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笑忘書》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31 04:07: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笑忘書》经典读后感有感

  《笑忘書》是一本由米蘭·昆德拉著作,皇冠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24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笑忘書》精选点评:

  ●这一本是米兰的深刻

  ●笑与忘

  ●完全没有印象

  ●看了很久,一直都觉得在耐着性子看,可是这次却一鼓作气看完了!看书还是要看心境啊!

  ●我的书呐 跟人台湾版的比国内的简直没法看

  ●昆德拉最色情的小說,但很好看。

  ●你说人的一生有意义的性行为只有几次而已,那不如让我们抛开逻辑与理由投入无意识的怀抱吧

  ●“感动得要哭 很久没哭”

  ●似乎接入笑忘书语境 又感叹以前怎么可能明白 那时只关注拆解技术 和逃逸技术 根本不会让与他们长久相互作用 而这语境 亦转瞬即逝

  ●一切可笑的,荒謬的,都在遺忘中被默許。

  《笑忘書》读后感(一):布拉格。

  我一直很想去布拉格。

  一个曾经激荡过风雨的古老城市。

  我喜欢它的安详,和昆德拉笔下细碎妖娆的诱惑。

  游走在他的文字之间,呼吸都会慢慢的变得舒缓。

  只是困惑又慢慢的多了,不自觉的崇敬以及无法抵达的自卑感揉杂在情绪里。

  《笑忘書》读后感(二):讀米蘭昆德拉. 就是需要專注沉思!

  讀米蘭昆德拉.就是需要專注並陷入沉思...這本書是變奏曲形式的小說.若以音樂性來說.變奏曲看似較交響樂簡單.其實更難懂.這書也有這種味道.相較他另本著名經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則較接近交響詩.感覺上.二本書其實有脈絡關係.看完這本更理解另一本..只是主角不同.表達形式不同.但文學深度同樣厚實而令人景仰!...

  《笑忘書》读后感(三):遗忘记忆还是记得遗忘

  我在强大的文字面前根本不敢做评论

  只是像表达对那些2或3颗星的迷惑 到底是怎么把这么一本书评成跟青春小说一样的等级

  我只记得 看着书我共鸣着笑了 也共鸣的哭了

  哭不是因为难过 是因为原来真的有人能这样用文字刻画万象

  哭是因为有时候真的太无奈了 不是悲伤 只是无奈 还有自卑

  所以最后只剩下诗歌

  看着书我想起来了一些已经忘记的事 却也好像忘记和丢弃了什么

  可悲的垂落,看着翻黄的沙滩。。。

  《笑忘書》读后感(四):遗忘与背叛

  有时候, 冥冥中自有天意。在图书馆游荡时,一先一后的找到了两本书:米兰·昆德拉的《笑忘书》,和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作家昆德拉想说遗忘,革命家伏契克却在命不保夕的时候写出这些抗拒遗忘的文字。作家想通过《笑忘录》来诠释个人的遗忘,革命家蘸着自己的血,写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心声和经历——为了大多数情愿牺牲自己。看似南辕北辙,实际上,二人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了忘却,在纪念。

  关于遗忘

  遗忘,是人的天性。《寻找无双》这部政治隐喻小说里,小波说记忆就像一个筛子,把一切不愿意记住的都漏了下去。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天性呢?在普通的凡尘生活的日复一日中,我们一直在追寻所谓快乐,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个人的记忆还是集体的记忆,充斥其中的,总是这人世间的磨人的琐碎;而我们的现时和或未来——将来也总会变成记忆的——也总归由这些可预见的磨人的琐碎填充而成的。那么,为了让这被历史的重担和现实压迫的心灵得到休息——哪怕是因逃避、自造而得来的虚幻的休息,我们有选择的遗忘了那些占回忆大部分的痛苦。就连仅存的那么一点看似美好——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我们也谨慎的为之披上一层橘黄色的浪漫光芒。《笑忘书》里,塔米娜背离祖国,父母摒弃了她,哥哥也与她断绝了关系,丈夫在与她的流离中因病丧命,让这场本来是双人的苦命鸳鸯戏,变成了塔米娜一个人的独角戏。为了生存,塔米娜在酒馆做招待,为了保住自己仅存的那一点记忆,塔米娜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成为了一个彻底的listener,一个人见人爱的listener。在这个每个人都拼命的对别人说:“我·····”的时代,肯默默而专注的做一个诚恳的listener是非常难得的。作为一个合格甚至是超值的倾听者,塔米娜一直在坚持,坚持联想,现实的每一个细节都让她不自主的联想起丈夫,这种联想让她感到安慰,至少表明她还没有完全忘记。她坚持回忆,从每一个细小的事物中忆起,坚持做一个安静的listener,礼貌而又专注的面对酒客们的滔滔。

