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命运无常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18 01:53: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命运无常读后感摘抄

  《命运无常》是一本由[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莱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无常》精选点评:

  ●读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带入感。

  ●死亡和战争,毁灭和重建。

  ●很喜欢作者这种淡然而细致的叙述口吻 即使是不堪入目的场景也显得客观和理性 同时正因如此而让人得以思考 生存的意义

  ●介于两星与三星之间

  ●集中营文学巅峰,不是歇斯底里的控诉,只是静静地述说

  ●当罗兹回忆生日时父亲买的建筑玩具,母亲特意用的银餐具,喊出为什么要学小提琴,学拉丁文,学数学,只需学奥斯维辛就够了,因为到头来只是为了将他送到毒气室。眼睛湿润了。久尔卡能够活下来,离不开茨特罗姆·邦迪的照顾,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其生存的愿望……每个人都需要有个什么,以此维系他们的精神。”多数人以为忘记苦难,摆脱伤痛,才能重新开始生活,幸运的是现在那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接受那一段没有选择的命运,也许“一个已经死过次的人,就不会再怨恨什么”,也许摆脱过去不等于忘记过去,只有更好的检视过去,才会摆脱噩梦。我不应该忘记,而是要牢记。——阴险的将孩子们抓住送集中营的警察,在边境线上诈骗犹太人钱财而不给一口水的宪兵,“托德士兵”种种的帮凶,如果忘过去过种人就会不断地出现。

  ●一个我并不十分喜欢的大家,他的时代,他的文笔,毕竟和我有些隔膜。

  ●人物描写很深刻。

  ●认识凯尔泰斯的开始

  ●悲觀主義,是一種勇氣。

  《命运无常》读后感(一):承受

  存在是一种痛苦

  我们

  都在"继续自己无法继续的生活"

  然而

  我们又是幸福的

  承受本身

  就预示着勇气

  带着这个世界的疲惫

  我们慢慢走进生活深处......

  《命运无常》读后感(二):生命的过程

  小久尔卡,“命运无常”中的主人公,一个匈牙利犹太男孩,从奥斯威辛开始走过了三个集中营,最后幸运的活了下来。书中没有竭尽所能的描写集中营生活的血腥与恐怖,而是平静的叙述着一些,从一个孩子的眼里,描述着关于生命的一切。犹太人的命运在那一刻摇摇欲坠,一切希望都源于屈服,一切生命都来源于妥协。

  人生中总是要遇到些坑坑洼洼,掉进去没关系,记得把脚拔出来,接着上路,回来的时候别再掉进去就行了。

  做好承受痛苦的准备,时刻用微笑来面对

  《命运无常》读后感(三):若有自由便无命运,若有命运便无自由

  这本书也叫<无命运的人生>或者<无关命运>

  这次没去地坛,感觉没有出门很久了

  无命运的人生是理想的

  我经常幻想着自己是孤儿

  真正的一无所有

  不会害怕病痛和死亡

  毕竟这个世界

  任何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人头上

  “我想在这个美丽的集中营里再多活一阵子。”

  痛苦中存在与幸福相似的东西

  它易变,不确定,让人承受

  当看似灾难发生时

  你会甘之如饴还是心如死灰

  真实的情况是

  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

  在或大或小的灾难面前

  表现是如此地相似

  《命运无常》读后感(四):上帝的不良之心那去了?

  我敢肯定“上帝的良心”在凯尔泰斯笔下输了。命运?显然有人违抗了“上帝”那神圣的良心与耐心。无常?或许还真有什么去规定了命运是有规律的,但想想这万世归一的慈悲与做作,那么命运的规律只消我的简单等待,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诚惶诚恐的形而上学着自己的命运,并随之石化为安全有效的生命机器。所以无常的命运应当是我归之于心的救命稻草,让我平凡于本真的平淡涟漪中,问问世界“今天可有选择?”。

  看?又有谁不愿意看到我们认真享受自己的命运?显然是我们的“老上帝”最怕。“他”怕被自己的良心说服,承认自己的刻板与故意,我们的执着统统都得向一个方向看去,那么我想上帝的不良之心即一个人的本真之心,那么好吧,等“上帝死了看谁会笑到最后。”

  尊重自己,我想这是凯尔泰斯让我看的众多选择当中的一个。

  最后,谢谢与我一起分享过这本书的人们,因为当我们在台灯下俯身阅读它的时侯,却不经意中让我们实现了伊姆雷“只要一个在台灯下悉心阅读的读者”的愿望。

  《命运无常》读后感(五):命运本无常

  《命运无常》,电影文学剧本,凯尔泰斯,匈牙利。

  那天在图书馆想找一本与专业和学习都无关的书,一眼选中的便是这一本。

  从来没有看过匈牙利作家写的书,这本书的书名对我来说有一种吸引,大概我的思想里边有这样的一种相似相关的认识。

  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因此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种偶然。

  生为一名犹太人,更是一种偶然,然后就得接受犹太人遭人鄙视、憎恶、摧残的命运。

  这样的一种偶然性便带着最初的命运的无常性。

  戏剧性地被捕,一开始人们根本想不到后面等着他们的竟是那样的命运,即便作为犹太人也在一种必然性中遭受偶然性的捉弄。后面这些人,除了主人公之外无一幸免,全在那样的暴力血腥残酷中死去。

  集中营里有不少人曾在自己的国度,过着富足的生活;人们富足的时候怎么会想象得到等着自己的会是这样不堪的命运呢?

  在遭遇生命无常捉弄的时候,人们开始怀疑,就像罗兹看到莫什柯维奇被害时所怀疑的那样,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话,那么过去的一切都是真的吗?那些幸福是真的吗?

  现时的遭遇有时候会让我们怀疑过去,过去的可信度一下子变得很低。那种对过去生活的怀疑与否定,其实是在思想遭到突如其来的冲击之后产生的,人们如此地痛苦和绝望。

  绝望之后便是一种无望,在无望之中,再也没有了痛苦和挣扎。你看那些将死的人一个个面容都平和了很多,表情里也有了一种透彻。一是要死了,没有力气再挣扎;一是万念俱灰。尝试过后,发现命定的一切,挣扎是徒劳的,挣扎只是带来更彻底的死心而已。

  所以在那一刻大家都那么地平静。

  最后,谁也想不到,还有人能从地狱般的集中营中活着回来。这当然也属于一种无常和偶然。不过最重要的是,那段经历已经成了经历着一生的梦魇。无法再摆脱了。

  我很喜欢余泽民后记的标题《悲观的盾牌和乐观的假面》,很多人不知道——悲观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因此,我觉得 “盾牌” 这个词用得很贴切。

  凯尔泰斯的悲观主义色彩的视野里,闪烁着比任何人都更现实、更坚定、更勇敢、更顽强的生命之光。否则他也不会从自身经历中深刻的思考出那么多的哲学思想,融合在他的作品里。

  因此我也相信,从悲观主义中沉淀出来的思想更为现实和可靠,发人深省。因为悲观立足于现实,立足于清醒。

  悲观地活着的人,更需要勇气,在思想上也比乐观的人走得更远,但关键是他不能用悲观思想过早地杀害自己。悲观得以生存和延续,才会在最后体现出自有的价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命运无常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