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龙猫》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19 00:12: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龙猫》经典读后感有感

  《龙猫》是一本由[日] 宫崎骏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猫》读后感(一):《龙猫》致我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宫崎骏的所有动漫我都看过很多遍,其中《龙猫》是我最爱的一部。每次看都被童年的温暖时光治愈。《龙猫》在中国拿到正版授权后好友第一时间把消息分享给了我,惊喜加激动,就仿佛有人将珍视的东西送到面前一样,这本书就像一份来自童年的礼物,收到后更是惊喜。

电影看过无数遍,得知中国拿到授权第一时间入手,画质太赞!完全还原了电影中的重要细节,第78页看哭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挂记是每个人内心的柔软吧!

《龙猫》这本书极大的还原了电影中的场景,完整的讲述了小梅一家在乡下的生活和与龙猫的奇遇,画风精致并且大小图的设计更是用心,使得精彩内容尽可能多的展现给读者。

《龙猫》之所以很多人喜爱,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故事中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童年。

回忆起童年,我会记得春天的麦苗、夏天的蝉鸣、秋天邻居送来的半个西瓜,冬天飘雪后孩子们在大街上相互追逐,也会记得邻居送了好吃的给我我却拿回家给妈妈,也记得邻居家的男孩,调皮却善良。这些在《龙猫》中均有展现,像极了我们的童年。

来看看这本书中的童年精彩吧!

“只要与家人在一起,日子清贫也是幸福的”

“如何看待生活,取决于家人之间的互相影响”

“保持童心,才能看到龙猫”

“童年总是充满惊喜与浪漫”

“好吃的就是要分享给最爱的人”

“你是我的家人,所以我总是惦记你”

“在童年的梦里,我们都会飞哦”

“邻居家的奶奶和哥哥,看起来很奇怪却很善良温暖”

“最幸福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龙猫》是致敬童年的一部作品,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抹柔软,收藏《龙猫》对我来说,就像将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收入书架,时刻治愈自己一般。据说后续还会有更多宫崎骏的作品,超级期待,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的收藏格子里了,希望有一天,能收集齐全部宫崎骏的原作集!

  《龙猫》读后感(二):《龙猫》:当你无法再拥有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忘记

  

2018年底,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龙猫》终于在中国上映。虽姗姗来迟,大家对龙猫的喜爱之情却有增无减。

2020年底,在宫崎骏即将迎来八十岁生日之际,简体中文版《龙猫》绘本正式上市,这不仅是宫崎骏首肯的电影同名图书,也是中国首次引进的吉卜力官方唯一简体中文版作品。这一消息无疑令广大宫崎骏迷兴奋不已,相信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第一时间就将这本《龙猫》收入怀中。

现在,当我敲下这行字的时候,鼻翼间还伴有《龙猫》淡淡的油墨气息,1300岁的大龙猫正坐在枝头望着我……

《龙猫》故事情节简单。

因为妈妈生病,爸爸带着姐姐小月和妹妹小梅搬到乡下居住。姐妹俩对乡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遇到的陌生生物也充满了探究欲望。

有一天,独自一个的小梅碰见一只样子可爱的生物,小梅跟随它钻进树洞,发现了三只胖胖的“龙猫”……

《龙猫》的故事充满了童话色彩。

爸爸工作,姐姐上学,独自一人的小梅乖巧的自己玩耍。当小龙猫出现在小梅眼前时,对世间万物好奇不已的小梅不恐反喜。小梅仿佛等来了期待已久的玩伴,她紧紧跟随着龙猫的脚步,期待可以和龙猫成为朋友。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时的小梅不是独自一人,而是有大人陪伴呢?面对突然出现的奇怪生物,大多数人的反应是紧张,要先试探对方是否有危险再决定下一步的动作。而童稚天真的小梅眼中只有可爱纯善,她一下子就接受龙猫成为自己的朋友,哪怕语言不通,哪怕无法交流,都无法阻止小梅走近大龙猫,趴在大龙猫的肚皮上安然入睡。

