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一本由列宁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04-4-3图书,本书定价: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精选点评:
●说的就是现在的中国啊!
●继承了马克思的文风。
●帝国主义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压迫、侵略的殖民国家,它的实质是腐朽的金融资本集中与垄断。
●從「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出現並得到認可以來,合格的共產注意運動的領袖就必須不僅是政治上的首腦,還須要是無產階級政經哲學中的大導師,也就意味著他們必須有理論上的突破與創新。列寧的這一本是一個相當具體的研究和論述,它相當嚴密,在理論上的貢獻也大。
●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变,以及帝国主义的垄断实质。从现实来看,帝国主义与共产主义主导的不同形式垄断皆导致了民族觉醒。资本的垄断形式不断更新与加剧,民族自决导致的局部冲突为消化过剩生产与利益的再分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出口。互联网的分享时代已经和十九世纪中期的自由竞争一样属于过去时,垄断会是更长久的形式。
●金融资本 垄断资本
●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国际政治的问题,包括由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垄断不可避免的扩展国外的殖民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引起对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进行重新瓜分,读完原著也并不能告诉我更多的东西。对资本主义必然走到垄断帝国主义的分析有没有考虑到人(资产阶级)的作用?当今资本主义的现状如何同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对接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也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所说的,“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
●这本在政治经济学上拥有极强的学术性的小册子,同时也拥有炸裂般的煽动性,一路读下来畅快淋漓,有种抄起U型锁出门砸烂资本家狗头的冲动。另一方面,现实情况却是,在资本主义强大的调控能力下,这个最高阶段还在不停地爬升,令人绝望。读完稍有失落,大概因为我一开始更期待的是列宁对民族主义的讨论。
●只剩两周的时间,我为什么不直接写一篇课程心得,而是非要看这个给自己找不痛快呢?阅读报告怎么写啊……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后感(一):看懂今天世界政治、经济的最佳读物
看懂今天世界政治、经济的最佳读物。里面对为什么今天的社会、政治、经济是这样的给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有看不懂的地方,建议参照英文或俄文看。
里面对垄断、金融、实业、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殖民地都讲的很明白。
摘一段:
It is characteristic of capitalism in general that the ownership of capital is separat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capital to production, that money capital is separated from industrial or productive capital, and that the rentier who lives entirely on income obtained from money capital, is separated from the entrepreneur and from all who are directly concern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apital. Imperialism, or the domination of finance capital, is that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 in which this separation reaches vast proportions. The supremacy of finance capital over all other forms of capital means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rentier and of the financial oligarchy; it means that a small number of financially “powerful” states stand out among all the rest.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process is going on may be judged from the statistics on emissions, i.e., the issue of all kinds of securities.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后感(二):列宁对金融危机的解读
最近翻了一本书《资本的流动和危机》,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学者意识到资本的流动增强同时,金融危机也同步的频繁出现。在解释这个现象时,学者分成两派,一派说是众多第三方原因导致,一派说是资本流动本身导致危机。书对两派的观点,都进行了论证。
当时读到那里,依稀感觉学者所讨论的问题在列宁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经得到了解答。元旦假期中翻了一下《帝国主义》,发现这本1917年出版的书确实对100年以后的各类金融危机都做了预测和解释。
