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是一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著作,58.00元出版的14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0-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读后感(一):镇守故宫六百年,你了解过它们吗?
故宫是一个神秘而又庄严的地方,它承载着明清六百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建筑、每一种装饰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就像那伫立在太和门前的铜狮一样,代表着庄严与肃穆,它不仅可以辟邪,还能带来祥瑞之气。
去故宫参观你会发现到处都有像铜狮一样的神兽,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种类繁多到让人分不清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带着这些疑问就让《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来为我们开启镇守了故宫六百年之久的那些神兽的秘密吧。
《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的作者是著名宫廷历史专家、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图书馆馆长向斯,自称“呆书生”,实为“寿安宫大学士”。常年出入紫禁城,游走在红砖碧瓦的宫殿楼阁之间。
故宫之中最为壮观、最能代表帝王皇权与天子之尊的非九龙壁莫属。我们所看到的九龙壁只是冰山中的一角,它的构图、材料、浮雕手法、意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忽略的存在。向斯对九龙壁的样子、构图的意义、九龙壁的作用以及小秘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九龙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设下一个谜团,那个暗藏木腹的白龙究竟是何等模样,心想等下次再观故宫之时,一定要去九龙壁一窥究竟。
在故宫里不只是宫殿门外,就连其他地方都会设有狮子,太和门的铜狮、故宫的鎏金铜狮、断虹桥上的“护裆萌狮”以及御花园的石狮,每种狮子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作用,它们就像优秀的士兵那样镇守着一方宫殿,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皇家威仪,更是吉祥的象征。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看到每个狮子的模样都不相同,太和殿前的铜狮由青铜所制,做工精细,端坐在白色的大理石之上,庄严肃穆有镇守正殿之意。右边的雄狮右前爪下一个缠绕绶带的绣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左边的雌狮左前爪下逗弄幼狮,寓意子嗣昌盛。宁寿宫前的鎏金铜狮,耳朵下垂,眉毛遮眼,寓意后宫不得干政,不听不看。断虹桥上的望柱石狮大小共有34只,竟然没有一只是重样的。而那御花园的石狮更是让你想象不到的神奇,这两组石狮乃古时候的喷泉装置,当水从石狮上端的蟠龙口中喷出时,便会形成“蟠龙喷水”的奇妙景象。
单单只是狮子便有这样多我们不知道的寓意,那其他的神兽岂不是更加神秘,更加让人迫不及待去探究了嘛。御花园承光门内的鎏金铜象同样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你会看到这尊大象不但跪着,而且两条前腿跪的方向也相反,寓意“富贵吉祥”(负跪吉象)。
还有那梵宗楼里的木虎、华表柱顶上的朝天犼、慈宁门前的鎏金麒麟、陵墓石兽貔貅、宫殿内宝座旁边的甪端、储秀宫前的铜龙与铜鹿、太和殿前的铜鹤与铜龟,这些神兽都有其或庄严或吉祥的寓意,当然还少不了帝王最爱的各种骏马、骏犬,代表着福气的蝙蝠、守宫卫士壁虎、具有尊贵身份象征的孔雀、深受文人墨客青睐有加的燕子以及你打破头也想不到的乌鸦,这些建筑形态、性格及其作用在作者精妙的解说下一个个还原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了解故宫神兽的同时窥其历史的演变、地理环境、神话传说,以及清廷与动物产国的交往等,是小朋友们了解历史、了解神兽的奇书。
如果小朋友们喜欢故宫,喜欢故宫里的各种神兽,不妨跟随故宫图书馆馆长的脚步,一起去探索故宫镇守神兽的秘密吧!
