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
日期:2021-01-01 04:49: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是一本由向智長老著作,橡樹林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40,页数:2004年01月06日,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精选点评:

  ●萨度 萨度 萨度

  ●佛陀两大弟子的一“慧”一“定”,合则就说明了佛法要慧定双修。

  ●读过。又忘了。

  ●可以处处看出用心的书,每一个真正想学佛的人都应该看的书。“尚迷二乘法,况能解大乘?”(《地藏十轮经》 玄奘 译)

  ●深受感动...为佛陀的教法,为舍利弗尊者的慈悲,为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两位上首弟子,在轮回中生生世世的友谊。

  ●舍利弗通于慧,目犍连精于定。两个大弟子侧重点的不同,生生世世的好朋友。舍利弗那一章摘录了很多观禅观慧相关开示,书中还整理出舍利弗开示的经和整理的论,参考价值极高。目犍连那部分只粗略讲五盖和神通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读后感(一):圣哉!

  以前读心经时知道舍利子,以为是指什么圣者的舍利,后来笃信南传佛法后知道原来是佛陀对舍利弗尊者的开示,也知道心经提到的观自在菩萨就是我们现在的观世音菩萨

  在看的时候心里时常升起感恩,赞叹的感觉,他们使我对禅修更加精进,使我对佛法僧更坚信!他们也是我们的学习楷模

  感恩所有圣者!

  adhu!sadhu!sadhu!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读后感(二):什么叫做圣?

  舍利弗智慧第一、沙利子(sariputta)

  目犍连神通第一、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

  须菩提解空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阿难达(Ananda)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大迦叶头陀第一、

  富楼那说法第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伍巴离(Upali)尊者是“持律第一”者

  比库尼是由两名上首比库尼领头,

  柯玛(Khema,意译为“安稳”)是“智慧第一”,莲华色(Uppalavanna)是“神通第一”。

  此外,巴答吒拉(Patacara)则是“持律第一”;“精进第一”的是索那(Sona);“宿命智第一”的是拔达.卡比拉尼(Bhadda Kapilani)等。

  在家男众之中“布施第一”是给孤独(Anathapindika);“说法第一”的是吉达(Citta);“摄众第一”的是呵达咖.阿拉瓦咖(Hatthaka Alavaka)等。在家女众之中,“布施第一”是维沙卡(Visakha);“多闻第一”的是库竹答拉(Khujjuttara)⑥;“慈心第一”的是沙玛瓦帝(Samavati)等。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读后感(三):自觉的灵、佛陀十大弟子的目犍连、舍利弗

  目犍连(梵文转写:Maudgalyayana,巴利文转写:Moggallāna)也称“大目犍连”、又译作目犍莲,没特伽罗,简称为“目连”、“目莲”,婆罗门姓,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神通第一”的称号。目犍连宏扬佛法遭到外道的嫉妒,在一次弘法经行中,死于裸形外道(亦有说为执杖梵志)的暗杀,他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了传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据说一切有部所传《阿毗达磨法蕴足论》被认为是他的作品。在藏传佛教,目犍连与舍利弗往往会被雕塑在释迦牟尼佛身边,随侍释迦牟尼佛,并与佛祖一同接受供养、膜拜。

  目犍连尊者在出家以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对于父母以及所有长辈都十分尊重。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问候,并且经常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当双亲去世后,目犍连出家了。由于得到了世尊的亲自教诲,以及自己勤苦不断地认真修习,目犍连终于修得阿罗汉果,并且成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犍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犍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世尊表示目犍连虽已是神通第一,但个人的神通力不敌业力,因此必须找更多的罗汉以群力才能救拔,为此目犍连特别在洞穴外准备盥洗用品,等待结夏安居结束的修行罗汉使用盥洗,并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自觉的灵舍利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 的音译,或译作鹙鹭子、舍利子。被称为是“智慧第一”。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美誉的舍利弗,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他最初从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舍利弗因为受到阿说示威仪的感化,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另一个自觉的灵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舍利弗是最受佛陀信任的首座弟子,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睺罗要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受沙弥戒。舍利弗并受佛陀的嘱托,经常关照僧团中年少的比丘和沙弥。舍利弗更负起僧团和合的重责大任,有一次,僧团弟子中有少数信仰不坚定的人,因为受提婆达多的威胁利诱而动摇心志,变节离开僧团。舍利弗挺身而出,教诫这些变节的人,令他们心生忏悔,重新回到僧团中。因此,舍利弗在僧团中备受尊敬。

  北方憍萨罗国舍卫城中的须达长者,到南方亲睹佛陀圣颜,受感召而皈依佛陀,并发心率先在北方建立精舍,奉献给佛陀,普洒甘露法水。这时,舍利弗奉派前往监督工程的进行,并降伏外道,顺利完成只园精舍的建筑。

  佛陀在祗园精舍的时候,因怜悯众生漂泊生死大海之苦,轮回在六道中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归宿,佛陀悟出得救的法门,又怕小根小机的人不能信受,最后决定以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极乐国土的庄严和清净,一定能接受阿弥陀佛的信仰,而做为当机众,宣讲极乐佛国的净土法门。这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的讲说因缘。

