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历史三调》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25 03:55: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历史三调》的读后感大全

  《历史三调》是一本由柯文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3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三调》精选点评:

  ●海外学者也许是受意识形态和体制的约束较少,在对待历史时,视野相对开阔许多。论著从不同群体、视角以及心态出发,探讨义和团事件在各个时空中的历史记忆和评说,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多的、多层次的发散思考。一本难得的好书,也许,它能改变我们一些固有僵化的观念。

  ●耳目清新

  ●历史确实是太难有定论了,就像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我觉得一千个历史学家眼里也可以有一千种历史解读。而且这里还有不同的学术取向,中国史学重考证,关注事实、制度。西方学者重理论,时常能有些卓见。这两类根本无从比较。而且前者庸手也不致有大错,后者要是功底不扎实,那就真心是哗众取宠了。看国外史学家的一些观点,真心刷新三观。历史作品都快变成文学作品了,尼玛也是一种悲剧。

  ●框架真好啊!我怎么早不知道,不然毕业论文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而且他在最后的态度也很好,“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事实必定比人们想要相信的历史实情更有价值,这种观点本身也许只是一个神话。需要谨记的是,许多不同种类的价值(如道德价值、知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和某种关于历史事实的定论对某些人而言很重要,但对其他人而言也许就不那么重要了。”历史学家的任务是调解历史和现实。

  ●翻过

  ●很惊喜,我非常喜欢柯文思路进展的方式与论述笔调,充满灵气,对史学本身的思考足见积铢累寸之功,涉及社会学、传播学的论述也非常在点子上。结论总是可以忽略的,不管历史是否存在“事件”、“经历”、“神话”这三个维度,柯文仍在提醒我们所谓事实与真相的多面存在。柯文的思考风格是我偏好的“触类旁通”式,非常熟稔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倍感亲切。

  ●有阉割,柯文的立意很不错,将义和团运动的解释做成一部历史人类学的著作,结构也很清晰。但是第一调的“事件”实在太单薄了,站在周锡瑞成果的鉴赏太过明显了。第二调“经历”引用的史料和史实太多,第三调“神话”之名,总觉有些不妥,因为整个部分都是在叙述后来者对于义和团的构建和解释,用“神话”显然就不妥了,毕竟其褒义太过明显了。

  ●已笔记。

  ●多年误用……

  ●很棒

  《历史三调》读后感(一):只看了个开头就满头冒汗了。

  书还没全看完,只看了个开头就满头冒汗了。

  本来是忠文兄向我推荐的,

  好不容易找来,初翻之下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只看前言就已经让人感觉其思想的深度,

  没舍得看完,留着慢慢消化。

  柯文的其他书也应找来读一下。

  《历史三调》读后感(二):谁的历史和谁的历史观

  正文内容并不长,不过从261页到389页,浩浩荡荡的引用标注来看,这位西洋学者很是下了一番心血!

  其实,作者并没有强加一个所谓正确的历史结论的问题,而是通过对于“义和团”这一存在的历史事实,从三个角度来剖析如何看待历史。其实并不在意西方学者的论述,更在意的是这种论述方式。由此而言,历史,作为一个时态名词,如何成言成书的过程,我们应该加以慎重看待。历史是伟人的还是人民的?看来怎么也不能拿出一个准确地答案,其实根本就没有答案!就看为那个利益集团服务罢了!我们只是历史汪洋中的水一滴!

  《历史三调》读后感(三):一声叹息

  记得以前读《圣经》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要从书的本身念出它本身的含义,以经解经,绝对不能念提炼解读后的《圣经》。否则,很容易误读,错解了本意。

  《圣经》毕竟还有一本书在,读历史就会很悲伤。基于事件,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解读,而实际上,此后历朝历代,人们会按照自己的见解去重塑过去。因此,读历史,不仅是在读某一个时代,而且是在读此后的很多个时代:影响、目的、解读。

  有时候念着念着,自己也会很迷茫。所有的事情究竟是隐情,是真相,抑或是幻象?虚空的虚空,隐情早已随着逝者进了墓穴,寻求真相又太过渺茫,幻象却张扬宏伟又浮华易变。

  所谓三相,都是实相,也都是虚相。

  《历史三调》读后感(四):2002年柯文访谈录

  2002年的一期《史林》柯文访谈录中的一段

  问:周锡瑞的《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于 1 987年出版后 , 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 并获得费正清东亚历史研究奖 , 你为什么还要倾注那么大的精力来研究义和团?

  柯文答:周锡瑞教授已经写了一本很好的有关义和团的书 , 许多中国的读者们很欢迎 , 你为什么还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再写一本有关义和团的书 , 对 , 我也再写了一本有关义和团的书。 我一看到这个问题 ,就感到奇怪 , 中国有一百多个研究义和团的历史学家 , 却没有人说已经很多研究义和团的历史学家 , 为什么要再加上一个呢?

  问题本身太弱智了,好在老爷子圆的漂亮

  《历史三调》读后感(五):历史是什么?

  一个人的亲历记录是历史的真相吗?

  一件传下来的历史叙述是历史的真相吗?

  我们看到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历史的还原吗?

  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述是对历史的还原还是重塑还是扭曲?

  现在看历史和过去经历的历史和将来对待这段历史有没有相互产生逻辑因果?(过去的历史影响着我们,我们的观点左右着对历史的叙述,现在的认知又影响着将来)

  一段历史对个体而言它可能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宏观来看,它可能影响了家族、民族、国家、人类的命运,更深远的看,还对将来产生着某种意义的作用力。

  这本历史三调,通过对义和团事件的三维(事件叙述、经历记录、神话演绎)叙述,试图客观地展示那段轰动全球并对清政府和中华民族产生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用不同的视角,帮助读者了解一段历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历史三调》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