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一本由(美)米尔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学的想像力》精选点评:
●英年早逝的米尔斯
●整体言说太枯燥了,但是中间“宏大叙事”的那一段,才让人懂什么叫“不说人话”,对整体理解社会学和社会学意义规范来说有指导意义。具体让你反思这个学科到底该如何。
●米尔斯绝对是吐槽之王......只是吐得又多又狠,似乎把很多入门读者恶心得半途弃了...可惜的是,这样便错过了在我看来是对任何人都有教义的批判——那布满槽点的批判对象,在半个世纪前盛行于美国,今天则已然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大地上的所有与之相关的东西:整体学术氛围、各类理论性或经验性研究所、形形色色的研究型政府单位、包括咨询和市场调查公司在内的商业组织以及“永远无法逃离社会而存在”的每个个体。这个时代比起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地呼唤经典研究的回归,渴望想象力所引发的飞跃。
●虽然经常需要咀嚼,不失为一本好书,继续啃。***读不动了。。。。。。
●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大概是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结合。如果一个普通人具备了这样能力,恐怕他的眼光就不会再局限于自己的小情小爱、个人的纠结和莫名的忧伤之中吧。多愁善感的人很需要开阔的人生格局。
●算是社会学必读吧。值得注意的是,批评是廉价的,真正做出有价值的成果是不易的:作者给出了很多依旧适用于今日的金玉良言式的批评,但给出的解决方案大而无当,堪比马哲书的典型内容。作者作为正面例子的一些材料现在看来并没有他所鼓吹的那么有价值,同样书中的不少反面例子反而依旧金光熠熠。
●大学阅读生活的结尾。
●让人感到社会学三个字的魅力。
●任重而道远。
●当我看不懂的时候,我需要精看也看不懂;当我看得懂的时候,我觉得它是一部美妙的散文。
《社会学的想像力》读后感(一):当然是极力推荐
米尔斯是我最喜欢的社会学家,可惜英年早逝。
这本书获得的好评已经不需要再多一个我来证明了。这里还要推荐他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权力精英》等书。最近看了布迪厄的《国家精英》,与米尔斯相比,似乎过于深奥了点,没有米尔斯那样说理清楚、判断明确。
《社会学的想像力》读后感(二):社会学的想像
这是一本关于社会研究的著作,阐述的是如何从事社会研究,或者更具体地说:即如何在坚守自由和理性的前提下严肃、彻底、具有想像力地建构社会问题,并简单明了地作出有力的解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或对社会研究有兴趣的人,此书是可谓是必读之书,必定受益非浅。
MILLS思路的清晰和论证的力度,在我的阅读经历中,与哈耶克属于同一等级,确实是社会学界的高人。不幸的是他的许多告诫却没能阻止社会研究的堕落,看看如今世界的社会科学研究,不难发现这是多么令人的悲哀。
《社会学的想像力》读后感(三):为什么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
现在人们经常觉得他们的私人生活充满了一系列的困扰,他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战胜不了自己的困扰。对于领会人与社会,个人生活与社会,自我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心智上的品质,一般人是不具备。然而,人们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们所遭受的困扰。
他们需要的这种心智的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这种品质,我们谓之为社会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像力》读后感(四):宽广的知识社会学视野
作者既批判过度概念化的宏大理论,又批判过度技术化的抽象经验主义,提倡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应驰骋其想象力,来回穿梭于两者之间,同时对社会结构及其历史进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我们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超越这些变化来看,因此,一种宽广的知识社会学视野应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基本素质。
《社会学的想像力》读后感(五):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本书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以“复兴战略”为论述重心,论述了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以及复兴过程中在经济、社会、教育、思想文化、人口、环境、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