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一本由[英]乌塔·弗里思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闭症》精选点评:
●来自星星的孩子,还未来到操蛋的地球前就已被设定好了特有的模式。
●小而精的概论
●没有预测编码理论
●就自闭症来说,没有任何事是它第一眼看上去的样子
●一门不精确但显然大有可为的学科。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只是有一些社交障碍,并没有刻板行为方式和过于沉迷的倾向
●和以往的一些相关书籍差不多
●2008年完成的著作,不知道这11年里又多了什么样的突破。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解释了许多问题,甚至充满关爱地提到了自闭症患者和家属极为可能发生的在公共场合无法沟通的尴尬,是本有深度也有温度的好书。
●浅显易读,快速了解自闭症。
●医生们把某个特征下一系列差异巨大的未解症状归到同一个“谱系”…… 目前他们从生理、行为、思维三个角度研究自闭症。学者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他们各自的努力已有不少回报,相信终有一天能拼凑出自闭症的完整图像。 作者在这里不得不展示了些未经充分确认的成果。
《自闭症》读后感(一):可惜世界不是湿地公园
新加坡动物园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向我展示了不曾在人类社会见到过的生态与和谐。
让我来说说这样一本书的hidden scripts. 我本人极其尊重Utah Frith的scholarship. 然而我必须提出的是,许多的科学只不过是以一个“正常人”或者说“高智商人群”的视角,使用语言这种武器,a political, intellectual, historical weapon. 去披露我们所“认为”的事实抑或我们所“定义”范畴下的科学,在一个“正常人”定义的“科学框架”下。To be honest, 我很好奇,如果ASD, Asperger来写这样一本书,介绍自己这个群体,书写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成为大多数,来书写那些非自闭症群体,它们会不会说我们是“聒噪症”?“智力过剩障碍”“社交活跃障碍”?目前心理学界对一些多问题的看法仍然采用的是一个pathological model,一种弱肉强食思维。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尊重这样的生物多样性,而企图在智力和社交层面去同化他们?如果反过来,ASD或者Asperger想要让我们这样的“正常人”在智力和社交层面上去act like the way they are? 一辈子进行康复训练,适应社会?这是不是一种科学殖民?是不是剥夺了他们的人权?No doubt, 我丝毫不怀疑类似研究对brain science的contribution. 然而,撇开在pure science领域需要standardization的许多practice,there is no such thing called standardisation in social science.
我希望有一天自闭症“患者”能够以他们所喜欢的方式生活着,而不受世人非议,他们也许参政,也许不参政,也许成为朝九晚五工作族,也许不成为。我希望世界给多样性一片容身之所。
书写是一项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的权力。我尊重作者和诸位前辈。
此致。
《自闭症》读后感(二):认识你自己 丨 读书笔记
摘录了自认为有益的部分。
自闭症谱系的三个核心特征: 1. 与交互性社交互动有关;(在自己的世界中) 2. 与交流有关;(不能交流) 3. 与重复性活动和狭隘的兴趣有关(其中,极端执拗也可被视为重复性活动,如抵制改变、厌恶创新!)
神經發育障礙是指那些最終由基因原因導致,並在幼年時期顯現的精神障礙。
這些異常始於胎兒發育的早期,而非在後期發育過程中“習得”。
可能的表現:# 不同腦區之間的聯結與常人存在差異。
學界試圖理解自閉症問題的三大假說:
1. 心智理論:薩利·安妮測試;大腦的心智化(如一般人可以準確理解故事中的人的想法、情感和願望。也可以“自然”地知道別人的感受。)
2. 社交驅動: 自閉症患者缺乏社交的固有內在驅動。該理論支持者還認為聯合注意力是極其重要的對他人感興趣的標誌。 有个特殊的理论认为,有个位于杏仁核中的大脑系统在支持者人们对他人的情感回应。如果这个系统发生错误,可以导致自闭症中一系列显著的社交和交流问题,其共同之处包括对他人的冷淡,甚至连看别人都有困难,更进一步的后果还包括没有联合注意力和难以认出他人。 颞上沟周围
3. 碎镜理论:在对猴脑的研究基础上,研究者认为在人脑中存在一个镜像系统。当一个人在观察他人的行动时,这种镜像系统可以自动变得活跃,使其自己也能准备好完成动作。不仅如此,研究者认为镜像系统理论还适用于理解内在意图或情感领域。如果这类镜像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移情的缺乏。(移情一般被定义为一种无意识地复制他人情感的方式。)
4. 弱中央统和:信息发送有优势,信息控制有劣势;
執行功能損害。
額葉受損。
难以调节注意力,易被外部刺激物抓住注意力;
药物不存在。
教育和指导不是一劳永逸的。
压力。
《自闭症》读后感(三):魏坤琳:向所有人推荐这一本书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魏坤琳/文
乌塔·弗里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自闭症研究者之一。在长达五十余年的研究生涯里面,她著作等身、贡献卓越, 其理论和实践深远地影响了自闭症的科学研究。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是一位充满同理心、对自闭症群体及其家庭有深刻理解的女性,为自闭症的科普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您手中这本书是她精心撰写的一本简约但全面、文字浅显但思想深刻的自闭症科普读物。
我的学术研究方向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专长是人的感知运动控制。但是过去几年中,我开始有意识地涉及自闭症研究,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着未知和挑战、又被社会和广大自闭症家庭迫切需要的研究领域。美国目前的自闭症发病率约1/60;中国的官方数字尚缺,但粗略估计在1/100左右。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我们的自闭症患者群体庞大,其影响了千万家庭的生活和幸福感,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系统构成了严重的挑战。遗憾的是,目前科学家和医学界只揭开了自闭症的部分奥秘,也只提供了效果有限的干预手段。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直接、简单的医学诊断手段,而是主要依赖专业人员的临床观察和家长访谈;我们没有根除这种复杂的精神类疾病的行为学疗法,或者药物和基因疗法;我们甚至没有统一的认知和神经学理论来解释自闭症。
