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
文/杨小米
微博/@杨小米1988
自从2013年,我从山东老家来上海,已经7年了。
每当回老家,家里人问我,你觉得上海和咱这里有啥不同,我不太会说,上海更繁华、赚钱更多之类的,而是说一个让他们更容易理解的。
我就拿出来,平常我去吃饭的一些照片,他们都会问我:“这也太少了吧,你吃得饱吗?”
▲上海吃饭,很精致,但菜量不大
元旦,同事君君和大白跟我回山东老家,作为两个南方姑娘,最震惊的也是,我们那的菜量。
以前看一些短视频,知道一些,但震撼的程度,远不如现实中亲眼看到。
▲辣子鸡、鱼、肥肠……这菜量可真不小,
味道也很好,我很喜欢吃这里面的烧饼和饼
我们那的主食是馒头,家里蒸的馒头很大,家里人给她们拿的都是特别大的,还让饭,害怕她们吃不饱,最后的结果,都吃撑了。
说实话,我感觉君君和大白更像我们那的人,她们都能吃辣,一点不习惯都没有,而我不同,我口味已经很淡了,平常清淡为主,吃家里的菜,很喜欢吃,但感觉好辣。
在山东五天,我是能带她们吃的,都吃了,地锅鸡、地锅鱼、糁(sa)汤、豆粥、我们那的特色煎包、韭菜盒子......
▲很大的牛肉煎包,一个一块钱
我们三个人包子+汤,一顿早饭花了9块钱
▲我最爱喝的豆粥,豆子做的,
配上炸串、油条,彻底放飞自我
除了吃,我还带着她们玩,估计都累坏了。
我是我们公司最喜欢吃喝玩乐的人,我特能折腾。
有一天早晨,我们在曲阜,我对她们说:“玩了一天了,明天早晨可以睡一个懒觉,我们晚点出发。”
君君心想,那可以睡到12点了,这是她对懒觉的理解,结果,我说了下一句:“我们10点出发就行。”
但后来,君君、大白和我分享了一些感受,她们俩是很宅的人,周末都睡到12点,也不吃早饭,但感觉很累,并没有真正休息过来,而这几天连轴转,一点也不累。
我和她们说,动起来,才有活力。
毕竟是假期,我不能利用老板的身份,简单命令她们如何,这样玩得也不开心,我要发挥我说服人的能力,让她们开心地跟我折腾。
你见多,才能识广
人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们的见识。
什么是增长见识、见世面?我的理解更多是体验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把内心里对新事物的恐惧抚平了,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有时,我们的进步,不是一直在那里做事,毕竟有些,你没有见过,也不知道。
这次,她们跟着我回山东的农村、县城、市区,多体验一下,就有自己的判断,我见过。
走出去,也不一定就是出国,去高档餐厅、走进村里也是。
我们是做新媒体行业的,我认为培养人的方式,就不能让同事一直在公司干活,这样会进步,但不接地气。
我会带着她们多体验,上海可玩的地方很多,我们阶段性目标完成,去迪士尼玩一趟,年会安排在五星级酒店住2天,从法餐、日料、本帮菜,从茶馆到特色咖啡厅.....总之,能体验的就多体验一些。
▲在迪士尼
如果有机会出差,工作忙完,我肯定会带她们去当地玩2天。
有一次,我们去西双版纳,如果仅仅工作,就对这座城市没啥感知,可是我们玩过,就不一样。(点击题目《我们去西双版纳出差:星光夜市、植物园、傣秀,太美了......我的6000字+攻略分享给你》可以查看。)
▲在西双版纳
我们去杭州交流业务,顺便坐船游西湖,很是惬意。
这次回我老家山东济宁,我顺路,带她俩去曲阜三孔玩了一圈。(点击《回老家一趟,我带着同事逛了“三孔”》可以查看)
从曲阜,我又带着她们去了好朋友苏末那里,苏末在滕州,是百强县,这座城市经济发展很好,好吃的特别多。
以后,我们可来的机会也不多了,毕竟苏末已经在天津买了别墅,交房后,就定居天津了。
有一次,君君说,她发现这两年去过的好地方,吃的好吃的,全都是跟着老板去的。
其实,我内心很开心,她们多是95后,我88年的,比她们大7岁,都说7年是一辈子的,我经历比她们多。
她们和我一样,都是从外地来上海打拼的,我知道这个过程的艰辛,也明白小镇姑娘如何更好地融入大城市,弥补见识的短板,都是要多体验,多见识,这样和别人交流,才不会露怯。
在工作上,我很严格,标准很高,在生活中,我希望带着她们多看看,我也顺便玩了,一举两得。
现在,天一、君君、大白她们早已可以独当一面,可以自己独自出差,出去业务交流,也能侃侃而谈,让别人认可她们的专业,进而达成合作。
如果有时间,动起来,走出去,你的心态也会开阔很多。
努力奋斗和愉悦生活,
不是零和博弈