另一方面,最近也与朋友谈到阴谋论的话题。关于阴谋论,当年曾问过学校的一个老教授,他的回答是历史的真相是介于官方说法和阴谋论之间的,而列宁的这本书揭露了不少真相和本质,恰好使它处在这个位置上;从某种层面上,甚至觉得这本书是大部分阴谋论的终结读物。
作为社科学的一本重要读物,《帝国主义》的高水准解读不计其数,而且大学生人人必修马列主义课,想必很多人对书中内容都不陌生。尽管如此,这里尝试再对《帝国主义》做个白话文解读,特点有三:一,围绕金融危机,从列宁的话里读出点东西;二、读的是1939年出版的英文版(Global Affairs Publishing Company),内容无删减;三、简介欧美经典自由主义(classic liberal)对列宁和本书的评论。
开始解读。首先,本书前几章主讲产业的集中和垄断。主要观点就是产业集中和垄断是资本主义逐利的自然结果。过程如下:资本家追逐利益的本性,促使自由竞争的企业间进行残酷竞争和自然选择式的淘汰,活下来的可享有更大市场份额,于是市场或行业中出现领跑者;但是,一个行业一家独大的情况很少,因为竞争到最后最常见的情形是几个巨头瓜分市场。这时候,巨头们都知道,要把对方彻底打垮是需要付出自己不能承受的代价(洛克菲勒曾为此说过竞争是一种罪恶),于是,巨头间私下达成协议,在价格和市场份额上形成默契,共同享有和治理江山,更重要的是互相配合、联手打压新入场的挑战者。这种私下协议所产生的经济关系(Cartel 卡特尔),在本质上已经成为了垄断。因此,列宁总结到,从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并进阶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事实。对垄断本身,列宁认为除了横向层面的市场垄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纵向控制(combined production)本质上也属于垄断。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产业垄断会自然的上升为金融垄断。一方面是货币市场的间接融资,产业的扩张离不开银行信贷,但随着扩张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会逐渐加深;银行若收紧信贷,则产业的扩张、收入和盈利都会被严重影响。与此同时,银行体系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体系。首先,银行本身就会相互竞争,为了生存,银行并和其他企业一样进行合并、参股组成巨无霸银行,从而促成垄断。随后,优胜劣汰存活下来的银行巨头们会建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中央银行,控制整个银行业,从而进一步控制了所有产业的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产业同样依赖资本市场的融资服务,但其中介机构间同样会出现与银行业一样的竞争。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竞争过后留存下来的大银行和大投行,往往都是产业巨头自家的外延机构,首先为自家服务,再通过商业关系扩大市场。
至此,产业的垄断资本主义完成了向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型,同时,金融的垄断更加强了资本的聚集。现代的金融体系,能够让处于金字塔体系顶尖的资本家,用很少的资本便操控众多市场价值巨大的产业。具体的操控途径,一条是银行信贷,一条是股市,但现在又多了一条大宗商品交易,这三条都与产业和企业的兴衰有直接联系:信贷控制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融资、股市控制了企业的长期资本投入、大宗商品控制了经济基础层面产业的成本并影响到整个经济的成本。
由于都是反垄断,在这点上列宁似乎和欧美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者站到了一起,但后者还是认为本书对垄断资本主义批判是出于政治目的,为了对比并宣传共产主义的优越性。而且,传统自由经济学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 cartel 卡特尔协议垄断团体(产业巨头们背后签订价格、产量等瓜分市场的协议),一种是私人的,一种是公共的,垄断资本主义属于前者,而共产主义属于后者。因为独裁政府主导的共产主义经济,垄断了资源和产业,阻止了自由市场和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相比,共产主义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压制和打击更大。当然,这些人没有预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和国有经济共存”局面的出现。
那么,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金融垄断的形成为什么会和全球危机挂钩呢?
从上可知,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垄断和金融资本统治后,已经把本国的产业完全垄断,并为了维护其垄断利益,必然会将其利益制度化、合法化,于是必然会渗透和控制该国家的政治和法律。
但是,资本主义的天性是逐利,当国内的利益被瓜分完了,金融资本家们便将目光投向国外。控制国外的产业分三部曲:首先是直接投资资本输出,且投向于国外各项成本都更低廉的制造业,从而获得更高利润。与此同时,中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然后,当不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和股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发达国家资产阶级便或者利用其金融外汇体制的漏洞、或者威逼利诱强迫不发达国家开放资本项目,从让投资于实际产业以外的热钱进入房地产和股市证券,抬高这些资产价格,吸引该国大众将存在银行的储蓄,即资本主义发展给该国带来的利润,投入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资本家再将已严重被高估的房地产和证券卖给最后接手的本国民众,当然本国所有民众都投入了房市和股市、已无人再来接手时,政府若印钱接手,则势必引发后续恶性通胀,若不接手,则房地产和股市必然崩盘,而且银行储蓄进入房市股市被蒸发,更导致银行信贷供应的锐减,让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危机由此而生。另一方面,资本加速外流的同时,若该国的外汇储备不足,那么该国外汇将被贬值,后者和房地产和股市的崩盘同时发展,将极大加剧危机的程度。这个思考也符合了列宁在本书第八章对帝国主义的诠释,即帝国主义具有寄生虫特性 parasitism 。列宁说,帝国主义是也表现为少数国家内的大量财富的集中,资本输出也让提供资本的国家成为生产国的寄生虫。
