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孩子的学校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03 00:07: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个孩子的学校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个孩子的学校》是一本由北辰著作,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孩子的学校》读后感(一):白云深处有学校

  

北辰著《一个孩子的学校》源于生活,忠实生活,向读者展示了同一片蓝天下山乡基础教育的艰难。周老师,一名极其普通的人,为了教育理想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甚至他的孩子也深受影响,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教书育人的接力棒。

《一个孩子的学校》通过马小帅与周老师的互动,揭示了教学相长的真相。或许因为学校里只有一位老师、一个孩子,他们不是父子、亲似父子。教会的不仅仅是如何认字、如何数数,更多的是道德品质的培育,更何况是教得严格,学得认真。

故事的开篇平淡而真切,周老师带着马小帅从云山小学来到牛头镇,为了购置一双新鞋子。在马小帅好奇的眼睛里,所看见的所有商品都是可以当作计算题的,这不仅体现了小学教学对形象思维的注重,而且验证了周老师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有了这双新鞋子,马小帅大展身手,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作为小孩子,难免会骄傲,但是他却因为长期在周老师的教导下,没有忘乎所以,而是一鼓作风,把竞技精神带入了新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为云山小学争光添彩。 与马小帅对比的是周老师的儿子——周冲。周冲的吊儿郎当、随心所欲,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理解父亲的决定,甚至有些逆反与赌气,然而,周冲在后续的相处中,发现父亲并非不爱自己,而是更爱马小帅。此处更加突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与伟大。

故事的高潮是以台风为背景的,在台风中摧毁的是有形的校园操场、乡间公路,摧不毁的是两代人情真意切的品质。故事次第展开了周老师、马小帅、周老师之子周冲是如何从灾难中走出来的。周老师是被抬出去的,尽管泥泞难行,但是村民不惜任何代价,不讲任何条件,既反映了村民的淳朴善良,也突出对周老师的爱护与尊重。马小帅的不辞而别,表面上看是心血来潮,实质上是顺理成章,正因为心中有且只有周老师,他才能不顾个人安危,带着鸡蛋上路。虽然经历了一番风雨考验,鸡蛋只剩下了三个,但你能说这份深情不值得赞扬吗?周冲刚开始惦记的是自己的父亲,希望母亲能及时得到消息,照顾父亲,随后他意识到比父亲更重要的是马小帅,于是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寻找。

  《一个孩子的学校》读后感(二):只为一个孩子开设的学校,一名老师守护着唯一的学生

  

这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孩子的学校》是”我爱你,中国“少年成长书系里的一本。

本书的作者是北辰,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名作家、编剧。北辰用普通的文字讲述着平凡人里的不平凡的事情,极为擅长以人物细腻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内心。

从书名《一个孩子的学校》便可以得知,这本书讲的是在一所奇特的学校,奇特在只有一名学生,而故事便是围绕这个孩子身边的事情而发生。

故事里的主角,那一个孩子就是云山小学四年级学生马小帅。这天马小帅跟周老师来到牛头镇中心商店来买运动鞋。恰好这天是牛头镇赶集的日子,人特别多。

作者在这里没有用文字直接形容赶集的人多,而是从马小帅的角度,侧面来描写人多。作者又没有直接说人多,而是通过马小帅对买卖不同物品的人进行分类,从而让读者感知到来赶集的人数量之多,买卖东西的各种之广。

周老师已经到可以退休的年龄,却因为云山小学没有老师来,而坚守在岗位上。学校里的学生,就是马小帅。

一老一小,两个人来参加镇中心不区小学秋季运动会。作者在这里形容周老师的老,马小帅的小,一老一小形成鲜明对比。而别的学校人多,与云山小学只有一个学生,多与少形成鲜明对比。

周老师的儿子周冲师范毕业却不想当老师,恰好在运动时回来,给周老师和马小帅拍了第一张合影。头一回坐车的马小帅,被周冲的车技给整晕了,吐了周冲一车。

马小帅有很多第一次都是和周老师有关: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第一次合影,第一次坐车。周老师给他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关心与帮助,更多的是教会了他许多生活常识和人生道理。

这本《一个孩子的学校》书中还有彩色的插图,是由清华大学绘画系硕士研究生吴雅蒂所绘制。看过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的朋友就会知道其中的《奔跑的女孩》《弯弯》《暗号》中的插图均是由吴雅蒂所绘制。

作者北辰在《一个孩子的学校》中塑造了这个周老师,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更有一个有着行动力的人,他就像是太阳一样,照亮了马小帅的家,照亮了云山小学,他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上。

而现实中,山乡生源稀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像周老师这样坚守在一线的老师,非常可贵,正是这些老师,让那些适龄的儿童可以得以接受教育。这些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教师的职责,平凡普通却有力量。

  《一个孩子的学校》读后感(三):有情有义的学校

  

初看《一个孩子的学校》的时候,完全没弄懂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会这个学校里面只有一个孩子呢?他是不是读的家庭学校呢?