科研的滞后造成大众不能理解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也对如何有效地诊断、矫正和教育这些孩子感到疑惑。同时,市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宣称能“治愈”自闭症的话术和骗术,有数不清的非科学、非专业的干预手段。甚至,某些研究者宣称自闭症是后天养育造成的,仅仅因为他们发现自闭症患儿和应激后创伤的患者之间存在行为特征的相似性。其实,这样的“理论”早已被自闭症的神经和心理学研究所推翻,因为大量科学证据表明自闭症是有基因基础伴随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环境对自闭症有影响,但不是致病的主因。可见,当科学还没解开所有谜团, 伪科学和迷信总会有机会沉渣泛起。
乌塔·弗里思这本“牛津通识读本”的中文版出版得恰是时候。她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入手,从行为表现到主流理论、从诊断到矫正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我们目前对自闭症的认知。并且,她直面的是目前与自闭症最相关的问题,例如:
● 目前我们能多早诊断出自闭症?
● 为什么自闭症的表现如此复杂多样?
● 自闭症的成因是什么?和后天养育有关系吗?
● 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 自闭症目前有什么理论解释?
● 为什么每个理论都只是部分解释了我们看到的现象?它们各自的优劣是什么?
我相信这些问题的解答和论述能让你收获颇多。在我个人看来,书中作者对自闭症的认知和神经理论进行了合理的延伸和大胆的猜想,显示了其稳重而智慧的学者风范。
我向所有人推荐这一本书。如果你是对心理学和脑科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那么从自闭症切入,能帮助你学习人类认知和社交情绪的发育特征,深刻理解大脑的复杂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闭症为我们理解人类的神经多样性提供了一扇窗口。如果你是自闭症患者的亲属和朋友,你可以透过这本书更好地理解自闭症的行为和后面的可能机制,也会对诊断、干预、病情发展进程有一定的预期,并对市面上各种骗术和伪科学说法(我相信你们看见了很多!)建立起一定的免疫力。如果你是自闭症的教育及科研人士,本书中列举了自闭症多样而特异的行为现象,及其现象所对应的可能的神经和认知机制;我相信这些全面的论述能让你获取专业见解,同时激发你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创新性工作。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主攻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担任过“科学判官”。
《自闭症》读后感(四):来自星星的孩子
说到自闭症,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很近。说遥远,是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比较陌生;它又很近是因为它的确存在,有自闭症的孩子的家人特别关注这个症状,对它很熟悉,所以,觉得它又很近。
自闭症不像其他的疾病或者病毒一样,特征都是一样的;自闭症患者他们每一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独自闪烁着。
我们经常说“上帝为我们关一扇门的同时,又为我们打开另一扇门”。这句话似乎对有自闭症的孩子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不管是通过什么媒介都可以看到或者了解到,自闭症的孩子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这些方面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比如可以做出很难得物理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画出自己只见过一面的景色,可以唱出没有教过但音域很高的歌等。
自闭症的孩子的临床表现也与众不同:在社交上有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隘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一些患有自闭症的家庭,对父母来说就是负担,因为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自己有什么需求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家长在初期也很难去满足孩子的需求。有些父母会选择抛弃家庭,离家出走,甚至有的会选择轻生。在2010年,由李连杰和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讲的就是关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
海洋天堂 (2010)7.92010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 薛晓路 / 李连杰 文章因为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无法与正常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无法满足自己邀请的情况下,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加之自闭症的表现太多,所以,他们可以去一些特殊的学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也许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训练,以及制订单独计划,才有可能更合理,自闭症儿童会有一些好转,他们才有可能从中获益。
自闭症对于我们大众来说,似乎像是一个谜一样。因为他没有被研究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风险因素很多,遗传的、环境的都有,所以他无法进行有效的干预和通过后天的药物治疗就能治好的。针对自闭症的药物治疗并不存在。
自闭症孩子会带来很多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和特殊教育问题。自闭症谱系极为宽广,社会不会也不可能做出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规定。他们需要的服务多种多样,数目非常庞大。
其实关于自闭症,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大的空间去了解和探索。希望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神经科学家、心里学家、社会学家共同研究,发明出可以在早期干预的疫苗或者可以治疗药物。医学的道路上有有曲折也有通过曲折和经历失败后走向成功的。医学本身就是且永远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在科学与理性的引导下,怀抱着对生命的巨大热忱,今天的我们已经站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并且将继续奋斗,创造出伟大的生命奇迹!
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