《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读后感(二):带上孩子,来一场故宫寻找神兽之旅吧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历经491年,共有24位皇帝在紫禁城居住过。
作为皇权神授的天子,对于天神的崇拜,对于瑞兽的推崇,也成为统治者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神兽”,成为一件件的艺术作品,并被皇家赋予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带着孩子去故宫参观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没有做好功课,许多宫殿的作用和文物的历史意义并不是很清楚,有时候能听导游讲解,大部分时候还是随意的走一走,看一看,白白浪费了参观故宫的机会。
“寿安宫大学士”向斯,是著名的宫廷历史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图书馆副馆长,他给孩子们专门写了一套《这里是故宫》的科普教育读物,给孩子们讲解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故宫的文物,语言生动,且不乏专业性,让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氛围中,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了解我们的故宫文化。
下面我们就跟着向斯老师来进行寻找神兽的故宫之旅吧。
要说起故宫的神兽,那排在第一位的必然是龙了。故宫有一面非常壮观雄伟的九龙壁,这也是中国现存的三面九龙壁之一。北京北海公园里面也有九龙壁,曾经不止一次在那里流连,但是带孩子去故宫的时候,居然阴差阳错地没有见到故宫的九龙壁,真实太遗憾了,下次要补上。
向斯还透露了故宫九龙壁的一个秘密,当初建造九龙壁的时候,不慎弄坏了一块琉璃龙腹配件,而且没有替代品。要知道,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呀,工匠急中生智,用木头刷漆来代替琉璃配件,居然也蒙混过关了。下次带孩子去找那块“移花接木”的木质龙腹,看看能不能寻到宝。
除了龙以外,狮子也是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的一种神兽,向老师在书中就列举了太和门铜狮、鎏金铜狮、望柱石狮、御花园石狮等。个人感觉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望柱石狮了,在断虹桥的望柱上有着形象各异的狮子雕像,20只大狮子,14只小狮子,每只狮子的形态都没有重复的。其中从南边数第四只石狮子算是一个网红狮了,它的右手捂着脑袋,左手捂住裆部,萌态十足,让人忍俊不禁,人们也亲切地给这个狮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捂裆萌狮”,真是太好玩了,下次一定要去看看这只捂裆泰斗。
每次去故宫的时候,孩子最期待的就是能够看到故宫的萌猫啦,虽然猫并不算是神兽,但是在明清的传统中,猫已经成为宫廷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尤其是明朝的嘉靖皇帝,20年不理朝政,最喜欢的就是与爱猫玩耍,可以说是标准的“猫痴”。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喜欢猫,他在位的60年间里,亲自养过的御猫就有十几只之多呢。
猫作为宠物之余,还承担着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捕捉啃食木质材料的老师,防止宫殿损坏。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后,给故宫的每一只猫都造了册,每只猫都有自己的名字,一共有181只呢。
蓝天,红墙,黄瓦,再加上可爱的萌猫,想必小朋友们在故宫中玩上一整天都不会厌倦吧。
虽然向斯老师的书是写给小朋友们的科普读物,但是大人们读完之后也是获益匪浅,知道了许多以前忽略的细节。
等到下次带孩子去故宫,就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来一次故宫寻神兽之旅,看看谁发现的神兽多,看看谁在神兽身上能发现更多的秘密,成为亲子成长过程中难得的快乐时光。
《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读后感(三):工匠失手弄残九五至尊,为保脑袋想办法糊弄,乾隆不怒反喜:重赏
文/舒筱米
故宫是我每年都会去一次的地方,一年四季,那里的景色会随之变换。故宫里面陈列着许多奇珍异宝,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在宁寿宫外的那一面九龙壁。
龙是天子的象征,自然选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九条龙身上选用的材料都是七彩琉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但是,在讲解员解说的过程中,你会惊讶的发现,有一条龙的肚子,用的不是七彩琉璃,而是普通的木头。
用木头,代替琉璃,这不是欺君之罪吗?但很神奇的是,那个欺君的人不仅没有受到责罚,相反的,还得到了当时的皇帝乾隆的赏赐,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翻开《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这本书,你就很容易的找到想要的答案。这本书的作者向斯,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的宫廷历史专家。他花了3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中国宫廷历史和文化。他的相关著作受到海外读者的追捧,充满着神秘气息的故宫,在他的笔下,那些尘封的故事被一一道来。
古人认为,数字“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含有吉祥的意思。而“五”为阳数居中的数字,两者连起来,就是九五至尊,代表天子的意思。
当时的皇帝乾隆,为了彰显自己的九五之尊气势,便命人建造这九龙壁。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一个工匠不小心弄坏了一块琉璃。当时现场的工匠们全部傻眼,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
因为皇家建筑材料都是按照规定数目烧制的,不多也不少。一旦有一块建筑材料被损坏,那是没有任何备用材料可以使用的。
眼看着完工日期临近,其它八条龙都弄好了,就剩下眼前这条白色的琉璃龙,肚子这里缺了一块。如果不能按期完工,所有人都可能因此掉脑袋。
于是,项目的负责人马德春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连夜用一块楠木雕刻成龙肚子的形状,然后刷上白色的油漆,从肉眼看上去,和四周的白色琉璃没有太大的分别。完成后,所有人依然心怀忐忑,能不能活命,就只能赌一把了。
乾隆得知完工后,立刻带着心腹大臣前来视察,所有人都被散发着七彩琉璃光芒的九龙所吸引,没有人注意到那一块瑕疵。乾隆非常高兴,这些工匠不仅没有掉脑袋,反而获得丰厚的赏赐。
不过,你现在再去看这九龙壁的时候,仔细查看还是能发现这块当年逃过乾隆法眼的瑕疵。经历过百年的风吹雨打,白色的油漆早已脱落。仔细看的话,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的。
