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代才子钱钟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3-11 15:02: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代才子钱钟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代才子钱钟书》是一本由汤晏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代才子钱钟书》精选点评:

  ●非常喜欢这个人。有才又可爱。还有什么比这更有魅力的?

  ●此等风骨 有幸得见

  ●大学时阅。吴宓说,天生奇才,长一辈是陈寅恪,小一辈是钱钟书

  ●不客观,只有褒奖(虽然我也是脑残粉),有材料堆砌凑字数之嫌。总算得上真实可参考吧。

  ●好久前读过 高中时

  ●别传里看过的非常有感觉的一本

  ●: K825.6/8785-14

  ●钱钟书说:自传都是他传,他传才是自传。照此看来,汤宴写的其实是他自己以及他心目中的钱钟书。

  ●感动。尤其是看到先生被下放,菜园相会那一段 看的很心酸。

  ●平实可靠,尤其是有杨绛的信作为一手史料,很难得。缺点是保守了点,挖掘不够

  《一代才子钱钟书》读后感(一):可以看的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踱步中看到的。装帧白净光鲜,让人顿起怜香惜玉之情。于是便借出去了。总的来讲,像是一部Hagiography,而非英美意义上的Biography。倘若传主为他人的话,应冷眼蔑视之,但却是钱锺书先生,所以本书文字尚可谅解,if I were in his shoes,谅必好不了多少。钱锺书的生平不必赘述,本书亦无甚猛料,可观者唯其注释者,就像钱锺书本人的《宋诗选注》一样,被胡适称誉‘注确实写得不错,还是可以看看的。

  《一代才子钱钟书》读后感(二):一本不必求全而谨慎的传记

  作者虽然对杨绛执礼甚恭,但无害于他否定一些杜撰的对传主的溢美。全书以传主的生平为顺序,分段落写成,其详略未必尽符合传主经历之丰寡,不过,凡有所记录,则引证丰富,其中的若干则颇解颐,如刘文典跑警报。

  钱氏一生与许多同代人的相比,不算戏剧化,其人性格似也不太激烈、外扬,晚年的自重有守则更见其明智。至于,访美一节中钱氏的表现,体现得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种有节制的表演欲,不放过任何宜于说一些聪明话的机会,而非久经世故的狡黠,这一点也可证诸他在动乱中的表现。

  稍有遗憾的是,对于钱先生的学问作者着墨不多,就中,多的是他人的评价,欠的是自己的判断。当然,如果作者在传主所事的学问上不在难望其项背之列,那么他又何必为人作传。

  《一代才子钱钟书》读后感(三):学界泰斗,又岂是一个天才便能摘得?

  因个人大学专业原因,对学术这个领域稍稍了解。专业书看得头昏脑涨,便多少希望有些书来打发时间,冲冲脑子。对钱钟书的了解一直都是泛泛,说是三百年来最天才之人也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这本书不长,却较好地勾勒出了钱钟书的一生,匆匆翻阅一边,重点事皆有记述,作家汤晏对钱钟书的赞赏与敬佩也浮于文间。

  钱钟书的家学、过目不忘、专注等本领都是极为难得的,得其一便就了不得,更何况这人三者兼得,这样看来,他成为那个时代一生都在被瞩目的天才也不为过。相对于学者身份,钱钟书的文学作品更为世人了解,包括《写在人身边上》、《猫》、《围城》等。但起学术成果才是让人可叹而不可及的,《谈艺录》、《管锥篇》,学贯中西,横贯古今,笔者却是连拿起都觉得艰难,总觉得这般作品,只能出现在那一个风云变换的时代,也只能出现在那一个三百年才出现一位的天才身上。

  比之其传奇的一生,读者更受益的是其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上,无论遭遇什么风雨,一生都在扎实做学术,令人喟叹。这也让后人再抹去那些默存先生身上耀眼的光环后,得以一窥其专注、勤奋与执着。学界泰斗,又岂是一个天才便能摘得?

