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威克外传》是一本由狄更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9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匹克威克外传》精选点评:
●个人很喜欢十九世纪的英国。很有趣。
●别的狄更斯读不进去,这本竟然读完了。
●以低阶级社会能力不完全的老汉视角绘制社会全景图,上层阶级匆匆一瞥,文笔不算细腻,总体而言是个大老粗.
●大地上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更为强烈。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
●看過霧都孤兒後很迷狄更斯,把圖書館裏能借到的都看了,但是現在都不記得情節了,文化畢竟還是有差異的。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人年少時讀過多少書讀過什麼書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你都不會記得,唉。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小时候看过分上下册
●给四星是因为剧情整体性不如后面的高。但是好看哇,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肯定会死死的追这个小说的报纸连载吧。人物各有特色,甚至比(远大前程)的手法更要灵动。最后结尾虽然早就猜到了但是还是心里暖暖的。不愧是狄更斯唉!
●学英语的同学先读狄更斯,找本原版的书对着看吧
●更爱雾都里的狄更斯。这个小说,枝蔓太多,议论繁琐,已经不是我们时代的趣味了。但还能流传下来,说明狄更斯有其不凡之处,就是匹克威克的永恒天性,欢乐。即使在痛苦之时,也能平静下来,让自己快乐迸发,以好奇心面对世界。这才是匹克威克的真精神。幽默滑稽只是一种副产品。但能写这么长,也不容易
●非常幽默。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一):二十六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看完了,已經是幾周前的事情,看得比較艱難,那時正在為各種瑣事煩心,大腦對再看什麼複雜的書籍有些抵觸的情緒,前半段幾乎是看一半丟一半,到後來才漸入佳境。印象中足有八百頁餘,著實是大部頭的著作,只是從南圖借回來的書,快要到期了,急著還回去,也就忘記記錄出版社的信息和譯者,卷頭的導言也未及看完,著實有些可惜。不過狄更斯的小說,到此也算是告一段落了。狄更斯接續現在的阿加莎,不知為何最近似乎都離不開英國的鄉村風,還是帶著古早味的鄉村風,唉。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二):译林出版社的《匹克威克外传》
译林出版社的《匹克威克外传》是当年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的,纯属当故事看,其实明眼人一看即知——比故事会的文学水准高多了。老衲依然保持着故事会的心态看一切小说。
最近想购买有声小说,不是因为老衲失明,是因为老衲全身瘫痪,懒得动手指翻书。发觉一提到某书就要追忆往昔,看来有声小说真要买了,老衲进化了。
真的是妙趣横生,里面的不少短故事还记得很清楚。有空把插图都上传一下。
不说了。晚安,狄更斯。
2014-4-21 00:34:42
帮朋友做个广~告,想要买琴或者学琴,欢迎推荐,钢琴、吉他、架子鼓、古筝等等都可以
如果坐标位于北纬31度14分至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至119度14之间,可以预约到店试琴 ^_^
宁辉琴行官网:www.ninghuiqinhang.com
小站:https://site.douban.com/284561/
原文地址: http://jackrubbish.com/blog/archives/14366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三):读匹克威克外传
自三月份至今,辗转多时,总算将《匹克威克外传》读完。之所以到现在才读完,故事篇幅倒在其次,读这本书的兴致始终难以提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本书写于近两百年前的1837年,其时狄更斯不过25岁,并没有太老到的文笔。书中固有一些闪光点,但若和今日名家之作相比,加之翻译问题,只觉得水平一般。