这几个生长在乡间的龙猫原本并不叫龙猫。它们是什么生物、在乡间生活了多久,没有人知道。或者可以这样说,它们即是龙猫也不是龙猫,它们既可以是龙猫也可以是龙猫之外的任何生物,它们可能切实生活在小梅身边也可能生活在小梅心里。

当小梅告诉姐姐和爸爸有龙猫存在的时候,爸爸温和地说:“嗯,小梅刚才一定是遇到了森林的主人,这种机会可真不常有……”

小梅爸爸细心地保护了小梅的童心和小梅的秘密,小梅爸爸并不在意是不是有龙猫的存在,也没有自作主张地将“龙猫”划归为危险一族。

有人说,《龙猫》的温暖在于这部作品中每一个人都是乐观善良的。的确是这样,从爸爸带着姐妹俩人搬到乡村居住可以看出因为妈妈生病,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然而,即使是这样,爸爸依然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在听到小梅说起龙猫时,爸爸主动提出陪小梅去树洞寻找龙猫……

爸爸的耐心细腻让没有母亲陪伴的小梅小月姐妹二人始终被爱与温暖保护着。

终于,姐姐小月也见到了龙猫。

姐妹俩担心爸爸下班回家没有带雨伞,跑去车站等候爸爸。她们看到龙猫在脑袋上顶一片荷叶避雨,遂将爸爸的雨伞借给了龙猫。

当雨滴滴落在龙猫的雨伞上时,龙猫以为雨伞是一种乐器,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龙猫跳了起来。

这一经典的场景被《超能陆战队》里大白设计总监特意P图表达敬意。

《超能陆战队》的动画角色设计Jin Kim表示,宫崎骏是他的偶像,说起宫崎骏,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龙猫》,这也是他设计大白这个形象的初衷。

书中说:“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龙猫,只有内心纯净的孩子,才能遇见龙猫。”龙猫象征着温暖与陪伴,龙猫是小梅寂寞时的玩伴、是姐妹俩需要帮助时的伙伴。故事最后,龙猫和猫巴士一起帮助小月找到了走丢的小梅,姐妹俩回到家中,龙猫和猫巴士消失在乡间。

其实,与其说龙猫真的存在于乡间,不如说龙猫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都曾拥有“龙猫”,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龙猫”与我们渐行渐远。无论时光如何改变,我们对“龙猫”的喜爱都未曾改变,它是存在于我们心底的纯净美好,即使我们无法看见、不再拥有,我们也从不曾轻忘。

  《龙猫》读后感(三):是妖怪也是大萌物:从《龙猫》看日本文化

  

1988年,正值昭和末期、日本经济泡沫接近顶峰之际。那一年,《横道世之介》的男主人公远离九州乡下老家,在东京读大一。如果说片中同学们多年后的追忆和感喟,体现了那代日本人透过梦幻滤镜对繁盛时代的怀旧,那么《龙猫》刚好相反:1988年上映的《龙猫》的主人公两姐妹,是在1950年代随父亲从城里搬到乡下。*

1950年代的日本乡下相对平静。战争已经过去多年,左翼运动也很少波及这里。《龙猫》所展现的也是一派宁静的乡下生活:捡橡子,摘玉米,吃黄瓜,喂鸡,观察蝌蚪,拾柴生火,在田埂上骑车……这些情节如此松散,以至于有人认为它是吉卜力剧情最弱的作品。

但如果我们小时候有过和片中两姐妹类似的经验,就会很容易在看似清淡的故事之上和她们产生共情。害怕黑暗(陌生的、未知的房屋空间),害怕孤立(搬家后面对新的人际关系,以及与城市的疏远),害怕死亡(无论是自身还是亲人),是儿童的常见心理。在幼年的困境中,我们也许会把月光下晃动的树影想象成可以对之许愿的观音,或者在心里凭空创造出某种神仙、精灵,来庇佑自己度过难关。

