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圣人入灭,人天同悲,守护、供奉 佛陀舍利成为弟子怀念师恩、世人寄托信仰的情感表达方式。然而年代久远,有史料及考古证据支持的佛舍利,在当今教界极为稀少,此次原始佛教会迎奉的 佛陀真身舍利,会有确证史料的支持吗?
➦了解上期连续内容,请点击进入。
舍利初现的疑云
这份即将被迎奉入台的佛舍利重现人间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末印度英属殖民地时期。
当时,英国考古学家 亚历山大.康宁汉爵士 与 威廉.克莱斯顿.佩沛,正联手寻找释迦族建立的佛舍利塔。
由于斯里兰卡的 舍利.须菩提长老 提供了重要的史献资料,二人开始针对北印的 比普罗瓦佛塔 进行勘探。
1893年,康宁汉爵士去世,佩沛则继续 比普罗瓦佛塔 的考古工作,直至1898年,佩沛的团队发掘出埋藏于塔内的石棺、舍利罐及1600多件珠宝饰品。
其中,最具震撼力的发现是舍利罐上的铭文,这段古代文字指出:罐内所封藏的正是 释迦佛陀的真身舍利。若铭文为真,这将是十分重大的考古发现。
为此,美国《国家地理》走访了著名考古学家、古印度语言学权威——哈利.福克博士 ,福克博士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专业性的判断——铭文确定是真实的。
图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影片《佛陀遗骨》
Q : 如何证明舍利罐上的铭文是真实的?
首先,罐身铭文为阿育王时期的婆罗米文,且铭文中“Nidhani”一词为生僻用词,即使精通梵文者也极少使用,因此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同时,为确定这一批文物的确切年代,福克博士对与舍利罐一起出土的外层石棺,也加以研究,他从石棺所用的特殊材质、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认为其完全符合阿育王时代作品的特征。
二次考古完成最后拼图
哈利.福克博士的论证,证明了罐身铭文的历史真实性,但也由此引出另一疑问。
Q : 为什么舍利罐上的铭文来自于佛灭一百多年后的阿育王时代?
发生于1971年,针对 比普罗瓦佛塔 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勘探,刚好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在这次勘探中,考古团队在 佩沛 当年发现的石棺下,又发掘出更深的地下层,在那里,人们发现另有更为古老的石棺、石罐及破碎的陶盆等古迹。
图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影片《佛陀遗骨》
后经证实,这些地下层的古迹皆出于更早的 佛陀时代,且正是当年释迦族埋藏、供奉佛舍利之处。而上层佛塔,即为后世的阿育王攫取古老埋藏处的舍利,重新入棺、供奉所建。
图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影片《佛陀遗骨》
至此,由多处史料及考古证据绘制而成的 比普罗瓦佛舍利 之前世今生,终于找到了最后一片拼图,被确证为古老释迦族曾经守护的 佛陀真身舍利。
然而,如此珍贵的佛舍利,毕竟发现于英属殖民地时期,其后如何辗转传到斯里兰卡僧团?又以何种因缘进入华人世界呢?
欢迎关注下期:佛陀真身舍利迎奉庆典之——永住华人世界(将于下周一晚推出)。
了解更多参与方式
请点文章最下方蓝字“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