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李方舟传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1-05 04:3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李方舟传读后感锦集

  《李方舟传》是一本由朱东润著作,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50元,页数:1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方舟传》精选点评:

  ●苍天梦梦何足数

  ●這書,看了幾次,很感動!

  ●「无疑的,尽管她对于敦容的过去很不熟悉,但是看出他的爱是初恋,是没有任何其他女性所占领过的恋,但是也觉得他的恋和一般的有所不同。他对于女性的恋,好像是看到法书名画、秦砖晋帖,是一种人对于物的恋,但是对于女性的特点,女性的要求和爱好,完全不能体贴。当然,这是由于他对于女人,以前没有接触过,不要说没有什么浪漫故事,就连姊妹也没有,因此他不能理解。他们夫妇的关系是正常的,但是方舟总认为敦容不能理解自己。」……

  ●第102页:忆昔与君初觌面,下车三揖都且妍。生则同室死同穴,有如皦日矢云天。自谓身世永相保,岂知一夕摧风烟。呜呼,此身虽在复何补,到老负君泪如泉!

  ●木芙蓉花谢了,只好做个小小的传来纪念。结婚前没见过面,之后,是爱。

  ●从小就听的故事

  ●昨天睡了10多个小时,下午醒过来以后跑书店、上课、跑步、洗澡、看书直到凌晨快两点,大迷大觉,《李方舟传》亦复如此。(案:前此汎森·King至沪讲学,话里话外多用“亦复如此”。)

  ●就像开头说的,人是应当有理想的,但是他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并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 半生劳燕分飞,儿女天各一方,老来被逼自尽。普通人的一生,由生到死,几乎都很难掌握在自己手里。

  ●比小津电影还好

  ●读完才发现里面所有人物,包括大部分地名都用的化名。而作者竟是中国现代传记第一人朱东润先生,传主则是他的发妻邹莲舫女士。盖因作传之时,适逢十年浩劫,而邹女士又是不堪批斗和打击而悬梁自尽。她一生备尝生活的艰辛和世事动乱,抗战期间夫妻分别八年,独自抚养七个孩子。她坚毅勇敢、热心无私、为家庭付出了所有,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建国后朱教授于复旦中文系任教,夫妻晚年才算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全书至1965年,朱东润先生七十大寿,夫妻同游古漪园结束。那是幸福快乐的一天,也是作者春天的尾声。最后他用歌女的唱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和不舍。“忆昔与君初觌面,下车三揖都且妍。生则同室死同穴,有如皎日矢云天。自谓身世永相保,岂知一夕摧风烟。呜呼!此身虽在复何补,到老负君泪如泉”。

  《李方舟传》读后感(一):普通人的人生

  本书是朱东润先生在1968年他的妻子邹莲舫不堪那个时代的苦难自杀之后,以70岁高龄被学习改造中为妻子写下的传记。

  这里,传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一路走来,经过辛亥革命、八年抗战、。。。倒在1968年年末岁尾。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异在于:朱东润先生在以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在那样一种疯狂的年代写作出这样一部冷静的理性之作?

  作为一个太普通的人,我只有深深的敬意

  《李方舟传》读后感(二):走在尘世间

  还是忍不住在说说,说说人在尘世间这么吃力的生活,究竟要叹息多少次。

  记得读到写王洛宾的文章,还有写傅雷夫妇,写翦伯赞夫妇,与写朱东润先生的如出一辙,也许,某个年代中,大家都是在这样的境遇中挣扎求生,我只是不明白人到底是怎么了,在谈理想、谈祖国、谈政治前,是不是要先想想良心。法律会变更的,朝代也会更迭,但世道人心,几千年了,大家还是有共识的。这和知识没有关系,和富贵没有关系,只是和"人"这个词有关系。

  那篇怀念朱东润先生的散文提到,朱先生晚年是个吃力的老人,眼见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但还是想跟着向前走。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凄凄惶惶"这个词,在尘世间无所适从的人们,只能凄凄惶惶的跟着时代走。

  我以为年轻的时候,有些风浪,甚至身体有些残疾,都算不了什么,到老了,跟不上、不理解时代了,被抛离了,孤单又可怕。

  但这些又是最让人无力的。

  《李方舟传》读后感(三):一声叹息

  最早见这本书是在一篇怀念朱东润先生的散文里,作者提到先生在文革受人拷问的时候一直昂着头,后来说先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朱先生的<张居正大传>没有读过,那天去图书馆,却碰到这本<李方舟>传,一翻不忍释手,读完已是红霞满天,只能叹息不止。

  朱先生写李女士的身世,娓娓道来;写他们的相遇,波澜不惊;书里没有一个爱字,读来只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却透着浓浓的"情"。现在的人,除却那些名家大户,哪个还能知道祖上家人是何名姓。朱先生却写李女士的身世,三代家世,清清楚楚。

  朱先生写李女士是不识字的,后来凭自己的努力有了文化,解放后能担任会计工作,语气中有几分恭敬,几分自豪,天下间几人能如此。

  最让人心痛的是,这本书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先生在每晚劳动后,忍着丧妻之痛,一字一字勾画这本小书的,说是本传记,莫如说是一个人在靠 回忆温暖、支撑自己,藉此活下去。