结果打开书,才弄懂了书名的含义,《一个孩子的学校》,一座学校里面,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也是一座完整的学校,所有的项目仪式都不能少,比如星期一早起升旗,比如作为代表团去参加镇里面举办的镇运动会。

《一个孩子的学校》里面有两个最主要的主人公,一个是可以退休了的老教师——周老师;一个是学校里面唯一的学生——马小帅。主人公周老师既勤勉又博学,愿意奉献自己人生最后的宝贵时刻在伟大的教育事业上,即使是面对只有一个学生马小帅,他也丝毫不马虎。该怎样去教一群人,他就会怎样的去教育一个人。而我们另一位主人公——马小帅,虽然只是一个遥远的乡村小学的小学生,但是,为人上进,学习有方法,有态度,愿意学习,周老师教他也非常有收获感。在镇运动会的比赛场上,马小帅也在乒乓球上大显身手,把很多城里面的小孩也打下去了,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样的一位乡村的小学生马小帅,自幼生活条件拮据,通过一次周老师带他去镇里买新鞋子,脱出来的袜子又脏又臭,服务员只得让他带上塑料袋去试鞋子,我不禁想到自己年幼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目前的故事发展,好像并没有谈及到马小帅的家庭为何这样的贫困,这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一起读下去吧,主人公马小帅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这里 还介绍了一条线,就是作为一位曾经的云山小学的学生——周老师自己的儿子。经常被周老师认为是不思进取的小孩,两人之间关系融洽经常对掐,你一言我一语,绝对没有认输的。周老师的儿子周小冲,从小语文功底就好,还代表过云山小学,获得了作文大赛的奖励,现在走入社会后,并没有如周老师的所愿,去成为老师或者说是公务员等,自己成为了一名网络写手,并且收入颇丰,虽然老教师周老师并不看好他的收入,但周小冲确确实实是帮助了周老师一家重新整修了房子。

《一个孩子的学校》是一本非常有趣味性的学校读物,凸显出了当代这种奉献自己扎根教育事业的精神,也凸显出了可爱的马小帅同学,不忘贫寒,艰苦奋斗的学习精神。

  《一个孩子的学校》读后感(四):请珍惜每一个求学的机会

  

《一个孩子的学校》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很显而易见,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在云山小学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因为学校里只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名字叫做马小帅。

1 一个学生的代表队

一个学生、一位老师,这所学校的两个人参加了全镇的秋季运动会。

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呢?

云山小学的周老师甚至为了让马小帅参加运动会,还“斥巨资”为他买上了一双运动鞋。

两个人并不因为整个学校的代表队只有他们两个人而觉得不好意思,就连入场式都走得格外正式。

“云山小学,赛场扬威!超越自我,勇敢拼搏!追逐梦想,自立自强!猛虎出山,敢露锋芒!”

一位老师,一位学生,他们的比赛精神不亚于任何一个学校,马小帅甚至还为学校争光夺取了兵乓球的胜利。

2 两个人的学校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很好奇,为何这个学校里只有一名学生?

这是现今生来就有学上的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事情。现在还有很多的孩子没学上,很多地方没有设备完善,条件良好的学校。像马小帅一样,上学要步行一天的孩子大有人在。

所以我们有学上,不为学不到东西而困惑的孩子是幸福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

3 最后一位老师

周老师,是云山小学唯一的一位老师。周老师年纪不小了,马上就要退休了,但是他还坚守在云山小学,就算还剩一名学生,他也保持着升旗、发言的习惯。

周老师的坚持,让马小帅觉得,即便只有自己,他也是在上学,每天上课、做作业,不会因为只有自己一名学生而懈怠。

马小帅看起来比大城市中任何一个同龄人都要成熟、懂事。

因为他知道要想走出大山,就要好好学习。周老师是他的希望,他是他们家里的希望。

他不愿意周老师离开,所以为了不让老师走,做了些只有孩子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周老师为什么不离开呢?为什么对马小帅的教育那么执着呢?

4 因果

周老师不离开大山,守着马小帅,直到他儿子周冲到来,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从此周冲也承担下了这份责任。

之后周老师受伤,受伤的原因就好像人生的因果关系一样。

周老师因为某些原因留在了山里,守着马小帅。

马小帅不想老师离开,做了一些努力。

周老师受伤,造成的原因却令人意想不到。

一切都是有因才有果。

整本书的高潮就是马小帅独自一人冒雨翻山越岭,去看望受伤住院的周老师。他坚持不懈、勇敢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想想现在的孩子,提到上学,大家是不是都会垂头丧气,提到放假,又都手舞足蹈呢?

再想想深山中渴望求学的孩子们,突然有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

我希望每一位有学上的孩子,都能珍惜获取知识的机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孩子的学校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