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卷一)》是一本由张五常著作,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港币100元,页数:2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解释(卷一)》精选点评:
●张五常的经济学理论非常适合法学的,其倡导经济学无数学公式化。而经济解释更是其思想的精华体现!
●“亚当斯密都没有用图表,我为什么要用。”
●需求,改变局限。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就是其开篇对科学,逻辑的强化。是我在思考上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些确实也是研究经济学最重要的基础,很可惜我大四才看到。不过来日方长,想补上的我一定能补上。
●只能算翻过吧。。。说实话,读这个还是需要一定的心力的。
●我的经济学启蒙教材:)
●人比较狂,书还可以。
●四两拨千斤之势。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一点就是张五常先生一直在强调逻辑这个事,很符合标题所说的科学,算是拨云见雾。
●张五常的观点,改变了我对经济学的看法,而这套《经济解释》无疑是他最重要的思想结晶之一。
●“科学不求对,也不求错,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刚读完卷一,看得懂又觉得没看懂,看完了又觉得没看完,深感自己经济学只学了点点皮毛。看这本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学过需求定律,我肯定会说,当然啊,大一不就学过了。但是如果现在问我,我会说,一直在学,但还没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去。“做学问要从最简单的层面入手,然后一层一层地加上变化”,深受启发,一个简单的定律背后往往千变万化。学问如此,凡事如此,最基础的概念,最基本的原理,最简单的基本功,却是最需要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和沉淀的。看一点,输出一点,不要急,这本书,我会读很多遍。
《经济解释(卷一)》读后感(一):又读了一遍
最新感想是:
1.把八卦删掉(或者跳过)要好得多,不过内容也少很多了。这本书很多时候都没有用足够的篇幅把道理讲清楚。
2.Steven的文笔实在是很差。对他的文字鉴赏力简直无语了(他自认为文字功底高超)。如果他的文笔好一些,这本书还值得一看。
3.负责任的说,对这本书被市场overvalued。秘密有两点:八卦+故弄玄虚(提出深奥问题又不解释清楚)。
4.此外有点腻歪一直jjyy数学工具的问题。杨小凯说了,用数学工具是减少思想传播的交易成本,吾深以为然。一个搞经济的不明白这个道理还一直唠叨,没必要。
5.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可以不读论文知道哪些理论不像看起来那样简单。
《经济解释(卷一)》读后感(二):理论虽浅,活用不易
一言以蔽之,张五常对需求的理解是在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为之前读过斯密的《国富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所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理论虽浅,活用不易,特别是局限条件的处理,需要相当程度的慎重。
《供应的行为》似乎要难一些,主要是之前没有读过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等书籍,所以,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只有囫囵吞枣地读过再说,也许需要连续读两到三遍才会由深入浅。
不过,《经济解释》的最后一本——《制度的选择》,对我倒没有什么挑战。毕竟,新制度经济学是我最熟悉的领域。
《经济解释(卷一)》读后感(三):“柏拉图情况”是什么鬼?
张五常的中文实在太烂,经常让读者感到费解。他在书中多次出现“柏拉图情况”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一直搞不懂,用网络搜索,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直到在卷一 第七章 出现柏拉图(V.Pareto 1848-1923)我查了帕累托的资料,才明白它说的是意大利初级经济学家帕累托,所谓的柏拉图情况是指帕累托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有的地方称之为帕累托改进。
想到此,我对张五常的这套书有抱怨,他的翻译经常与中文熟悉的译法有诸多不同,希望大家注意辨别。
除了柏拉图情况,会让人以为说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之外,贝加、艾智仁、佛利民、戴维斯、高斯、嘉芬、布格南、史德拉丶史密斯、森穆逊都让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航海王里香港出版的名字就和大陆与台湾有很大不一样(前面是港翻,后面是浙翻):鲁夫是路飞,索隆是卓洛,杰克是香克斯,山治是香吉士,娜米是娜美,托拉法尔加·劳是特拉法尔加·罗,唐吉诃德·多弗朗明戈是堂吉诃德·多佛朗明哥。【想到粤语与普通话的巨大差异,这说明香港的说法和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会有巨大不同,虽然我们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样事物,同一个名词】。
《经济解释(卷一)》读后感(四):静默ing,思考ing
本书的特色在于追究经济学原理中各基本结论的概念基础和运思过程,不像一本普通的教材,着重于让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些结论。
说实话,本书不适合做经济学的第一本书:
-1-在没有建立概念框架的情况下,所谓探究原理的根本无从谈起。比如说需求定律,再没有供应概念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理解为何一些教材中所谓的均衡概念(剪刀理论)是有问题的。在没有一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概念的情况下,要深度讨论需求定律的影响因素(比如全面均衡和局部均衡)是不可能的。
-2 -张五常的讲法是一种洗脑式的讲法,没有任何概念的人容易受到他思维的限制。他的通用方法论和很多推导都是偏激和极有问题的(需要专文详细分析)。
-3-他提的问题很好,有启发性而且很深刻。但是他说理很有问题,既有思维上的问题,又有文笔上的问题,整个分析跳跃而不严密,很多时候看他说还不如自己想来得快。
本书的优点:
提供了思考的起点,哪些问题是最根本的但是有问题的。
适合人群:
喜欢独立思考并从中取乐的。
不适合人群:
只想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中的结论作为工具的。
《经济解释(卷一)》读后感(五):孜孜不倦的“布道者”
我们不是伊甸园里的亚当或夏娃……
我们也不是智窍未开的混沌……
文明的种子在我们脱离母体时,就已种植入我们的灵智中,所以我要说,我们都只是继承者,传播者,或者拓展者。
我喜欢张五常有限制的狂妄与无限制的谦逊,如同牛顿对胡客说,“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面对真理的汪洋,短暂人生的所有辉煌恐怕也只能集中在偶然于沙滩发现的漂亮贝壳。我们自然为自己幸运的成就骄傲,却依然会因为对汪洋的无知而低头。
曾经为不甘于成为“公司体制”中的一个零件而焦躁,而今却憧憬着有一天能成为经济帝国大厦的添瓦者。要知道,能添上一块不被后人抛弃的瓦片是何其不易的事情,所以,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够“布道”……
五常前辈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添瓦者了,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他的瓦片很有传世的可能;但令所有对经济帝国大厦感兴趣的人来说,他不仅仅致力与他自己的瓦片,更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瓦片的制作工艺,将他的个人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
所以,我为他的经济解释起了一个别名——孜孜不倦的“布道者”。
。S。同样,其实我也不会建议完全没有经济学概念的人来阅读,但是这又确实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省略思考时间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