古代皇帝们,都喜欢将自己称为“天子”,代表着自己成为这个国家的主宰是顺应天命的。而作为天选之子,他们自然也喜欢用不同的神兽,来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气势。
像我们刚刚提到的九龙壁,那上面的九条龙,就是九五至尊的象征。除了龙,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狮子、老虎造型的雕像,但除此之外,紫禁城里还有很多样子奇特的神兽雕像。
如果你去过北京,那么你一定会去天安门那里拍照留念。不少人会被天安门城楼前的两根大柱子所吸引。
这两根大柱子,正确的称呼方式,应该叫“华表”,这一对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华表顶部,停留着名为犼的神兽。龙生九子,犼是九子之一,代表着祥瑞威武,同时还因着它是菩萨的坐骑,皇帝们也因此对它更加喜爱。
除了朝天犼,我们还能看到麒麟、貔貅、甪端等等。这些神兽的背后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被安置在故宫不同的宫殿。像历朝身份尊贵的后妃居住的慈宁宫,门前就放着一对麒麟,象征着平安祥和。
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不少家长会选择带着孩子去全国各地开开眼界,一来是让孩子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来也能让还在收集许多写作素材,让孩子有内容可以写。
但我个人更加建议家长在去之前,给孩子事前准备一些相关的读物,让孩子先在脑海中对于这些知识有一定的概念,然后再去现场看一看实物,想必对于知识的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读后感(四):探访故宫神兽,跟随博物馆馆长,走进不一样的故宫
我曾多次探访故宫,我时候自己去,有时候带着家人和朋友去。去之前,我都会做基本的攻略,如果碰到了导游,也会跟着听一听。
作为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不仅仅是那些出名的古建筑,有时甚至是一块小小的砖,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
我喜欢研究这些文化。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至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
每次探访故宫,我都像第一次来一样,能有很多新的收获。从午门进入,走过金水桥,进入太和门,来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最后来到乾清门。这是故宫的前朝。从乾清门开始往北,是皇帝的后宫。整个故宫,对外开放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多的地方没有对外开放,但就我们能够走到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向斯,是著名的宫廷历史学家,同时,他也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也是图书馆的副馆长。他学识渊博,对于故宫里的宝物,更是如数家珍。30余年来,他沉浸于中国宫廷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出版了相当多的作品。
其中,有些重要的代表作,如《中国宫廷御览图书》《故宫国宝秘籍流传宫外考》《慈禧与晚清残局》《向斯说慈禧》《慈禧私家相册》《乾隆南巡的故事》等等。
最近,由他编写的《这里是故宫》系列书籍,旨在向青少年介绍故宫的历史细节,其中,有一本《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主要书写故宫中,那些颇有寓意的神兽的故事,语言浅近,生动幽默。
太和门前的铜狮子,御花园内的跪着的大象,储秀宫前面的铜鹿等等,都是向斯这本书的描写对象。书籍是硬面红色封皮,大开本,翻开书,米黄色的暗花纹饰的纸张,给人一种历史的肃穆感。
向斯在《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中,精准地还原了故宫的这些神兽,它们的形象与个性,同时,我们也在他的文字中,了解了它们的历史演变,神话传说。这些内容,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但鲜少有书籍能够把这些神兽的故事讲得如此精准,准确到故宫中的每一个神兽,都有不同的寓意。
也正因此,向斯编写的《这里是故宫》系列书籍,兼顾了文学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又极具史料和科学价值。
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我印象深刻,但及至今天,我读到向斯的《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九龙壁,我们国家一共有三块。作为皇家的影壁墙,它们贵气十足,同时,上面所雕饰的图案,也极为讲究。
比如说,为什么会是九条龙,而非要中间的那一条是明黄色呢?这是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数字“九”含有吉祥的意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而“五”是阳数的中间,故有九五之数,也就是后来的九五至尊。
不仅如此,我们读这本《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还会知道很多历史文物的细节。比如说,就上面的那个故宫里的九龙壁,其中有一条龙的腹部不是琉璃,而是木头。这里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工匠弄坏了琉璃龙的腹部构件,最后不得已用木头代替,刷上油漆,竟然也难以分辨,这才保住了命。
这仅仅是九龙壁,就有这么多的门道。故宫里的狮子众多,每一个都不一样。
太和门前的铜狮子,头上的发髻是45个,也是寓意着九五至尊的意思。乾清门前的鎏金铜狮,样子最为特别,它们的眼睛是半睁半闭的,耳朵是耷拉下来的。因为乾清门是前后宫的分界,所以,这既是提醒后宫不得干政,又是提醒皇帝朝臣,要做到非礼勿视。而御花园的石狮子,竟然还是隐藏的喷泉装置。
故宫里不仅有龙和狮子,还有木虎、朝天犼、麒麟、貔貅、甪端、鹤龟等等。有些瑞兽的字我都不认识,而且,如果不仔细看,可能还不太容易分清它们。但《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的作者向斯为我们一一道来。语言生动,仿佛这些瑞兽就在眼前。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览故宫的同时,如果我们能对这些背后的文化,多些了解的话,那学习的效果一定是更佳的。
这是从世俗的角度考虑。其实从理想的层面上来看,我们探访故宫,不正是为了在故宫有些精神的升华吗?如果不能极致地了解,又怎能说有深刻的启迪呢?
向斯很有远见,《这里是故宫:镇守神兽》是写给孩子的书。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一个人拥有越多的知识,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更高远的格局,会让孩子们拥有更包容的心态,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更远视,而不会为了追逐蝇头小利而蝇营狗苟。
开眼界,多读书。行万里路,别忘了停下来,多多了解路途中,那些沉淀下来的往事。很多智慧,都蕴藏在其中,让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