《龙猫》没有像一些观众在中途预判的那样以悲剧告结,而是将脉脉的温情注满全程,反映了类似的儿童心理机制。灰尘精灵消解了黑暗,猫巴士连结了孤立,龙猫驱散了对母亲即将死亡的疑虑。除了两姐妹,其他人无法看见它们,所以观众当然可以产生一种解读,即认为它们是两姐妹在困境中幻想出来的神奇伙伴。由于这种儿童心理是普世的,《龙猫》风靡了世界各地。

但换个角度看,假若龙猫不是两姐妹的脑中产物,又该怎么理解这个角色?

01 龙猫与神

一个小细节暗藏日本文化的精华

波多野哲朗是一位影评家,不久前刚刚去世。他在评价小林旭主演、初映于1950年代后期的电影“候鸟系列”时曾指出,小林旭的每部影片都在一幕传统的神道节日场景中走向结束,因为他的人物动机主要来自对乡村价值观的留恋。没人知道在虚拟的世界里,两姐妹是否会跟随父亲去城里的电影院观看“候鸟系列”,但波多野哲朗在此点出的乡村价值观与神道的连结,对理解《龙猫》背后的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神道,也称神道教,是日本原生的泛灵多神信仰,基于日本风土而形成。据《三国志·魏书》,当时的倭国女王卑弥呼“事鬼道”。这是中国史书对日本的最早记载,哲学家梅原猛由此感慨,“在公元三世纪已经有使者从中国来到日本,这批中国使者把日本看作是灵魂之国、礼仪之邦,并把自己在日本的亲身体验加以报告”,并得出结论:正是灵魂和礼仪,才是日本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

魏国使者在倭国所目睹的卑弥呼的鬼道,其所关心的灵魂和礼仪究竟是什么?尽管《三国志·魏书》的另一个章节用“鬼道”来称呼张鲁的五斗米道,令文化史学者重松明久推论出卑弥呼信奉的就是五斗米道,但其实,“鬼道”二字更有可能是陈寿等史家对不熟悉的、或者和儒家意识形态相去甚远的神秘宗教的泛称。毕竟张鲁长期在汉中割据自雄,入魏后传教行迹不显。天师道要在短时间内传到隔海的日本并产生重大影响,可能性很低。

另一派说法看起来更合理。参考了大场磐雄博士在神道考古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后,史学家西田长男指出,神社的历史不仅可以追溯到古坟时代,而且可以上溯到弥生时代。神社是神道最重要的祭祀设施,卑弥呼又恰好生活在弥生时代末期(近年也有考古研究认为可能是古坟时代初期)。如果西田氏的判断不误,不妨大胆推论,早期神道很可能就是卑弥呼所事的鬼道,也就是梅原猛所说的“日本文化中最优秀部分”。

汉字传入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天津神、国津神的神话体系加上民间信仰,不单包含了将山河风火和动植物神格化的自然神,担当造物和守护功能的祖灵神,连天皇、将军、武士等人的亡灵也可被后人视为神来祭祀,无论他们生前的事业是成功或失败。例如创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死后被上了神号“东照大权现”,供奉他的神社东照宫遍布日本各地;但他的主要对手、在关原之战中战败被杀的石田三成尽管在整个江户时期被污名化,其家乡长滨市石田町却至今仍有供奉他的石田神社。神是如此之多,所以《古事记》中有“八百万神”的说法。

二战战败后,日本废止了帝国时期把传统神道意识形态化的国家神道。荷兰作家伊恩·布鲁玛在《日本之镜》里提到,战后涌现的许多日本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退回到古老的本土传统中去追寻本民族身份认同,传统神道被标举为日本精神的根,也成为西方窥探日本文化的窗口。时至2020年,欧美工作室制作的电子游戏《对马战鬼》(又译对马岛之鬼、对马岛之魂)和《赛博朋克2077》里,神道仍是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标志性符号,无论古代或未来。