  《李方舟传》读后感(四):蝴蝶飞飞

  感觉在评论区看到过一篇很好看的书评,提到为追溯到爱人三代等等,今天想起来翻一翻却什么都没有,难道是我做了场梦吗? 读李方舟传起因很简单,在空姐被滴滴司机杀害后物伤其类,心惊胆战关注了李玫瑾教授的微博,看到其中提到读书的顺序中写,应当先读名人传记,像林肯,丘吉尔。奈何我对政治兴趣不大,关注了几个传记豆列,鼠标往下拉看到李方舟时脑海里搜寻一番并不记得这是个什么人物,抱着好奇下载电子书看起来。 传记很短,比我看过的其他传记短得多。前面朱邦薇女士回忆与祖父相伴的几十年就占去大半,紧接着才是李方舟传。 李方舟,原名邹莲舫,方舟估计是姓名最后一字拆分为二做的化名。就像朱东润先生在文中给自己起的宋敦容一样。据说这书写的那会儿国内正风雨飘摇,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处在朝不保夕的破陋屋檐下寻求安生,朱先生有傲骨,也很聪明地选择化名为妻子做传,不得不说风险的确很大,就像他外孙女说的“祖父写这本传记时,我是狠担心的。长夜漫漫,前途莫测之中,此事一旦被发现,不知要加上怎样的罪名。因为此书的内容与文字,与当时的政治环境距离实在太远了,很难为人理解。当时祖父的住处随时都有不速之客, 我就曾经碰到有人闯进来,当着祖父的面拆阅放在书桌上的信件。那是一封姑姑写来的家信。那人看得无味,也就扔下了。我至今仍不理解,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会有这种极不文明的举动。还有一次, 不知为了何事,大字报竟贴到了祖父的房门上。” 这种境况我这一代人太年轻生活平顺没体验过,但我父母朋友有过被讨债的经历,她曾半夜跟着下夜班的父母躲到我家,跟我挤在一张一米三的小床上,天不亮又早早赶火车回老家。我想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像老师临时起意抽背《出师表》其中任何一段,而你只准备了个半吊子。那种惊慌的确让人束手无策,但对比起朱先生当时面对的,恐怕不及万分之一。 李方舟被后母李奶奶带大,那会儿她还叫素琴,然而李奶奶过门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这个能干的女人一手操持家务,把丈夫前妻的几个子女个个都养大,娶妻嫁人,尽心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后娘,李方舟估计也遇不到宋敦容。 宋敦容对李方舟的爱恋一开始,就像他说的,是对“恋,是没有任何其他女性所占领过的恋,但是也觉得他的恋和一般的有所不同。他对于女性的恋,好像是看到法书名画、秦砖晋帖,是一种人对于物的恋,但是对于女性的特点,女性的要求和爱好,完全不能体贴。当然,这是由于他对于女人,以前没有接触过,不要说没有什么浪漫故事,就连姊妹也没有,因此他不能理解。他们夫妇的关系是正常的,但是方舟总认为敦容不能理解自己。” 他们成家后常常不能呆一块儿,先是在崇川找了房子住下,不久方舟怀孕,回老家同李奶奶住方便照顾。敦容于是在总是崇川和家两头跑,放假便去看她。接着师范学生运动热潮此起彼伏,敦容转去武汉教书,每逢敦容生日,方舟就带着孩子去看他。方舟总是记得敦容的生日。 方舟开了家恒大和杂货店,卖香皂蜡烛,孩子渐渐多起来,他们觉得建一所新宅子。房子建好没多久就来了军队要住,方舟想了方法花钱请工人通通搬来。南京沦陷后,敦容心急如焚坐火车,坐轮船,绕道回家,济川这个小地方也没能逃过日寇的流弹攻击,方舟扯了棉被让孩子们躲在桌下,勉强逃过劫难。乍一看他们夫妻的人生总是分居两地,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甚至于敦容在四川教书许久不回家,有人告诉方舟敦容怕是在四川安了个新家,方舟并不相信。 敦容对方舟的喜欢从一开始的尊重到后来已经有了些变化。我在书里反复看到敦容提起妻子对自己的信任,满满的自豪。又提起方舟开的杂货店,说在抗战时为家庭的周转起了不小作用,又说军队想强行入住新宅,方舟妙计迫使他们退让。大跃进时候,方舟想为新社会出力,自学并做了好几年的食堂会计,虽然没领到工作证,但也一笑置之,并不介怀,说她心胸开阔。 言语克制,话里话外却像在炫耀,喏,这是我的太太,是不是很厉害。 后记里,朱东润先生写道:“有些留恋,但是她却肯定地让我走了。八年分离之中,她对我是绝对地信任, 甚至有人告诉她我在四川重娶已经有了孩子的时候,她只是淡淡地一笑,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在敌人进入泰兴以后,亲戚朋友的往来都相继断绝,她没有分厘毫发的畏俱。除了在大乱的当中,她关心儿女的生存,为他们的安全操心担忧之外,只是行所当行,为所当为,没有丝毫的胆怯。” 相互扶持,情深义重。 这传一开始,朱先生没想过要出版,是他一个人在那个蛮荒年代的“行路悠悠谁慰藉”。或者是结局太苦,有首歌叫《爱人》,《蝴蝶飞飞》的主题曲,电视剧很感人,歌也是,很适合形容他们俩。 爱人我们已久违 这些年一直有你陪 你受了很多罪 一路随我很累 爱人爱人 我们俩说什么苦累 让每一种悲喜都过来吧 承受之后更相偎 我选择了你 我从不后悔 相爱滋味两人慢慢体会 最初的诺言在心中准备 一生面对 一生面对 长相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李方舟传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