我写文章,经常写大学时,我如何努力,跟着老师做项目,也写做销售期间,一天打那么多电话,要接待客户,做自媒体,曾经一年写100万字,2020年写得少,也写了50多万字。
在大白和君君的印象中,我应该过得像苦行僧一般,工作狂。
这次她们跟我去了曲阜一趟,我大学时期待过4年的地方。
看我对曲阜好吃、好玩的地方都如数家珍,那熟悉程度,她们都怀疑我大学4年没干啥正事。
我和她们说,这不冲突,我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五一和十一假期,我都在旅游区饭店洗盘子,管两顿饭,一天10块钱,晚上愿意值班15块钱,这是2007年和2008年那会儿。
来打工的人,各个院系都有,为此,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洗盘子聊天,不忙的时候,就周边逛逛,遇见带团的导游,就在旁边听一会。
周末的时候,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爬山,AA制,每人十多块钱,找一个农家乐,吃一个土鸡。
我们还会骑自行车,围着城墙去探索,有一次,我们宿舍一姑娘,骑着自行车,那会她长胖了,我们班长也胖了,俩人非要骑一辆车,结果上去就爆胎了。
我们快笑死了,去附近村里,找了一个补胎的,才把车子骑了回来。
我们学过的知识,可能早就还给老师了,可是我们那些体验过的、见过的,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
看到我已经离开家乡多年,对哪家好吃的餐厅,哪里变化了,还记得这么清楚,她们就特别理解我,为什么在上海公司周围的各个餐厅,我这么熟悉了。
她们以前看电视剧、小说,总觉得只有苦哈哈的生活才是奋斗,但她们和我接触久了,就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可以愉悦生活,不是非此即彼,不是零和博弈。
保持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
享受生活,也不会花特别多钱,就是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我是一个好奇宝宝,喜欢尝试新事物。我发现,这样去探索这个世界,人也感觉变年轻了。
当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发现这个世界的眼睛,真的就失去了生活的热情。
无论如何,多去陌生的地方看看,对人保持好奇心,我们都是在探索。有了探索的欲望,才能拓展自己的边界,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能力上。
有时,我觉得自己主动探索世界这一点,真的帮到自己的工作。要不然,每天都不知道写什么东西了。
就像我一个山东人生活在上海,我经常会看,哪地方不一样,特好玩。
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了,我们老家还没有,一开始我还不习惯,现在都成为本能反应了。吃完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分类。这次回家,我也这样了。
上海的餐厅,分类比较多,每个菜系,有冷菜、热菜、甜点等等,吃饭很有仪式感。我老家吃饭,饭量大、足,吃得那叫一个爽。
饮食习惯的不同,或许也是文化的不同。
一开始,我不习惯上海的饮食,但我觉得生活在一座城市,胃也要适应,没想到人的潜力就这么大,我出国也是,就吃当地的饮食,年轻时这种探索,让自己的适应能力变得很强。
所以,这次君君和大白跟我回老家,两个从小以米饭为主食的人,5天都没有吃米饭,都在吃馒头、烧饼,到了曲阜吃煎饼。
趁着我们年轻,动起来,多看看这个世界,世界观的形成,不就是需要这样走出来吗?
ps:君君还有一个意外发现,她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去看看她成长的环境。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们知道的越多,这个人的形象越立体。
- END -
推荐阅读
《我弟媳情商太高了,我跟她学习到很多......》
《回老家一趟,我带着同事逛了“三孔”》
上期文章
《知乎高赞回答:教孩子是女人的事儿?男人上手更省钱》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