  《一代才子钱钟书》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踱步中看到的。装帧白净光鲜,让人顿起怜香惜玉之情。于是便借出去了。总的来讲,像是一部Hagiography,而非英美意义上的Biography。倘若传主为他人的话,应冷眼蔑视之,但却是钱锺书先生,所以本书文字尚可谅解,if I were in his shoes,谅必好不了多少。钱锺书的生平不必赘述,本书亦无甚猛料,可观者唯其注释者,就像钱锺书本人的《宋诗选注》一样,被胡适称誉‘注确实写得不错,还是可以看看的。’作者的文风近于另一位旅美学者唐德刚,即正文虽有春秋笔法,却将嬉笑怒骂多半填入注释。不过汤晏还不像唐德刚那样,注释要比正文长出一倍多。

  本书正文首先宜看第十三章,记述钱锺书于七十年代末出国访问,盖由作者亲身经历也。读之欣欣然,天悯中华使其斯文不坠之感,跃然纸上。另外,就钱锺书在西南联大和蓝田的经历,本书也有详略得当的介绍。且谈几个私感,一是我读《猫》时,就钱锺书影射的作家做了几个猜测,竟是百发百中,可喜也。二是作者不愧旧居英美,有一定的Common Sense,在附注中将几种吹捧钱的逸闻毫不费力的摧毁了。三是读到一小段钱锺书的英文信笺,虽说写给夏志清,但还是有点stilted,用idiom过多,反不如浑然天成者。不过话说回来,钱锺书之所以被誉为‘三百年一见的才子’(不知上一位为何人?),乃因其学贯中西,不能以买办英语苛求也。

  《一代才子钱钟书》读后感(五):寂寞的才子

  這幾天都在看一本新收的二手書,這本書是湯晏寫的《一代才子錢鍾書》,是內地簡體字版,我未看過台版,不知講錢鍾書先生在文革那章有沒有刪節。雖然我不是錢迷,但近來對民國那時的人物非常有興趣。總覺得那時的大師輩出,總覺現在身不逢時,皆因現在乃大師飄零之時代也,感覺上現在總有不少《圍城》裏韓學愈之流。

  其實我以前初讀錢先生的書,感覺有點像葉恭綽寫給冒效魯的信中所說一樣:「默存才性及基礎均優,然頗有散錢無串之憾。」,但另如夏承燾在《天風閣學詞日記》中說過,「閱錢鍾書《談藝錄》,博聞強記,殊堪愛佩。但疑其書乃積卡片而成,取證稠疊,無優遊不迫之致。近人著書每多此病」,近來看這本書則似乎夏老此說並不確,因為錢鍾書在清華讀書時,上課從不抄筆記,只是到牛津讀書時,因為書本不能外借才開始抄筆記。不過無優遊不迫之致,倒也是真。

  不過近來網上看有一些對鍾先生負面的評論,例如說錢先生只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錢先生沒啥創見,只是掉書袋等。我想這些批判大多都不著邊際。如果看看談藝錄或七綴集,就會知道,錢鍾書對詩,對中國傳統文藝自有其一套。當然錢鍾書本身不是一個建構體系的學者(如牟宗三),也不是一個釐清問題的學者(如勞思光),而錢老的確與同樣博學的陳寅恪也不同,單單看他們兩個的行文風格也不同。不過我倒覺得錢鍾書在當代中國上是可貴的,單單是他的博學,當代不少所謂的國學大師便難望其項背。

  總括來說,本書很值得參考,雖然本書作者自稱錢迷,在感情上或多或少對錢鍾書褒多于貶。(更準確來說是沒見過作者貶錢鍾書),但在瞭解錢鍾書的本身,甚至是暸解與錢鍾書同時的學人是一本不錯的參攷物。作為一本非理論性的書籍,可以看得很快,也適合青少年閱讀。

  寫于2008年02月03日 星期日

  http://testo-bookstore.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html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代才子钱钟书》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