至此,可见发达国家金融资本上演的这一幕好比农业中的种植和收割:前期的直接投资是种植,培育海外资本主义经济并协助这些国家的民众聚攒财富;后期收割是通过资产炒作收割目标国家的全民财富,“危机”是“被收割”国家财富洗劫一空的结果,对其的研究也变味为国外金融资本所控制的学术界对收割行为的掩盖和解释。
从另一个角度,帝国主义本质也映射了资产阶级把对产业和金融的垄断、以及对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从国内扩大至国外的过程。扩张中必然会有投资资本输出和投机资本回流,后者在获得被投资国财富的同时导致地区的局部金融危机。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结果,但是也强调,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资本主义最初的一些特性和属性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比如自由市场经济被垄断经济所取代,一些仅属于帝国主义的特性也随之出现,比如金融危机。天朝的前半个世纪,我们一直在反帝国主义,却忽略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利于强国的优秀特质,如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近几十年,我们才重新拾起了这些特质,但代价是我们必须经历其他发达国家帝国主义的新兴特质 - 危机,并在危机中扮演“被收割”的角色。
但愿天朝尽早成为收麦子的人,而不是麦子。
另,这本书前六章是铺垫,想最快看懂结论,直接从第七章读起。
y 哈特曼JG52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后感(三):帝国主义、贸易zhan、上车、产业、世界观
一百年前的书,完全没有过时,而且正是当下。
贸易zhan开打一年了,仅仅是因为一个黄毛特l普吗?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密切结合,垄断到一定程度,“国jia”和意识xing态紧密的配合贴身服务,这就是帝guo主义。08年我们也看到了华尔街的大而不倒。
半导体行业也是典型的寡头行业,资本密集略领先于技术密集,马太效应和先发优势明显的行业。
华为,台积电,英特尔,高通,arm这些在风口浪尖非常正常。三星的崛起,更多的是资本的力量,包括美国的资本。(三星并不是某个韩国科学家发现了什么独创的了不起的发明)
在这本书中,列宁几次吊打考茨基。德国的社民dang(一战后成为德国执zheng党,至今仍然是第二大党),以前是共chan主义的先锋,马恩亲自指导下的(老mao语,1965)。后来考茨基,伯恩施坦这些给修zheng掉了。发明了一套修zheng主义,四处卖弄。还对俄国革ming充满了优越感。
历史已经给出了结局,nz上台,社民dang下台,被jin,德国与欧洲像一战一样死了一代年轻人,整个德国打碎了(现在去德国很多城市旅游很漂亮很整齐,因为都是新建)
德国、俄国,先后兴起共chan主义运动,又先后修正,这是有道理的。
后发的工业国,在追赶上车的时候,面对产业和资本的垄断压制、战zheng威胁、意识形态压迫,是很容易感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这个东西的痛苦的。上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人家在公交车上,一边加速,一边冲你甩砖头,还一边骂你笑话你,吐你口水。这还是很容易让人觉得资ben主义游戏太imba,没法玩,这游戏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李斯特的产业保护论在当年的日韩非常流行。(看看韩国朴正熙、张夏准、日本相关的书,张夏准的书名叫: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一句话,弱则产业保护,强则自由贸易)
这也是我dang说的,老蒋真的不行啊。
所以,德国和俄国先后流行共chan主义运动。可以看看恩格斯与倍倍尔通信集(1870s)。
因为这两个国家,当时,都是外部整体被先发压制,内部封jian势力衰落,资ben势力被压制,小资整体声音还不大,而且社hui主义还比较流行(欧洲的传统,傅立叶,圣西门式样的,而且资产jie级知识分子还在反封jian,革ming性比较强),无产阶级被动员到工厂和jun队(大工业聚集,铁路调运,炮bing和海jun等技术军种),农民还被封jian文化控制的死死的,沉默的大多数散沙。
所以少数的先锋队+动员部分jie级,就有夺quan的机会(忘记某国某人当时评论,布er什维克是捡起了掉在街上的政quan。因为确实1917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苏wei埃,布er什维克并不是唯一的领导,后续还要跟孟shi维克等斗争)。
其实这是历史给马lie主义的窄小机会窗口。当然,纳cui式样的法xi斯先锋队+动员部分jie级(保守、右、小资),也可以夺权,在德、意、日都是如此。
(看日本,也知道,其实少部分的j国主义者(226事变这类)+骚动的右翼+沉默的大多数(小熊英二回忆父亲:战场回来的男人),德国的<纳cui小镇>)
但他们先后都修正了。
德国在一zhan前后修正,苏联在二zhan前后修正。
沙wen主义(列,托反对的德,俄 护国主义,社民dang对zhan争债券投赞成票)、机会主义(世界大战容易激发这两个东西,斯大林的绥靖,第三国际的错误)、帝国主义(殖min主义,入侵波兰等)、官liao主义、革命的re月(托有一系列理论)等等。
关键是,他们打着打着,上车了。
波茨坦会议一讨论,再打下去,公交车都打坏了。另外,公交车上还有空位。
以和为贵嘛。
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北约到华约,g7-g8。
中国有13亿人口,20世纪ge命历史生成了一大批享受现代基本教育医疗条件的中农和小zi产阶级,他们又带来了消费市场和工程师红利。(印度、亚非拉,真的没有这个条件,可以看看恒河水,看看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剑桥三一学院院长阿玛蒂亚森的相关书)
靠80%性能,50%价格,自主创新(后发追赶)的研发体系,中国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其实,某些层面讲,是不是也是发展中国家粉碎机)
就这么把蓝海变红海,高科技变白菜,那欧洲人民怎么岁月静好,没有超额利润,如何享受生活,布尔乔亚?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度假景区充满了中国面孔,抬高了物价,这可咋整。
公交车往哪里开,公交车上还有位置吗?抢位置大战,抢方向盘大战,会怎么演化?