  雨果——遗忘的推手

  在雨果眼里,塔米娜是这样一个人:很好的listener,背井离乡的寡妇,拥有她国的不幸经历,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女人。塔米娜的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雨果。他想占有她,不仅从肉体上,更要在精神上。可是,塔米娜在看他时候的眼神是那么空洞,那眼神像是要越过眼前的一片造成阻碍的森林,以望见森林尽头的自己的爱人一般。这让雨果很痛苦,没有自信。尽管内心如此的虚弱,雨果仍然不能控制在塔米娜面前的滔滔不绝,他讲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计划,自己的琐碎,自己的无助,看到塔米娜在盯着他,他感到安慰,看到塔米娜空洞的眼神,他又想问是不是你根本没有在听我说什么。他感到生气,可是很快他就习惯了这种“对牛弹琴”,他想,至少塔米娜现在坐在自己面前,这就比什么都重要。陪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强大的。在这一点上雨果是聪明的:日复一日的陪伴对于深刻的记忆,作用是毁灭性的。况且,即使雨果不存在,塔米娜总有一天也会遗忘,因为有时间,时间会风化一切。现在,正是这样,塔米娜觉得她的回忆越来越靠不住了,明明与丈夫共同度过了10个蜜月,但是有记忆的,只有8个,剩下2个不翼而飞,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样,这让塔米娜惊慌。她要把那本日记本拿回来,那上面记录着10个蜜月,完整的细致的,在家里的写字台抽屉里。她请求去布拉格的朋友帮忙带回来,满怀期待,朋友的计划取消了,塔米娜转而失望。雨果自告奋勇要去布拉格取回日记本,前提是,塔米娜不要再用那种空洞的眼神看着自己,可他不知道,如果塔米娜真的可以不用那种空洞的眼神倾听雨果,那她就不需要那个日记本了。

  事实上,最后,塔米娜做到了,她永远的把日记本连同日记本上记录的一切,统统忘记了——她成了雨果的情人。

  为了忘却的纪念

  77年前,鲁迅先生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是小学时候课本里的一篇课文,当时作为孩子的我,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忘却,即便有一个温柔的女老师给我们讲解中心思想。现在醒悟了:先生是用自己的理性强自压抑悲愤之情,“调侃”的语调,正话反说,为倒在屠刀下的左联作家作悼文。先生的初衷,虽然是想通过这文章唤醒人们的对已经牺牲2年的作家的悼念,可先生的这句“调侃”——为了忘却的纪念,不幸一语成箴,多年过去了, 对当初的一切人们早已忘记,先生的这篇文章,真的成了开启记忆闸门那道忘记之锁的钥匙。如果说,鲁迅先生是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悼念自己牺牲的战友而作《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么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则是一个将死之人提前为自己做的悼文:“永远不要让我的名字同悲伤连在一起。……我为欢乐而生,我欢乐而死。”“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

  然而,所有一切为了大多数人牺牲的,最终也会被那些大多数忘记。作家揭示的问题,其实是革命家身上已经应验的现实。当庸众们在残酷的洗脑训练中练就了筛子思维,总有某些人在夹缝中为革命者塑立思想的雕像。

  但是,革命者已经成为雕像(请允许我引用伏契克的“雕像”一词),不朽的雕像不会被遗忘,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压迫、愚昧和反动,他们就会成为旗帜,引导我们用血肉冲破围墙。