以食喻之,当今一般人就能尝到的美食,相比于一两百年前甚至更早,肯定是更加美味的。这其中有诸多原因,譬如全球化的贸易使得各地互通有无,各类食材和佐料都更容易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更多有效率的料理方式,像燃气灶、高压锅、微波炉这些都是普通家庭即可具备的厨具,饭店或食品公司处理食材的方式就更多样了。若说当今百年内之小说远胜往昔数百年前,肯定会有人遽然否定并批评,我个人也不想在此抬杠,尤其在祖先崇拜文化明显的国内。这只是我的顺便一想,不在本文讨论太多。
这篇文章我想讨论的,还是故事本身。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匹克威克,年纪大概在50左右,建立的匹克威克社,有点像自助旅行社团。他带领着另外三个比他小的年轻人,在英国各地游历,故事本身就从这游历中展开。有点像是公路片的雏形,前半部分也确是以路上遇到或听说的故事作为主体,由此逐渐展开了几条主线或支线:其一是与骗子金格尔的斗智斗勇;其二是年轻人们的爱情故事;其三是忠仆山姆的家庭琐事;其四是与巴贝尔太太误会引发的官司。后半部分也是就这几条线开始收束。从发生的故事来看,明显感受到匹克威克作为一个绅士的自我修养,他嫉恶如仇,又富有涵养,常为他人考虑,正因如此,了解他的人,包括仆人山姆,都对他十分敬服。他的人格魅力,甚至在后期感化了狱中相遇的金格尔,使他改邪归正,不再行骗。在外游历两年后,匹克威克渐觉疲惫,身边的年轻人们也都成家,于是不再漂浮,定居一处。从合理性角度讲,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读者都有疑问:匹克威克这样的完人真的存在吗?这一点怀疑我们实在无从分析,那是两百年前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大不列颠的黄金时代。如果我们相信中国历史上有所谓民族脊梁,相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子,那么对于遥远国度的绅士,我们也应当相信有这样的人。
故事的最后,有一条线我不知道作者是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给出太好的收尾。由于误会为悔婚,巴贝尔太太在两位律师的撺掇下状告匹克威克,并且还真的成功了。倔强的匹克威克拒绝缴纳罚款而入狱。不久,巴贝尔太太由于没有收到罚款,没有交给两位律师足够份额的辩护费,被两位律师告状而锒铛入狱,遇到同在狱中的匹克威克。匹克威克见到巴贝尔太太的惨状,加之潘卡的建议,最后决定缴纳罚金,这样两人就都出狱了(故事没有明着写,但根据后续剧情的进展来看是这样)。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那两位律师呢?什么都没有发生,两位律师收到了辩护费,继续着他们的“律师生涯”。相比于罪恶明显的流氓金格尔,我觉着这两位以法律之名行欺骗之实的衣冠禽兽更为可恶。或许在作者看来,这样的人比之金格尔更加无法对付,也无法感化,于是只能不了了之。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四):最可爱的人
以前我在友邻广播上说过,天涯、豆瓣、猫扑、校内网我都玩过,但最喜欢的还是天涯论坛,因为那里洋溢着中老年男人的气息,让人感觉十分安详。
匹克威克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中老年男人。那是一个怀着孩儿的童真和成年的责任心来面对世界的人。他游历世界,上衣口袋始终有一支笔和一本记事本,遇到有趣的故事就兴奋地赞叹,然后记录下来。因为这个习惯,有一次他被车夫给揍了一顿,因为车夫以为他是做笔记去告状的。——当然这件事他也记录了下来。
本想用几个词来形容匹克威克,但在我在脑海中搜刮完所有的褒义词之后,发现没有不适用的。匹克威克满足了我对男人的一切优秀定义。有时在梦中,都能看见到他挑灯夜读时候,那明亮而温柔的眼神。
他执着。在房东巴德尔太太诬陷他背弃婚誓而将他告上法院的时候,他大骂两个原告律师的行径卑劣,因此到最后判决他赔偿一千磅的时候——他不缺这点钱——却断然拒绝了,而且宁肯坐进监狱。监狱里的环境肮脏,周遭人也精神不正常,随时受到黄热病的折磨,朋友们为他心急如焚,就连他打发走的侍从,都倔强地自愿犯罪而住进来,只为了照顾主人。匹克威克似乎是再也不打算走出这监狱了,但幸运的是——
他仁慈。他的仁慈更胜过他的执着。因为巴德尔太太得不到赔偿,因此她两个卑鄙的律师要求她自己偿还诉讼费用,最后竟害她因为没钱支付也住进了监狱!匹克威克的律师利用了他的恻隐之心,终于说服他和巴德尔太太达成协议,付给两个爬虫一点钱以撤销控告。他是多么生气啊,以至于最后在结清赔款之后,终于破口大骂那两个律师:你们是无耻的人!在他们走了之后还在窗户上骂了好一会呢。
他豁达。本书的反派兼宿敌金格尔,行骗天下,也戏耍和羞辱了匹克威克好几次。但最后在狱中相见时,匹克威克却不计前嫌,为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体健康而出钱出力,还说哪怕金格尔明天就开始又行骗,他也不后悔。面对这样器量的老先生,谁还好意思继续与之为敌呢?