  佛陀在毘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说法后,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佛陀三个月后要进入涅槃。当舍利弗听说佛陀即将入灭,特地来到毘舍离,向佛陀请求先佛进入涅盘,并得到允许,向大众做最后的赠言,随后回到自己的故乡迦罗臂拏迦村庄,告别老母,安住禅定,右胁而卧,进入涅盘。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他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生过不不恭。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读后感(四):自觉的灵、佛陀的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

  自觉的灵舍利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 的音译,或译作鹙鹭子、舍利子。被称为是“智慧第一”。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美誉的舍利弗,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他最初从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舍利弗因为受到阿说示威仪的感化,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另一个自觉的灵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舍利弗是最受佛陀信任的首座弟子,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睺罗要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受沙弥戒。舍利弗并受佛陀的嘱托,经常关照僧团中年少的比丘和沙弥。舍利弗更负起僧团和合的重责大任,有一次,僧团弟子中有少数信仰不坚定的人,因为受提婆达多的威胁利诱而动摇心志,变节离开僧团。舍利弗挺身而出,教诫这些变节的人,令他们心生忏悔,重新回到僧团中。因此,舍利弗在僧团中备受尊敬。 北方憍萨罗国舍卫城中的须达长者,到南方亲睹佛陀圣颜,受感召而皈依佛陀,并发心率先在北方建立精舍,奉献给佛陀,普洒甘露法水。这时,舍利弗奉派前往监督工程的进行,并降伏外道,顺利完成只园精舍的建筑。 佛陀在祗园精舍的时候,因怜悯众生漂泊生死大海之苦,轮回在六道中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归宿,佛陀悟出得救的法门,又怕小根小机的人不能信受,最后决定以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极乐国土的庄严和清净,一定能接受阿弥陀佛的信仰,而做为当机众,宣讲极乐佛国的净土法门。这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的讲说因缘。 佛陀在毘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说法后,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佛陀三个月后要进入涅槃。当舍利弗听说佛陀即将入灭,特地来到毘舍离,向佛陀请求先佛进入涅盘,并得到允许,向大众做最后的赠言,随后回到自己的故乡迦罗臂拏迦村庄,告别老母,安住禅定,右胁而卧,进入涅盘。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他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生过不不恭。

  目犍连(梵文转写:Maudgalyayana,巴利文转写:Moggallāna)也称“大目犍连”、又译作目犍莲,没特伽罗,简称为“目连”、“目莲”,婆罗门姓,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神通第一”的称号。目犍连宏扬佛法遭到外道的嫉妒,在一次弘法经行中,死于裸形外道(亦有说为执杖梵志)的暗杀,他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了传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据说一切有部所传《阿毗达磨法蕴足论》被认为是他的作品。在藏传佛教,目犍连与舍利弗往往会被雕塑在释迦牟尼佛身边,随侍释迦牟尼佛,并与佛祖一同接受供养、膜拜。 目犍连尊者在出家以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对于父母以及所有长辈都十分尊重。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问候,并且经常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当双亲去世后,目犍连出家了。由于得到了世尊的亲自教诲,以及自己勤苦不断地认真修习,目犍连终于修得阿罗汉果,并且成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犍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犍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世尊表示目犍连虽已是神通第一,但个人的神通力不敌业力,因此必须找更多的罗汉以群力才能救拔,为此目犍连特别在洞穴外准备盥洗用品,等待结夏安居结束的修行罗汉使用盥洗,并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有一次,目犍连和舍利子以神通力,一起到地狱道和饿鬼道去利益众生,他们看到外道的本师欧颂作歇(护光圆者)死后生在地狱,受着无边的痛苦。欧颂作歇(护光圆者)请两位尊者返回人间的时候,转告他的外道弟子们,外道的教法是不正确的,是颠倒的,真正的善行正法是佛陀所传授的佛法,希望弟子们放弃外道,随学释迦牟尼佛的教诲。 同时,因为他的弟子们,在他死后,将他的骨灰作成灵塔,每次他被供养的时候,都会感受到炽热如铁浆一般的大雨,打在他的身上,让他非常痛苦。所以,他请两位尊者,告诉他的弟子们,不要再供养他的灵塔了。 当两位尊者回到人间之后,舍利子先去转告外道们,可是因为舍利子和外道没有什么因缘,所以他们没有听见。后来目犍连知道舍利子转告外道,没有发生作用,于是便亲身独自前往,告知外道信徒们,他们的本师欧颂作歇(护光圆者)所交代的事项。没想到这些外道们一听,非常愤怒,反过来认为是目犍连故意侮辱毁谤他们的上师,还有意折损他们。于是外道聚集所有徒众,用石头活活把目犍连捶打得血肉模糊,死状十分凄惨。 其实,依照目犍连修行的成就和神通力,集十方三界所有众生的力量,都不能动他一根汗毛,何况这些外道呢?这是由于过去恶业成熟的原因,使得目犍连如凡夫一样地脆弱,毫无抵抗能力。当舍利子和许多阿罗汉听到这个噩耗,都非常悲伤地痛哭起来,这时,目犍连从死亡状态中,以神通力重新恢复生机,告诉他们,这是他过去所作的恶因,现在必须承受的恶报,要大家不要伤心。舍利子和许多阿罗汉知道时节因缘到了,于是,大家一起进入涅槃,目犍连随之也涅槃了。由此可知,神通广大,逃不出恢恢的业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陀的雙賢弟子——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