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章晋
山东人爱当官,今天似乎是个无需证明的事实但我很怀疑,山东人爱当官,最早只是北京人的看法请注意这样的一个事实:只有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刻板印象才是刻板印象,因为他们的看法很容易变成全中国人民的看法
2001 年我到北京,之前在湖南并无山东人爱当官河南出骗子的印象当时北京饭局正流行讲河南人的段子九十年代的湖南,山东人河南人一般被视为体格庞大憨厚直爽的北方侉子,山东人的爱当官河南人的善骗,当时被湖南人视为自己的特长
不过,听到北京人关于山东的传说,我立即对山东人爱当官的说法深信不疑它们要比后来网上流传的山东人爱当官的说法段位要高级得多
比如,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说,他注意到每到过节,北京市内山东牌照的车就多了起来,这是乘着过节跑北京问寒问暖来的,虽然河北更近,但山东人的服务更走心
更走心的是下面这个说法:中国没有保姆市场,你再有能耐也难找到称心如意的保姆,于是就有了受过专门选拔培训的山东保姆,被介绍进京这个说法完全不可考,比起真实可考的浙江诸暨首长保姆村(墨城坞),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后来怀疑山东保姆是一种联想启发
每年初春,关注国家大事的那人民群众,会被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吸引,她们是各地精挑细选而来但自从做了时政报道,我就知道,该关注的是不显山露水的京西宾馆有一年京西宾馆扩建装修,各重要省份唯恐出力落于人后,但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山东,当年京西宾馆的服务员,几乎都来自山东这在公开报道中可以查到
这是真走心
今天,网上讨论的早就不是山东人是否爱当官,而是山东人为什么爱当官而且答案也都差不太多:山东人爱当官是因为官本位思想严重,而官本位思想是因为山东是孔孟之乡
今天要我看,不但山东人为什么爱当官的解释存疑,甚至山东人最爱当官这个事实也存疑
当然,至少有一点是没有错的:山东是今天中国高级干部最多的省份
不过,山东高级干部多,不能证明山东人爱做官,甚至不能证明山东人更善做官,它其实只是一个结果爱做官并不意味着官员更容易晋升,而是否善于做官,首先需要定义何为善于,我怀疑人们能就此获得共识
网上被拿来证明山东人爱当官的常见说法是,山东人特别爱当公务员,遗憾的是,这些爱当公务员或喜欢在体制内的证据,全都是个案
若论对体制依附性的个案故事,我 2008 年在大庆曾得到过这样的案例:石油管理局有了一批内部招工指标,动员外地工作的孩子立即辞职回来,在家长们看来理所当然,为了不让孩子错过招工,有人甚至把读到大三的孩子揪了回来
公务员分国考和省考,前者的名额远小于后者之和,而且具体到省份的统计数据非常不完备,所以,我们不妨以各省参加省考报名数录取率作比较
从官方网站可查到 2012-2015 年各省公务员报考的数据(部分省份不公开报名数),我挑出公务员报名绝对人数排前五的省份,得到如下粗略的表格
注:此表中,各省报名人数口径并不完全一致,官网有报名数和审核通过数两个口径,报名数略大于通过数,但这两个数据各省历年并不全,故尽量使用同一口径,仍有偏差,浙江四川的人数可能高出 10%-15%,而江苏则少了 10%-15%
从报名的绝对人数看,山东人考公务员的热情仅次于四川,但要是考虑到人口总数,显然在报名数最靠前的五个省份里,浙江人才是最爱当公务员的,在这几个报名大省里,山东人当公务员的热情只比河南人高一点儿
但是,同样人口中,报名公务员的比例更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更愿意当公务员,因为较高的录取比率会吸引更多的人报考所以,相对而言,各地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比才更能体现人们当公务员的热情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省份 20162017 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比
这个表大致可有如下解读:
甘肃贵州云南这种经济落后,机会极少的地方,才是考公务员热情最高的地方;
江苏浙江山东这三个经济较发达省份,人们考公务员的热情其实差不多;
广东海南人才是中国最缺乏当公务员热情的地方;
表中黑龙江的竞争比低得异乎寻常,需要特别解释:黑龙江是年轻人在人口比例严重偏低且大量外流的结果
显然,目前找不到统计数据可以证明山东人更爱当公务员
至于山东是孔孟之乡,受儒家思想影响,官本位意识更强烈,就更无从谈起因为孔孟之乡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与官本位,这几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都是根本无法证明的
所以,如果你要问我山东人为什么爱当官
我的回答是:
现在无法证明山东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更爱当官,至少没有证据显示,比起它的相邻省份,山东人在择业上,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公务员偏好,更无法证明这种偏好是因为某种地域性的文化观念
为什么山东有那么多高级干部?
还是以中央委员为例,1956 年的八大,97 位中央委员中,湖南籍占到 31%,到了九大十大十一大,虽然湖南籍比例大幅降低,但依然分布极不均衡,湖南江西湖北比例奇高如果了解历史上这种高级干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原因,今天山东高级干部多的答案就在其中
早期高级干部多出湖南,是因为井冈山时期红军军官多为湖南人,而基层军官和士兵则多为江西湖北人,红军长征到北方后,队伍扩大,士兵和基层军官变成了陕西山西人,从抗战后,新鲜血液全部来自北方1949 年时,不同层级干部的籍贯分布,其实是中国革命不同时期在不同区域活动的直接反映
所以,1980 年代初,从红军老革命开始,南方诸省的红小鬼,陕西山西的老八路,逐次进入退休年龄,此时当年在根据地参军的那批优秀青年成为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籍贯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苏北地区
这片地区,是二野三野兵员的来源地到了 1970 年代末,恰当年龄又在恰当级别的,大都是这两支部队,因为当年四大野战军中,他们的干部队伍受冲击最小,序列保存最完整而为其提供兵员最多的地方,第一当属山东接下来才是苏北河南河北等地
在废除终身制,干部需要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的年代,那些条件符合更上一层楼要求的人,如果恰好是他们的小老乡,显然机会要更大一些这种组织行为学中的奠基者效应其实是必然现象
不要小看历史资源的重要性江苏同样是个高级干部较多的省份,但经济更好的苏南,贡献的高级干部远不及经济相对较弱,但历史资源更丰富的苏北
如果留意,还会发现不少巧合,1987 到 2007 年这二十年里,中组部五位部长中,两位是山东人,还有一位虽非山东籍,却在山东生活了二十多年
当然,1980 年以后山东的经济发展,也让山东干部的仕途进步比邻居们更名正言顺过去三十年里,山东的经济数字远比河北河南东北耀眼,整个北方只有山东拿得出手
所以,山东人爱不爱以及是否愿意当干部,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大象问答是大象公会的新栏目,欢迎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向我们的主笔提问真的什么都可以问
点击阅读原文,向大象公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