他快乐。他为朋友的爱情操心,为了学派的发展而操心,为了陌生人的急事而操心,但确是快乐着的。在经常出现的宴会上,茫茫人群之中,站着匹克威克先生:容光焕发地微笑着;那是任何男子、妇女或小孩都情不自禁要喜爱的;他自己是大伙中间最快乐的一个啊;他和同一个人一再握手,而当自己的手比较空闲时,就愉快地搓着;每逢人家有喜慰或好奇的表示,他就赶忙上去迎接,用他的快乐的神色鼓舞着每一个人。
让我们把我们的老朋友留在这种最纯真的幸福时刻吧,若我们要追寻的话,是经常可以找到一些幸福时刻,来欢娱我们在尘世间短暂生存的。大地上有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更为强烈。有些人像蝙蝠或猫头鹰一样,对于黑暗比对于光明,更有眼力;我们呢,没有这样的眼力,却更乐于看看陪伴我们度过许多孤寂时刻的伴侣们,在世界上的短暂的阳光正充分照耀着他们的时候,对他们投上临别的一瞥。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五):拒绝严肃的杰作
前一阵子不知在哪里看到,有个大师级作家很喜欢《匹克威克外传》,文学史上说这本书是狄更斯早期作品风格的代表作,这让习惯于狄更斯《双城记》风格的我很是好奇幽默起来的狄更斯是怎么样的,果断借来这本书,我想说,我更喜欢这么不严肃的狄更斯。
这本书,是本从头到尾都拒绝严肃的作品。首先,它的诞生很奇特,它最初只是一个看图说话,狄更斯为漫画配的文字,突然走红,于是干脆出版成书,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是这么一个杰作的诞生过程,它没有什么精密的构思,就是自然而然的作品。诞生就这么无厘头的作品,却成为了一部杰作,是因为在行文内容结构方面,它都坚持拒绝严肃。
故事内容深受《堂吉诃德》的影响,大概讲了匹克威克先生带着仆人与几个朋友游历的故事,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经历了一系列荒诞不经的事情之后,最后恶有恶报,善有善终,赢得一个happy ending的大结局。这么一个嬉笑怒骂的作品,按理来说前有《堂吉诃德》的光芒,应该不会多么出彩,可事实证明,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更何况,《匹克威克外传》拒绝严肃,不代表它不深刻。看似幽默无厘头下,实则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这点表现在匹克威克先生打官司与住监狱那些内容中,所以,它也想《双城记》一样,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另外,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熠熠生辉的绝对是仆人萨姆。匹克威克先生与他的几个朋友出场就那么无厘头,身上带着迂腐的气质,说话办事也文绉绉的,并不能使人一下子爱上他们。可是萨姆就不一样,从始至终,他身上就显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勇敢,机智与忠诚,这点也是《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对下层人物的褒扬与上层人物的贬低,也是狄更斯表示自己对社会不满的方式。所以,它就跳出了幽默,而带有讽刺的意味。一部作品一旦有了讽刺的意味,它就绝对不是一部浅薄的作品。
在结构上,《匹克威克外传》也拒绝着严肃。它没有严密的结构,很多章节都是故事套故事的结构,这点让人想起古老的欧洲文学刚刚起步的阶段,这种返璞归真的结构确实容易造成情节零散不集中的毛病,但是不能否认,这种结构,却也能增强阅读的快感。不然《一千零一夜》、《坎特伯雷故事集》这种作品也不会这么受欢迎。小说选用这种结构,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它刚好与内容的荒诞幽默相匹配。
之所以说它拒绝严肃,是因为狄更斯可以把一部小说写得像《双城记》那样沉重,以一个伟大庄严的开头流传百年,但是他选择了轻松,他拒绝严肃,他就是要在嬉笑怒骂中让人们憎恨恶,教人去善。他是一个严肃的作家,他打破英国文坛以菲尔丁为代表的粗线条风格和以斯特恩为代表的感伤风格,他关注现实,重视当代题材,为大众写作。这么一个作家,就算他拒绝严肃,也不会浅薄。其实文学史上,有很多类似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堂吉诃德》,拉伯雷的《巨人传》绝对可以占有一席之地。有的时候真的感谢他们写出这样的作品,它们使我们发笑,深思起来又能使我们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