋,其与民俗之区别往往只在毫厘之间,在科学不昌明的过去,其效用颇与西人之心理咨询同,得了心理的疗治,或可于事有益,譬如《桃花女与蔼里斯 爱的艺术与爱的法术》一文所提及的妇人因新婚之夜受了痛苦而致“性冷”,民间自有禳镇之法,所需正月雪水、青蜓蛇、人二发、青红替身、五和香之类,亦与他人无损。然亦有“总理造墓须摄童男女魂灵”之谣言,其迷信之源头却是颇可探究的。由绍原先生提出探讨的这些民俗或迷信,实在是可以令我们对国民性有更深的思考的。

  绍原先生同样亦不是就学术而学术,他更关注的是当下的社会,于此,我们看到一个学者的良心。而这亦是民国学者最有价值的所在,倘若到书店翻翻如今那些学术类著作,只能叹气而已。迷信,不会只是一种面目,过去的迷信如此,现在抑或将来的迷信,未必如此,而学者果真放弃了启发民智的自觉,难道我们只能期待又一个鲁迅的出现,异数般呐喊一声?

  能期待吗?

  2009、6、14

  《民俗与迷信》读后感(三):宁可信其用不可信其无

  朱砂 护身符 超度 瘟疫 疾病 老天的惩罚求雨捐门槛等都能有一些解释。都是从北京的某个区,虽然小的不能小的事件,传到外地就“名声大振”……

  无意之间买了这本书来看,虽然有些文言文很难理解,但也大体能看不明白,再加本身就从农村长大,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们在讲这些迷信的事情,这里的民俗不是某个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习性的问题,就是讲的过年过节鬼神祭拜的民俗。家乡虽然没有像书中写的那么严重,但是却属于遗留的封建迷信思想。

  此书一开头就讲的一段是在《封神榜》里面所引用一段“呼名下马”道术,这个传话并不陌生因为曾经在电视里看过,那已经很小的时候了。

  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张桂芳与姜子牙对战,而且张同志乃是左道旁门术士,具体幻术伤人的能力,这个幻术就是所谓的“呼名下马”,两军战前,只要张同志,呼喊谁的名子,然后此人就会不由自主的下马,然后就会被生禽。

  第一步:听之呼名自会目瞪口呆、魂飞魄散,既而魂不附体,其中不只是呼唤的原因肯定有咒诅等法并传。

  第二步:古代人姓,有姓、有字、有号、有尊称、有官职称(例:姜子牙:姓:姜;号:子牙;官职:丞相;实名:姜尚;还有子牙公啊等等)所以江绍原讲的就是指呼你任何一个名子,没有呼其实名管用。

  最后是谁破了张桂芳的“呼命下马”术呢?是哪吒三太子;原因是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那个张同志一叫实名就会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哪吒乃是莲花化身,周身俱是莲花,那里有三魂七魄,所以叫不下马来。。。

  这只是一个故事,随后的,寄名,借名,偷名,撞名,鬼魂报信,好像讲的就是黑白无常来拿人时,用银勾勾住锁骨,然后书中所讲魂魄即在心间。。胸口

  看完此书不仅让我想起发生在家乡的真实或者大家认是迷信的故事;曾经邻居家的小孩经常的哭,闹,高烧不退,所以邻家嫂嫂竟然会驱除邪祟,并未实见,听母亲说,她用一个大碗放在桌子上,然后嘴里念咒语,然后再拿一根筷子,然后就筷子就会无端的立在大碗的中间,于是小孩的病就会根除了,俱他们说是因为老爷爷想孙子了回来看看,结果把孙子给吓着了,他却舍不得走……。

  一件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就是母亲去世的事情,农村讲究的是如果上辈人健在,就会守灵两天后下葬,如无则为三天后下葬。爷爷健在所以两天后下葬,,三天后母亲最后一次回门,半夜的时候我听母亲真的回来了的,起初是妹妹无端的不断的、很严重咳嗽(因母亲去世有一口痰给堵住了嗓子),大姐不由自主的去帮妹妹洗苹果让她吃,说是压压就好,然后吃完苹果妹妹睡着了,就不咳嗽了,我就听到母亲走路的声音,到她的卧室去了,还听到父亲打鼾的声音。然后第二天大姐说母亲谁都不放心,回来看看。。。。

  虽然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这种封建迷信,但我的观点宁可信其用不可信其无。

  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事情科学是无法说明的。而且也许你会发现身边其实也存在。

  《民俗与迷信》读后感(四):求夫(外一则)

  1。求夫

  继续“民俗与迷信”。

  作者在聊过姓名之后,开始谈性爱。其中摘录了几段南斯拉夫人求夫的迷信/风俗。

  有一段十分有趣,我也摘录一下

  “未嫁女求夫者,可上山独祷,略云:‘求上帝不要叫我因为想男人 活活想死了;求上帝 让我得到一个勇敢强壮的丈夫。假使你要我这样死才心里高兴呢,也罢,就请你把我变作山上一棵青青的瘦松,把我的发化为满地的嫩clove,把我的双目化为两股清泉,庶几乎我所想的人上山打猎时可以在这树下憩息,他的马呢,就吃那clove和那泉水。”

  想到了一首诗: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可谓异曲同工。各尽其妙。

  作者江绍原先生在文末,请读者也将我国民间求夫的迷信写信告诉他。

  说实话,一下子还真想不起来。不知七夕“乞巧”算不算一总。江先生既是做研究的,就最好在文章中也列举几桩中国民间求夫的迷信,给读者们提个醒儿,不是更好些。

  2。好一个谜斯(myth)

