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玩偶之家》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31 01:55: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玩偶之家》读后感摘抄

  《玩偶之家》是一本由易卜生著作,書林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180元,页数:200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偶之家》精选点评:

  ●娜拉走后怎样.

  ●海尔茂史诗性的展示了什么叫做翻脸比翻书还快。 他但凡有一些思考间歇,我都不觉得他虚伪的如此彻底。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主妇的经济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即使面临情感破裂也不愿做出分开的决定,而娜拉之所以可以在那一瞬间做出决定,其原因看来是在偿还欠医疗费时所获得的生存技能与生活自信。没有磨磨唧唧的纠缠,反让男子屈身求和,如此爽快,也真让人觉得痛快。

  ●首先,我是一个人 娜拉出走本就有意义,何须赘言出走以后现实种种,痛诉冷酷世界与脆弱女人,抹去最后一点希望之光呢……哎!

  ●早点勘破也没什么不好

  ●我觉得也许时代不同对人物的性格层面和道德层面的评判也会不同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部戏剧确实也很犀利的反应出了当时时代的"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在看全书的时候我脑中一直萦绕着前言中恩格斯的一句话"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由于男性在家庭中的经济主导地位,导致自然而然的女性地位降低,甚至是对于她自身而言也认为习以为常,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也一贯抱有一种期待奇迹发生的消极而侥幸的心态,在我看来这也是特别可悲的一点,当然这其中也体现出了作者对待这一社会问题时的思想局限性.最后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离开,而对于那样一个时代来说,并不是选择远离即能解决问题,通过公共劳动使女性与男性重新获得平等,才是更加积极的做法.

  ●每次看完都觉得遍体生寒,我真的没有用甜言蜜语掩盖的伪善与自私么?

  ●希望你爱的人,愿意保护你的天真:奇迹中的奇迹

  ●看了这么些年的名著简介,终于看了。和印象里不太一样

  ●娜拉内心OS:“玩偶?男人我可去你吗的!”

  ●我们的社会至今仍在以另类的眼光看待这个故事。他们纠结于出走后娜拉会遇到的麻烦,以为点明了个中真谛,却不懂留下后的生活对娜拉意味着什么。 ——走啊,为什么不走?

  《玩偶之家》读后感(一):语言风格,内容呈现胜过其要表达的价值观

  因为Sarah她们戏剧社要演这个剧的英文版。我就在Kindle上花了1.99买来看。英语翻译易懂。因为都是对话,有冲突,有性格,非常立体,代入感很强。感谢Sarah让我能够打破拖延的束缚,很快就读完这本书。只是,对于最后的结局Nora的突然转变,我有些不能认同这是一种觉醒。不如说是一种破碎吧,对丈夫期望的幻灭。

  《玩偶之家》读后感(二):林丹夫人是未来的娜拉

  随着故事尾声娜拉出走,离开在女伴年前引以为傲的生活真是打脸,而林丹和前男友的对话也渗透出生活艰辛下的他们又有怎样一种嘴脸面对现实,谁的内心原来不是天真?痛苦的生活现实逼得他们面对自己,想要舒服一点的活着为了什么人什么事。林丹夫人和前男友就像另一个时空的娜拉夫妇。大家都是市侩,但唯有爱才是人们得到温饱以后更加不满足的奢侈。

  《玩偶之家》读后感(三):对女人的启示

  在玩偶之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女人首先是一个人,像男人一样的人,然后才是妻子和母亲。

  做一个经济独立不依赖别人而活的女人,做一个有主见的女人,而非男人玩偶。

  《玩偶之家》读后感(四):没有平等,何来真爱?

  长久以来,我们都在费心讨论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但是作品本身的意义也不应被忽略。之前幸福的家庭生活,丈夫对娇妻的疼爱,以及娜拉希望以牺牲自己来换取的东西,其实都是幻象。只有在男人不再把女人当作是玩偶和物品,而能够把自己的配偶当作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的时候,真正的爱情、幸福的婚姻才是可能的。否则,只是一种功利性极强的物质交换关系而已,连诚挚的友情都不如。

  《玩偶之家》读后感(五):逃不出的玩偶之家

  每个人都出生在玩偶之家,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学会做父母之前都是把他们当做玩偶,只是任何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男孩子还好到了一定年纪父母便不再束缚,女孩子从出生到死去都是玩偶,开始是父母的,再是兄弟的,再是男朋友的,然后是丈夫的,接着是孩子的玩偶,可悲的不是他们把女孩子当做玩偶,可悲的是作为女孩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玩偶。可世俗如此,束缚的东西这么多,提线木偶身上的线太多,木偶跑不了,也没想想过要跑。我想像娜拉那样一个人离开,什么都不留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玩偶之家》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