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是一本由邮亭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0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女生》精选点评:
●超现实童话爱情故事,看看玩玩即可,不可当真。斗嘴有点意思。
●青涩与朝气是我们所拥有的,而更注重的是思考的灵性和智慧的显现
●当年很喜欢的一部小说。
●都是回忆
●很好啊,还有北大男生,先生都很好看,学了很多,谢谢
●啊竟然有这本十六岁时候看的书。其实整个爱情线比起现在有点乏善可陈,不过里面的笑点跟金句倒是不少的……似乎作者除了北大三部曲没写过其他作品了?
●大学时期惊叹于其中多元的爱情观,如今看来有些都已经不显惊悚了。
●好看
●还是太现实,还是离我很远
●不错.
《北大女生》读后感(一):某君推荐的
某同学推荐的。
鉴于某同学已经推荐我五篇小说,我都没看。。。
我决定,弥补这个过错。。。
要珍惜~~~
好吧,不废话。
挺不错的一书,我总是习惯性地小瞧十年前的校园小说。。。
但是有些段子想法挺有意思的。
《北大女生》读后感(二):注定枯荣于别人的院落
看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的境遇与女主非常相似,不同的仅仅是对方还没结婚,但障碍也是差不多的了。所以非常有共鸣。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语言,不是唯美华丽,而是最普通的文字却组合出最具有感染力的词句,似乎每一句话都写进人心里面。
爱情是一回事,婚姻又是一回事。往往刻骨铭心的爱情结局都不理想,否则也不至于铭心刻骨了吧。于是,相遇、相爱、相知,却因为很多理由又相离。女人是一朵花,却注定荣枯于别人的院落,埋葬于别人颤抖的手和温柔的心。
想来,嫁不了自己最爱的人,也是一种好。毕竟,爱情经不起婚姻的消磨,或许永远保留一份最美的曾经,这一生都无憾了。
《北大女生》读后感(三):感动多年的书
从初中到大学读了4遍吧,每次都仍然会被巩莹和穆文辉的爱情感动。她是这样一个美丽灵动、聪慧机敏的女子,他是一个如此骄傲天真、才华横溢的男子,在未名湖畔相遇就注定了他们会相爱。
当巩莹的前男友知道她爱上了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已婚男人的时候,他以为她疯了,他说“巩莹,我不懂。”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分开的原因。”他:“他懂你吗。”巩“他让我更懂我自己”这几句对话特让人感触,只有真爱你的人才最懂得你的好,而最懂你的人也会让你更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不知道他们这是不是所谓的soul mate。
我希望我将来的他也会是我一辈子的知己和爱人。
书中有好多经典对白,以及许多精妙的比喻,我觉得这本书的水平是现在许多爱情小说所不可企及的。百读不厌吧。
结尾有点小悲,巩和穆没有在一起。穆文辉走的那天,巩莹洒落在铁轨上的那封信上写道“我知道我今生注定要枯萎于别人的院落,埋葬于别人颤抖的手和破碎的心,然而每当夜风袭来我袅娜婆娑时,我知道我是为你而绽放。。。。。。因为我知道我最美的颦笑是植根于你的土壤。”
《北大女生》读后感(四):我以为豆瓣上的评价不能上7分
这书的优点和缺点很明显。优点打高分的同学都说了,咱不凑热闹了,就说缺点。
先是这标题,明显标题党。北大是所有学子的梦想,高大上不说还透着神秘的象牙塔内老百姓不知道的贵气。这对咱们这个数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国度来说是多么的耀眼。女生,又是充满了荷尔蒙的字眼,比琼瑶的小说更赤裸裸。
内容呢?矫情的不行。没有能力的人总是难以驾驭所拥有的东西,这是普罗大众的情况。北大女呢?把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哲学、细微的体触、女性特有的碎碎思维用看似精美实则混乱的文字拼凑在一起。干嘛,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遥望北大的老百姓看看,我们青春的混乱,迷茫绕的你们也找不到北吧?我们的迷茫,混乱对你们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高大上。北大说学术能力,世界上也仅仅是靠前,但为什么高大上,为什么为国人所瞻仰?因为它是中国的,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投入重金打造的为了国家的前途培养精英的地方。可文中的人不体会自己的使命,沉浸在自私的迷茫中。为了自己缺失的童年幸福,女主疯狂地寻找寄托,“懂”她的知音。不愿意回到需要帮助的母亲身边哪怕是一个寒假,因为她母亲执念于已经无可挽回的婚姻。一家人本是同林鸟,需要帮助时各自飞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她的“高级”,苦苦学来的知识又有什么用?
其实全书就是给咱某丝窥探一些精英的生活细节,满足下好奇心罢了。非要求这些精英有哪些道义,是过分了。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小圈子,小环境,心中没有爱,又哪里找得到爱?中国传统的连小学生都知道先忧而忧后乐而乐的文人情怀,才是这些所谓精英缺失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