从这个角度审视《龙猫》,就会有新的发现。龙猫的日文名是トトロ(Totoro),既非龙也非猫,而是那片乡间的神。片中多次出现的神社、鸟居提醒观众,神道无处不在。此外,两姐妹的父亲达郎是考古学教授,书桌上摊放的一堆文献中,有以年代为书名的《飞鸟》和《古坟》,最瞩目的那本是《缠向遗迹》。这个考古发现位于奈良,是弥生时代末期至古坟时代初期的遗迹,吻合卑弥呼活跃、神道初露峥嵘的年代。

伟大的作品鲜有闲笔,《龙猫》这个小细节所指向的,正是传统神道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

02 神妖难分

人类能不能和妖怪好好做朋友?

除了神,还有妖怪。“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提出,妖怪是古代的神的零落。这一“零落说”曾长期支配日本的人类学和宗教学,后来渐遭挑战。较直接的反例是,妖怪并非都源自日本本土,例如飞头蛮或者辘轳首,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有相似的妖怪传说。究其来路,应和中国《搜神记》所载的落头氏有关,而根据故事主角朱桓的身份与经历,可以猜测这一妖怪的形象源自孙吴政权对山越的想象和妖魔化。

至于妖怪和神的关系,民俗学家常光彻在《妖怪变化》中就提出,赐予恩惠的神与带来灾厄的妖怪之间存在着连续性,人们祭祀的是神,不作为祭祀对象的就是妖怪,所以妖怪可以与神相互转换,柳田国男那种单向的零落说应该重新审视。另一位学者小松和彦在《妖怪学新考》中更是直言,“妖怪”作为指代奇怪的存在、不可思议的现象的词语,是近代才创造出来的,并非旨在与“神”形成对比。

的确,和许多国家不同,日本文化里的神与妖怪经常难分彼此。雪女也好河童也好,在不同的传说版本中具备神和妖怪两种身份。有的天狗是神,有的天狗是妖怪,甚至同一只天狗有时候是妖怪,发善心的时候又被视为神(矛盾的是,神也会降祸)。无论是个体还是族群,都难以非此即彼地定义。

另一方面,柳田国男在《妖怪谈义》里也强调,妖怪本质上是无害的,只会使人惊讶,并使那些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听话的人受益。历史学者武光诚进一步补充说,和外国怪物那样纯粹地可怕、毫无救赎地怪异不同,只要人类怀着善意去对待,日本妖怪就会好好报答恩惠。

现在再回过来看《龙猫》。无论两姐妹还是父母,甚至于邻居、乡亲,对“怪东西”都有如自来熟,抱持无限的善意。两姐妹明知住进了鬼屋(お化け屋敷,お化け即怪东西,是妖怪、幽灵等的总称),不仅不像其他文化中的幼童那样害怕,还强忍兴奋、故作神秘地告诉父母。父亲的反应是“那真是太棒了,你们有得玩了,爸爸从小就梦想能住鬼屋”,母亲更欣然回答说“真想赶快出院回去看看鬼长什么样子”,这恐怕也是一种日本特色。

基于人们的这种观念,龙猫的设定才能够成立。这位毛茸茸的邻居原本住在森林里,自从被两姐妹中的小梅偶然撞见后,便总在她们陷入困境时突然出现,施展神奇的法术以安抚两颗茫然无措的心灵。至于它的外形,以动画角色而论当然又萌又憨,但巨大的体型和偶尔诡谲的露齿一笑仍会令人隐约感到不安。熟悉日本文化的观众不难理解,龙猫和片中的猫巴士、灰尘精灵一样,是不折不扣的妖怪。它们和吉卜力作品的其他妖怪一起,再加上《宝可梦》(曾被译为“口袋妖怪”)、《夏目友人帐》等作品,构成日本当代流行文化里五光十色的原创妖怪宇宙。

03 自然崇拜

龙猫守护的是日本传统价值观

关于《龙猫》,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个玄之又玄的都市传说,声称《龙猫》实际上是恐怖动画,看似温暖的故事背后隐藏了一桩真实的杀人事件,龙猫本尊是死神的化身,猫巴士则是冥界使者。

