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告白》是一本由[日] 三島由紀夫著作,木馬文化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180元,页数:2002-1-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面的告白》精选点评:
●多好的書名,後來就被用爛了⋯ 掀桌
●24岁喷薄而出的坦诚,极度敏感和自我审视的习惯真是写作的天资,可惜被翻译水平堪比谷歌翻译的译者给毁了,读的时候,感觉汉字在我眼前破碎成渣
●評價無能,因為不知道讀到的是不是作者想表達的。
●性慾、暴力、死亡、孤獨...愛著的人是同樣性別的又能怎樣,同性戀也有悸動、妒忌、肉欲,憑什麼要遭受異樣的眼光甚至歧視!我們那麼孤獨,活在這個世上更要保持孤獨,若不能肆意去愛,那這一生也過得太過辛苦。這個翻譯是真有夠爛的。
●一个无法自我认同的同志的内心独白,读起来又哲学又意识流
●不在我认知里的震撼,刚开始不适应这种翻译,读顺了之后很有味道。
●想象力丰富、gay?双性恋?
●真是人間失格
●很庆幸自己性取向正常
●比我还纠结的三岛让我十分心安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一):假面的告白与肉体的诚实
我先看了《假面的告白》,然后才看了《禁色》,这样的顺序,刚刚好是三岛由纪夫的世界观和他的幻想。
希腊式的肉体美,是纯净的,没有其他能够掺杂于其中,就像电影《塞巴斯蒂安》一样,男性间纯净的健康的恋情。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二):面罩下的我
虽说这是一个同性恋的告白,但是这位男同志却想体验异性初恋的感觉。然而主人公脆弱的内心,无法承受相爱结婚养育子女的后果,最终放弃了她。主人公的同性恋告白只有他自己知道,而我却认为这个事他外祖母对他畸形关心产生的一种恶果!我想主人公一辈子都会虚伪的活着不把他内心真正的东西体现出来。但是内心那原始的欲望却不断改变他的生活。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三):能忘就忘掉吧!
难道要回到瞪大家畜一样的眼睛,主动搭讪相互问候没事吧?没事吧?的百姓中?2,讥诮是为了遮羞。3,我没能轻声附和一句,我的心所受到的沉重打击,让自己也感到惊讶。她宣告离别的话语,告诉我眼下幽会的惘然,揭示出这不过是眼下喜悦的假象,摧毁了以为这是天长地久之物的幼稚错觉。即使没有离别的到来,也不会允许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总停留在这种状态的,从而也击碎了另一种错觉,我痛苦地醒来,为什么我们被刻以必须改变一切,委一切于颠沛之中的奇怪义务呢?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四):我這本的翻譯是沈時雨
雖然也有古怪之處但還是可以搞定。
或許由於三島的生平
太容易用沉痛悽慘陰鬱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作品
我不知道
而且也不願涉入太多
沒有任何要研究這個人的意思
人就是這樣
沒有很想理誰的時候
就不會去理誰
如果誰是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什麼的
我也不會理他
他對於清廁夫的描寫很性感
那是啟蒙
也是全書的重點
還有扮裝慾
三島展現了一個賤貨最三八過死無人的表演形式
而這是他的自戕型態的幽默
認真的人並沒有輸
只是不甘心被當成白癡而惱羞成怒且羞辱
那才是沉痛的本質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五):极端自恋
三岛曾给著名精神医学专家式场隆三写信。而信函的内容,则是三岛告诉那位从不曾谋面的精神病专科医生,随信寄赠的《假面自白》中有关同性恋及其他主要情节,“全都是我亲身的感受和真实的叙述”,对于自己内闭式性倒错越来越“背离正常的方向而感到苦恼”。
而这本书里他其实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美学观是反社会、反理性的、逆社会潮流的。甚至极端理智的暗示了自己家庭背景所造成的他对“强者”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弱者”的定性,性倒错,或者说同性恋——这种性向的原因完全符合王小波的一种错误理论:“同性恋是异性恋建构失败的结果,于是同性恋者贬低自己(注意这里的“贬低”明显指向女性化),于是同性恋者有受虐倾向。(这里隐含着——女性都有受虐倾向,和男同性恋者以受虐来补偿性身份建构失败——两个错误推论)”(君侬)
自得于歌咏强力的美,沉浸在个人虚幻世界。与其称之为同志小说,不如说是自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