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夫人》是一部由Mario Gas执导,Ermonela Jaho / Enkelejda Shkosa / Jorge de Leon主演的一部戏曲 / 音乐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蝴蝶夫人》观后感(一):一部极其傲慢而缺乏文学性的闹剧
我就是那个看到一半跑的~因为实在受不了,第一次看电影看到愤怒,第一次看电影中途离场,离开后跟另一位一起的朋友吐槽二十分钟!吐槽总结:
1.女主的表情~~~~不说丑不丑,老不老,因为大部分女高音在剧中都扮演比她们实际年龄小很多少女,也大部分都胖胖的。但是,不管是朱丽叶,还是露西亚,虽然演员容颜已老,但是表情和动作都努力做到少女形态。而这次,我只能用促狭来形容,真是用力过猛,面部扭曲,十五岁的少女啊!扭曲到恐怖!可能也有文化差异的缘故,我觉得演员都不知道一个收获训练的日本艺伎的气场和身体形态该是怎么样的,纯靠想象的么?后面的群演,哦,不,是配角,穿着和服,让我想到的是沐猴而冠。前面的剧也有亚洲面孔出现,在西方的故事中,但是不会这样出戏。
2.进一步想,普契尼这个剧是不是也纯靠想象的啊!对于日本人的描述也太符号化,脸谱化了,又或者是歌剧这种形式难道不适应东方故事?那种对人物复杂心理的细腻描述哪里去了?!我只能猜想是作者本身……充满傲慢的创作……
3.作为歌剧,这台词是什么鬼?!跟流水账似的,也许你会说这是现代题材,比较日常化,可是,也太没文学性了吧!第一幕那些对话我脑子里出现的就是“长城啊!你TMD怎么这么长!”也许后面有精彩的段子,但是我实在没有信心再看下去了。
4.服装,好吧,本来有点被海报里的服装吸引,可实际效果,感觉跟清水寺外那些中国游客穿的和服差不多~
发如此暴躁的评论,实在是不吐不快啊!也许是前两天看了《拉美莫尔的露西亚》,《茶花女》以后对比太强烈了
《蝴蝶夫人》观后感(二):感情充沛是一种天赋
经典就是经典,女主演也太厉害了!
哪怕她是一个46岁的阿尔巴尼亚人,我也觉得自己看到的是一个15岁对爱满怀天真,背弃了自己民族及信仰的日本少女…
感情充沛真的是一种天赋,要不然她何以做到那么大的感情跨度?
而且每幕戏都那么真,她每一次哭的时候,都是蝴蝶在哭。
最后自刎,也让我忍不住想,她这一生已经在舞台上多少次为爱死,而这一次,也还是真的再死一次…
如娜塔丽波特曼的课中说,动情的表演,肯定因为真的动情了,而这个主演肯定有一个情感的富矿…
其次,这个剧的感情递进真的是太有秩序,太有架构,太有逻辑了。
15岁的时候是如何爱的,嫁人的时候是如何勇敢与幸福,等待的时候如何痴狂,得知真相是如何崩溃。
为了嫁给爱情,一个日本少女心甘情愿跑到教堂改信美国基督教,何等勇敢;为了迎接归来的爱人,让仆人在家里撒满花瓣,因为想让他闻到春天的气息,何等细腻;为了不让儿子在阴影中活下去,是把他送走之后再自刎的。
那么多细节叠进,女主演的神情、动作完完全全传递出不同情感状况的表达。
她令我我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歌剧的魅力,(之前在现场,因为听不懂歌词,仅仅是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反而看歌剧纪录片有翻译,能够看到歌手在唱啥,能够感受到剧情的魅力了。
我也忍不住想,也许歌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真与直白?
现实生活中哪有人如此热烈、直白的表白感情,“我想死你(们)了”,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只有冯巩上春晚说的梗…是好笑的,不是深情的,但这样的句子,在歌剧中是被允许使用的。人们能够接受歌剧中的人物如此炙热的表达。
《蝴蝶夫人》观后感(三):歌剧的重口味……
《蝴蝶夫人》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作曲的三幕歌剧,我们熟知的《图兰朵》便是他的作品之一。《蝴蝶夫人》是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该剧以日本为背景,讲述了十九世纪末(个人臆断)发生在长崎的故事,女主人公巧巧桑,经历了与美国海军军官结婚时的甜蜜、空守闺房时的渴望、被抛弃后的痛苦,终以自杀结束生命。
歌剧,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歌剧表演将现实放大,以音乐来增强情感表现,以歌词来传达语言之美,既是写意,又是写实,不仅表现外在,更有内心读白。《蝴蝶夫人》故事情节简单,但演员唱功、演技堪称一流,仿佛不是表演,而是亲身经历,她们饱含深情,有时用压抑、缓慢的高音,来表达内心的幸福与美好;有时用高亢、爆发的歌声,来表达心中的期盼与苦痛。情到深处,如杜鹃啼血,令人动容。歌剧结束,女主角从舞台上爬起时,身体依然颤抖,那是源于内心的真实,是浓烈情感的喧泻。歌剧之美,在于处处皆情,若是习惯了这种浓重的表达,再逢其它艺术表现,则会嫌其味淡。希望歌剧不会让我失去电影。
就蝴蝶夫人这个人物而言,她有其悲剧的必然,从第一幕开始,她就被幸福冲昏了头脑,嫁给了美国军官,便背叛了家族与信仰,将命运押在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人身上,致众叛亲离,绝望自尽。犹如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因飞得太高,双翼的蜡被太阳融化,坠海而亡。无论遭遇幸福或是痛苦,都要理性面对,勿被太阳诱惑,也别被大海欺骗。
歌剧中展示了和服之美,巧巧桑鲜亮的红色和服,亲友们丰富的素色和服,与西方的脸孔,十分和谐,并无突兀。似乎感觉到日本和服比中国旗袍更具包容性,服装里也蕴含着文化,横须贺市的佩里塑像也许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