这个说法流传有年,还举出种种细节加以佐证。例如狭山茶、塚森等名称,某些似乎意在言外的台词,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一度失踪的小梅在后半段没有影子,这说明她其实已经死了。尽管吉卜力官方后来辟过谣,但仍无法阻止传言扩散。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此说牵强附会,站不住脚。西方的死神以及冥河摆渡人卡戎的角色,无法直接对应到日本文化,也不可能是吉卜力在这部动画里想要传达的。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接近片尾处,小梅坐在松枝上笑着遥望母亲时,她仍有影子。前半段很多场景中人们倒是没有影子,那样处理只是画风使然。既然如此,上述谣言就不值多驳了。

龙猫当然不是死神,恰恰相反,它提供并守护生命力。身为教授的达郎认为,小梅看到的龙猫是那片繁茂森林的主人。面对几百年树龄的参天巨樟,他告诉女儿“很久很久以前,树木跟我们人类的感情非常好”,并带领两姐妹敬拜巨树,其实也就是敬拜睡在那棵树里的龙猫。

与死亡最接近的是两姐妹的母亲靖子。她隔绝在城镇的医院,无法直接参与女儿的乡间生活。可是在龙猫召唤猫巴士载着两姐妹去探母后,原本病情加重的靖子意外恢复了生命力。这两件事或许暗中相关。不要忘了小梅是怎样意外发现龙猫的:经过一条枝叶繁茂的秘密窄道。如果这可以被看作女性性征的隐喻,再考虑到龙猫具有令橡子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的生殖魔力(这当然是小梅的梦,不过梦醒后下一幕田里庄稼纷纷成熟,同样指向女性生殖力),那么龙猫、龙猫所护佑的这片森林和田地,以及其背后的大自然,那些土地、树木、山石、河流和风,就是另一个母亲。那是日本人的精神之母,是形成日本文化的原初要素。

所以,龙猫是森林之神,是无害的妖怪。龙猫也是小梅们的守护神,它守护天真无邪的孩子,以及那些尽管成年、却仍愿意相信世间存有单纯美好的人。它守护他们的心灵,在他们面对黑暗、孤立和死亡时,用治愈的姿态紧紧拥抱他们,为他们创造奇迹。龙猫更是日本自然风土与文化精神的守护神。它守护动植物与人类的生命力,守护日本传统价值观,以及那种人与人相互信任、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在龙猫身上,日本和外国观众都能够找到情感投射和文化认同,是这个动漫角色在三十多年间如此广受欢迎的原因。

* 关于故事的年代,宫崎骏一度表示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的年份。画面中的月历几次都反映出是1950年代,只是这些月历的星期、日期与实际情况有明显出入,有时又将5月标为只有30天,所以只能推断大致年代,不能视作推定具体年份的证据。另外,片尾两姐妹和母亲共读的童话书《三只山羊》的日文初版时间是1965年。

  《龙猫》读后感(四):每个成熟勇敢的大人,都曾是能看见龙猫的孩子

  

虽然已经多次看过《龙猫》电影,但得知它出图书的那一刻,还是毫不犹疑地买下了。花了近一个小时细细看完,合上书竟还是热泪盈眶。

乡间的小路,引起扬尘的滚滚车轮,静谧湿润的夜晚,友善热情的邻居婆婆,夏日午后的瓜果,以及,那带人化风飞翔的大龙猫……几乎是我想象中最美好的样子。

旅途中的大片稻田2019年10月 摄于宁波象山

你是什么时候忽然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是毕业照定格的那一秒?是孕育新生命的那一刻?亦或是,失去挚爱亲人的那一刹那?有人说,人都是一瞬间长大的。也有人说,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不可否认的是,曾是孩子的我们,终究还是长大了。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变成了《龙猫》中那些看不到龙猫和猫巴士的大人。