  在“传言”一章,书中提到了中国民间曾经出现过的“传单。这类传单大都是

  “某月某日,天上瘟神下降,死人无算……有人抄送一张,可免一身之灾…见而不传,立受果报等语“。

  某读者给江绍原先生的信中解释了此类传言在他自己家乡的来源:就是他们家乡制造瓷罐的窑厂。此类窑厂里有一位大神,名“窑神”。若要罐子烧得好,就要使劲儿的散发谣言。 接着,书中又谈到了两个散布谣言的动机:一个是某药铺老板想叫自个儿药铺的朱砂销路好,一个是宁波染坊需得散布谣言,布才染得好。

  好歹这些个儿谣言,传单都有自个儿的动机。不禁想起很多年前我也接过不少传单。中学的时候因某次竞赛得奖,照片被登在某杂志上。从那之后,接到了“雪片般”从各地的中学生们写来的信。讨经验,交友的,…还有一部分就是那些传单。那样的信往往是厚厚的,叫人以为里面情深意长的写了多少美妙的言语。信件为手写,内容我不大记得了,只记得最后叫收信人将信件内容抄下继续转发给十个人,或者二十个人,或者三十个人。在那个还不知复印机为何物,email群发还属于科学幻想的时候儿, 要把那么长的信件手抄十份,二十份,莫不是叫人崩溃。(印象中还真没收到过复写纸誊印的信。)如果你寄出去了,就会幸福多金等等等等,总之全世界的好事都归你所有。如果你没有寄出去,那么就会“立受果报”。

  读到造谣与造罐子,造谣与染布的动机时,不由得想这些连环信件的动机是什么?那一行那一业需要如此的散发传单才能得利?信纸信封制造商?抑或是….中国邮政?罪过罪过,竟然想到那儿去了。

  这个谜斯,还是没解开。

  《民俗与迷信》读后感(五):“阴门之骨可御神龙”

  近日读江绍原先生的科学小品集《民俗与迷信》,读到一些极有趣的。

  其中有一篇叫做《“阴门之骨可御神龙”》,大意是讲在某地发生多起剥尸盗骨案,即死去不久的年轻女子,坟墓被掘,尸身被剖开,阴门骨被盗去。

  真是骇人听闻,盗什么不好,偏要盗阴门骨。恕我传统,实不能接受女子死后还要受此等侮辱。

  可是为什么偏偏要盗阴门骨呢?书中也作出了解释:“凡属大帆船或捕鱼船下水,船上挂帆之桅,其顶上须嵌有妇人之阴门骨一枚,则可避免飓风。盖帆船往洋,时遇飓风,多致倾覆,迷信者谓是龙王作怪。龙惧秽物,故以妇人阴门骨以抵御之云云。”

  在这整本《民俗与迷信》中,还有多处提及在民俗和迷信观念中,女子的下身及与下身有关的东西(如脏内裤、骑马带之类),可抑制妖魔鬼怪之类,也可令其他人倒霉。那么好吧,那些男人们就不要来碰女子的下身,反正都是“秽物”。

  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几千年的男权社会都过来了,只是怪我太过女性主义。幸而,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江先生也是很久以前的人了,现在大概很少再有这样的事了吧。

  说到女子的阴户,到想起了曾在怪谈漫画中看到的一个故事,也有些骇人听闻。是说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女儿,与店里的一个小伙计相爱了,于是私定终生,并互相许下诺言,非君不嫁,非卿不娶。这个开头,好像一出恶俗的古装肥皂剧,可是剧情并不是这样发展的,我们的这位小姐,却是位水性杨花的人。很快,她便爱上了别人,并且要与别人结婚了。那可怜的小伙计,在爱人的新婚之夜喝得烂醉,在大街上遇到了流氓,牙齿全部被打掉了,晕倒在路边。那一夜大雪纷飞,衣着淡薄的小伙计就这样被冻死在了怨恨之中。

  自然,从那以后,怪事就开始发生了,故事女主角的新郎在新婚之夜死去了。后来,这女子又重新与人成亲,而之后两次的新郎都在新婚之夜死去了。死因都一样,下身被咬断。

  杂货店老板终于无计可施,于是请来通灵除妖的法师。这个故事中的法师是个女子,她经过一番查看和询问后,得出结论:这位千金小姐的私处长出了牙齿,于是她每与男人交合的时候,便咬断对方的下体。而这牙齿,便是死去的小伙计彼时被打落的,它们带着小伙计怨恨的灵魂,生长到了昔日情人的身体里。

  而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如何呢?这位女法师找来了一根青铜铸成的工具,并让一男子尽量挑逗这千金小姐,到她足够兴奋的时候,便把这青铜的工具放进去。那牙齿自然敌不过青铜坚硬,只一下就被磕掉了。于是法师收起掉落的牙齿,放在某种器皿中用某种方法(这两个“某种”已经忘记了)超渡了。

  最后这杂货店老板的女儿终于正常地结婚了。

  这是一个日本漫画中的故事,日本的漫画或者故事,总是有些变态的成分,不过我却有些欣赏其中的某些部分。因为它总是把民俗中的很多东西,放入年轻人喜欢的漫画,电影之中,得以传承。这一点确是可以学习的。

  刚才说到那位杂货店老板的女儿水性杨花,又让我想到一点有趣的东西。在江绍原先生的这本《民俗与迷信》中,还有另外两篇,叫做《水与淫》和《火与淫》。

  《水与淫》是说北方人认为南方女子淫,因为南方多水。而《火与淫》则是说南方人认为北方女子淫,因为北方人睡炕,近火。

  于是我想到,水性杨花这个词大概是北方人造出来形容南方女子的,而干材烈火则是南方人造出来说北方女子的。

  不过最后江先生最后也作出评判:“或许‘淫’之判断在先,而所以‘淫’之说明在后”。真是有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民俗与迷信》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