世界,中国的十几亿人怎样的演化。
这是这个世纪的主要剧情。
能预测吗?不能预测。
预测a股走势都是伪科学。这是人类有限的认知在混沌系统面前的无奈。(道家:人生而有涯,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
马恩列毛也预测不了20世纪走势。要是看到德国在二战时候的样子,恩格斯得吐血。
怎么办是列宁的一本书名,也是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里面的道具。
先学马恩列毛。
我们都知道生在中国是hard模式(具体哪里hard?),出生在这里的玩家,不多的系统赠送神器,就是马恩列毛,在九年义务教育里面,唾手可得。
就像你出现在金庸online里面,随机出生是武当派玩家,系统自带道德经和武当剑法,你怎么玩?
只要中国还有九年义务教育和马恩列毛,这个国家还是有他特色的优势。
马恩列毛是世界观的东西,世界观有什么用就不赘述了。
学道家,自然无为。(不是我说的,看马斯洛,弗洛姆)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后感(四):列宁的故事
谁打碎了花瓶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本很厚的外文书在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
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记牢,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朱熹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列宁酷爱读书,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列宁把做批注视为一种创造性劳动,非常认真地加以对待,从不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铅笔批注,很少用钢笔。他写批注的过程,可以说是与书的作者探讨甚至激烈争论的过程。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则干脆写上“哦,哦!”、“嗯,是吗?!”、“哈哈!”、“原来如此!”等等。更有价值的是,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认真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把握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督促自己动手笔录,记下某些感受、某个思想火花。
列宁与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你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的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列宁理发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天,列宁到理发馆去理发。当时,屋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列宁一进门,便问谁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等着理发的人都认识列宁,知道列宁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于是急着对他说:“谁是末了一位这不要紧,现在空出位置来,请你先理吧。”列宁回答说:“谢谢诸位同志们。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应该按班次和守秩序。我们自己订的法律,应该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宁一面说着,就一面找个椅子坐下来,并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看起来。等着理发的人们看到列宁态度很坚决,再没有说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革命领袖。
在规定、制度、公约面前,人们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发要按先后次序,这对谁都应该一样——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革命领袖。人们所以向列宁投来敬佩的眼光,就在于他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出现,并且在人们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讲秩序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讲秩序。
钮扣故事
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纽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纽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纽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纽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 “他是个能干的人。” “是个有功之人。” “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纽扣的事,但没有出声。 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纽扣。
灰雀故事
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列宁与疗养食堂
十月革命后几年,俄国闹起了严重的大饥荒,在当时一次会议上,时任粮食人民委员的瞿鲁巴突然晕倒,经医生的诊断,说瞿鲁巴是太饿了,饿昏了。列宁知道这件事之后,不但赞赏了瞿鲁巴,还表示要建立“疗养食堂”,当时其目的,就是让这些日夜为人民操劳的官员吃饱饭,让他们好好为人民办事,让他们为了世界革命做贡献!
列宁的这个举动,在当时,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列宁逝世后几十年,这种“疗养食堂”竟然发展成了特权制度!最终导致了列宁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的土崩瓦解!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