  该记清的总要记清,即使痛苦,也要记清,因为忘却只能让罪恶更嚣张。

  在这个让人不相信的时代里,请相信,总还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相信,他们,是这个社会重生的内核,是我们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

  《笑忘書》读后感(五):向前走,向后看

  

疫情期间一则《后浪》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企图拉热度的宣传片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庄重威严的“前浪”,语重心长的感叹时代的美好,感叹着年轻一代优越的生活条件,鼓励我们不顾一切的向前走。前浪们备受振奋,后浪们嘘声一片,“后浪还没掀起来就单单被越涨越高的房租拍在沙滩上了”。自农业革命起,人们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未来,期待着现在进行时的苦难变现成一般将来时的美好,这种期望压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这让我想起了《笑忘书》中穿过苹果树的胡萨克的声音:“我的孩子们,你们是未来!孩子们,永远不要向后看!”。我们坐在木筏上顺流而行,却面朝后方。不断记忆,也克制不住遗忘。

《笑忘书》出自20世纪伟大小说家之一——米兰·昆德拉之手。采用“多声部”叙事,用他热爱的变奏曲的形式串联整个小说。贯穿捷克历史,书中故事围绕作者本人认定的主角塔米娜寻找“失落的信”展开,她倾听的故事是自身故事的变奏,在对丈夫的记忆与遗忘的余音中共同组成生命的哀乐。这是一个涂满浅蓝色的世界,关于主人公塔米娜,关于记忆与遗忘,关于天使和边界,关于在马背上的死亡。而作者在法国的塔楼高处极目远眺,“这是一部关于笑和忘的小说,关于遗忘和布拉格,关于布拉格和天使们。”

一、 向后看我们离死亡无限近

“塔米娜在一个木筏上漂浮着,她向后看,她只向后看。”

塔米娜,三十三岁,在欧洲西部一座小城里工作生活,是来自布拉格的高个子美丽女人。塔米娜在一对夫妻开的咖啡馆工作,来这的客人几乎都认识她。她每天站在柜台后面,听人们讲述着过去的、现在的故事。几年前塔米娜和丈夫非法离开波西米亚,走之前把私人生活的的档案寄存到了塔米娜的婆婆家,去世公公的一个书桌的抽屉里。在国外,塔米娜的丈夫病倒去世。时间的威力太大了,丈夫的轮廓在塔米娜的记忆里渐渐模糊,她仅剩下了丈夫护照上那张完全不像他的照片。她想要回留在婆婆家的相片和笔记本。

通话中婆婆冷漠的拒绝了塔米娜的请求,这让塔米娜越发绝望。丈夫的死亡在她的四周建起了高墙,在高墙内她不停地操练着,努力想象丈夫的轮廓,在轮廓里慢慢填上他的身上的种种细节。但是所有的努力都在表明,丈夫的形象已经无可挽回的离她而去。笔记本里,有属于他们的十一个假期的记忆。笔记本是过去的肉身,支撑这塔米娜的精神生活。她请求好友皮皮在蜜月旅行去布拉格为自己取回笔记本,和雨果用性爱作为交换使他愿意去布拉格。可是终究破碎了。皮皮厌倦了自己的未婚夫德德取消了蜜月旅行,雨果在得到塔米娜的性爱后悲伤的认识到她精神世界的封闭并气愤地表示拒绝前往布拉格。最终信件,只是转移到了塔米娜父亲的手中。

塔米娜在与雨果做爱时,依旧进行着精神的操练。她一点一点地用丈夫的每一部分替换雨果的身体,她尽力回忆着他们的十一个假期。丈夫的脸突然出现在衣柜的白壁上,塔米娜闭上眼继续着回忆。这场性爱的交易注定是失败的,当精神成为停滞的孤岛,那么“与时俱进”的肉体便一文不值了。在与雨果争吵之后,她意识到自己再也会想不起丈夫的身体。她再也没往布拉格打过电话。