过往不可追。只是当我们穿行于地铁的人流,行走在深夜的归途,总有某些瞬间,一些莫名的情绪上涌,让人强烈地想回到过去,哪怕就一刻,回到那些单纯无忧,充满幻想,伸手便可摘星辰的日子。

01 没有翅膀,也能翱翔于风

今年很火的“打工人之歌”里有句调侃:擦干你的泪水,因为这样骑电动车很危险。我看到后立马发给了同事,然后收到了她一个苦涩的微笑和三个白眼的反馈。我和她不一样,毕竟我不骑电动车上班,我坐公交……

但细想这句调侃,却是心酸更多,它反映出很多人对自己骑电动车的无奈和对有车一族的艳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车有房变成了成功人士的标配,变成了谈论婚嫁的必要条件,变成年轻人梦想的代名词。而人们似乎忘了,如今梦想拥有汽车的我们,曾经都是渴望飞翔的孩子。

儿时的我们总会做一些翱翔天际的梦。我曾和几个朋友交流过各自的“飞翔”体验,有的说需要做一个特定的动作才能起飞,也有的说需要不停前后摆动双腿才能升空,总之各有各的架势诀窍。我总是在梦中飞过山川田野,掠过乡间交错的电缆线。

而有时,梦也不总是平静祥和,我可能会置身一场厮杀,最后精疲力尽无法飞翔,然后在巨大的恐惧中醒来。梦醒之后的我摆动双腿,向上跳跃,却再也无法顺利起飞。于是我便知道,那是在梦中才有的特权。因此便在每天睡前暗自默念和祈祷,今天也请让我要在睡梦中飞上门前的那棵大樟树。如同某个夏天夜里的龙猫,在飒飒晚风中越过树丛,恣意呐喊。

和龙猫一起变成风这些想法如今说来似乎有些幼稚可笑,家门口的樟树也早已因街道规划而砍去。但我却始终记得那些因满怀期待而兴奋得睡不着的夜晚。仿佛只要用力想,它就真的会实现一样。

你有多久没有尽情大叫了?

02傻乎乎,但总是很快乐

快乐变成了奢侈品。很多人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状态。

上班是出于生计,下班还有各种琐事,时间似乎被填得很满,以至于连开心都失去了一席之地。但儿时的快乐就像新春的糖罐子,满满的,一抓就是一大把。

儿时的快乐充值站 摄于某个村戏台下

一只鸟,一朵花,一场雨,都能成为快乐的源泉。

小时候的我们是不怕下雨的。放学的傍晚,几个人一起冲进雨幕,即便有伞也偏不打,回家的兴奋加上淋雨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别样的庆祝仪式。尽管回去大概率要被妈妈训斥,但也无伤大雅。

春天看归来的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筑巢搭窝,夏天集齐三个空瓶去换一瓶新的汽水,秋天盯着金黄的稻子从机器里剥去外衣,冬天穿一身新衣去亲戚家拜年。

一年到头,总是笑的时候多,那些不开心的转眼就都忘了。

课间的短短十分钟,走廊里迅速围成一个个小圈,玩拍手打枪的,玩卡牌的,翻花绳的,各有趣味。如果有一个静静站在一边,眼神睥睨的人,那多半是这个游戏的王,在等着下一个人来挑战。

女生们聚在一起总会给自己班男生按魅力排名,虽然排名依据总是以成绩和长相为主。男生们则总是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吸引女生的注意,总以为做一个鬼脸比送一颗棒棒糖更有用。

我们还会在老师要求下或者自发养一些小动物。不惧路远为自己的蚕宝宝采摘桑叶,互相比较谁的蚕宝宝长得快,聚在一起观察哪只小蝌蚪最先长出后腿,谁的鸡蛋最先孵出小鸡……

当蚕宝宝结出第一个茧,当土里探出第一个小苗,当第一只小鸡破壳而出,小小的我们似乎完成了重大使命,当晚八成能有个好梦了。

小月、小梅和龙猫们一起给橡树种子“施魔法”

03 常斗嘴,但还是爱你

很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外婆家的沙发上玩“蹦床”。外婆忽然告诉我,你要做姐姐了哦,妈妈刚刚生了个小妹妹。 我觉得外婆一定在骗我。因为前一天晚上我非要住在外婆家,妈妈劝我回家的那套说辞就是:你跟我回家,因为我今晚要生宝宝。

直到愣了五分钟才发现,是真的。

我在院子里跑跳,心里痒痒的,既奇妙又开心。那只我曾经隔着妈妈肚子摸到的小脚,居然出来了!

不过,我没能马上亲手摸到妹妹的小脚,她因为一些问题住进了保温箱。其实我至今也没搞清楚究竟是因为什么问题,于是每当她问起,我总是告诉她,因为你在肚子里吃进了妈妈的排泄物!

但即便一出生就住进保温箱,也完全不妨碍她日后皮得像只猴。当我和同学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总会从后面扯我同学的头发,直到把同学弄哭;把积木堆得满地都是但从来不整理;把垃圾桶踢翻了只会吱哇乱叫;学校要求捐书的时候就把我的课外书慷慨捐出……

而我自问也不是个“合格”的姐姐,在我这儿没有所谓的“姐姐就该让着妹妹”的黄金法则。公正平均是我的底线,虽然我自己总是违反。一包零食说好的对半分,但我每次都吃得很快,然后去抢她的,让她无比跳脚。

可能也是因为坚持这个“平等”,和妹妹在一起的我像是变成了和她一样大的孩子。两个人学着插卡学习机里的动物发出诡异的叫声,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趿拉着鞋子从楼梯上跑下去,比谁发出的声音响;明明知道爸爸打着赤膊,还故意让她猜爸爸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实在是幼稚。但我喜欢这种幼稚,让我有幸拥有了两次童年。

可时间一直往前,我们都长大了,大家终有一天会变成两个不同家庭的成员。那些终日相互依靠,耳语细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曾经脆弱的小家伙不会再像小梅一样睡在我的肩膀上,也不会因为看到一个蜘蛛就跑过来躲到我身后。她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月背着小梅在车站等爸爸回家

04 心中的龙猫,一直都在

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这句《万万没想到》的经典台词,当初看到时正值青春的人,应该已经集体走过了时光。

只是后来的我们才知道,年华的出走从来没有仪式。没有夕阳下的奔跑,没有操场上的痛哭,也没有十字路口的挥手。

是我们变了吗,还是这个世界变了?

在某个加班的夜晚回到家,点起一盏灯,一个人看着窗外。过去的自己与时光仿佛一起搁浅在了漆黑深夜的某处。而《龙猫》的故事,仿佛一幕幕儿时记忆的缩影,田野、单车、草木、冒险、温情……

最喜欢龙猫吹小鹅笛场景

每当画面浮现,那些尘封的记忆就会再次打开,带着我穿越时光,与曾经的自己再次邂逅。宫崎骏的故事总是有种别样的温暖与魔力,而《龙猫》是他众多作品中最纯真、最治愈的一部。它用单纯柔和的画面慰藉每个成年人的心,告诉我们:嘿,也许你已经忘了,每一个成熟勇敢的大人,都曾是能看见龙猫的孩子。

当我们从童年步入成年,龙猫似乎渐渐消失了,可就像那些泛黄的记忆,即便再模糊却永远存在。翻开《龙猫》,像是转动一把时光的钥匙。你会发现,那些感动一直都在,过去的自己一直都在,龙猫一直都在。

合上书,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在某个淅淅沥沥的雨天,在四下无人的车站,想要抬起一侧伞,期待某个奇怪生物的来临,想给亲人打个电话,聊聊过去,然后晚上做梦再次飞到那棵大樟树上。就像,曾经一样。

永远童真,永远热泪盈眶。心有龙猫,所到之处皆是心之所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龙猫》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