“倘若摇摇晃晃的回忆的建筑像搭建不稳的帐篷一样倒塌,塔米娜就只剩下了现在,这个无形的点,这一缓慢地向死亡迸发的虚无。”

二、 向前走我们站在边界迎接死亡

塔米娜失踪了。

她被开着红色跑车的年轻人接走了。年轻人说她因错过而遗憾,因遗忘而愧疚,因过去无法挽回而虚空。他说服她离开寻找新的地方,遗忘她的遗忘。这句话看起来有些奇怪,我暂时把它理解为忽视已经错过的事物的价值,减轻在未来的痛苦。

乘船来到岛上,塔米娜发现除了自己在岛上生活的都是孩子。他们住在白色建筑的集体宿舍中,拥有他们独特的生活体系。孩子们分成几组生活,分别以老虎、松鼠等命名。在浴室里他们赤身裸体,轮番洗手如厕。塔米娜尽全力习惯裸体的生活,利用大人的优势带领他们的小组游戏获得优胜,坦然接受孩子们的性侵犯。适应了新生活

这让我突然想起《人类简史》中的一段话,我们所谓的社会秩序不过是虚构的故事,我们相信“由想象构建的秩序” 并非因为它是客观的事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高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由此看来人确实是天生的变色龙,而虚构故事用越界和边缘化的生存恐慌教化着人们。那么这个倡导无意义的孩子国为什么会拥有秩序呢?为了游戏?为了快感?答案其实已经在前文展现——为了遗忘他们的遗忘,为了忽视过去的价值,为了成群结队的游戏继续向前。

塔米娜因为在一次游戏中自愿承认了失误被当作了叛徒,当其他队友不承认扣分的时候,她对现实的承认就成为了背叛。她开始被围捕,被当作牲畜一般困在被捕在网里。塔米娜在网中的挣扎成为了孩子们共同嘲笑的话题,成为了他们感情的纽带。所以这些孩子们一点也不坏。“她的不幸,不是因为孩子们的恶意,而是因为落到了他们的世界的边界之外。”当一个人突然从集体的幻想里抽离,那他的归宿除了顺服就是奴役。而他人惩罚这个人,让他痛苦,只不过颂扬幻想里的世界和世界的法律。那么当所有人将生活压在未来,回首的人就会被吞噬。

时间同样销蚀了孩子们对塔米娜围捕的兴趣,塔米娜又开始参加他们的游戏,她再也没有犯过错,同样也不再沉浸在孩子们的世界,她正好站在了边界线上。塔米娜日复一日的麻木的跳着格子,她身上背负的不再是回忆,而是时间的重担 。终有一天她决定逃离,跳入水中向远方游着,她不知道去哪里,剩下的只是生的渴望。但她最终只是在原地游动,她绝望地想在水中死去,在好奇的孩子们的围观下,塔米娜渐渐地从水面消失了。

当一个人或这一个群体站在世界的边界线上,他们面临的是否只有消亡了?

一九三九年第一批德国军队开进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陷落,不复存在;一九四五年俄国军队进入波西米亚,捷克被重新称作共和国;一九四八年二月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在捷共领导下胜利地粉碎了资产阶级反动派企图颠覆人民民主制度的反革命阴谋;一九六八年布拉格之春进行到高潮后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告终,民主化进程在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

我一直认为与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命运都在它的市民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国家也是。捷克的支离破碎,在虚构人物塔米娜身上得以展现。被强迫灌输别人的故事,被强迫着向前走,被强迫相信未来,被“未来”压到喘不过气。想要回头寻找美好时却已经挣扎在了时间的洪流里消失。

七章的变奏曲我只选取了其中三章,只讲述了塔米娜的故事。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作者认定的主人公,还因为仅她一人以死亡集齐了所有人的哀伤。以书中的顺序写不免赘述。她徘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她是作者写出的的人物,是作者,是作者多年离开的土地。战争看似打断了时间,但却加大了过去和未来的距离。作者是那个没有遗忘的孩子,谦顺的用记忆生活。而习惯遗忘的孩子心系未来,对刚开始游戏的孩子说,“孩子们,永远只向前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笑忘書》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