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在信封里的灵魂》是一本由朱生豪 宋清如 / 宋清如 编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精选点评:
●还有第二个温柔深情智慧正气天真热情如他的吗?只是不能细读——除了爱意,朱生豪先生对于生活况味,更有旁人甚至宋清如都很难领会的精准体悟
●是在故纸堆里发现的书,好便宜啊。当时买的真的是几乎不用钱。 不过,书很让人感动。 一个鲜活的人,一封封鲜活的书信。 细细玩味,才发现意味是如此深长。 才知道了原来还有一个宋清如啊 才真正想拜读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是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愿你好好好好好。
●爱情阿
●情深意长的当年,只可作为纪念用以慨叹。
● “对于见面,我看得较重;对于分别,我看得较轻。这是人生取巧之一法,否则聚少离多,悲哀多于欢乐,一生只好负着无尽的债了。”前半本看的很好,后面越看是越酸了。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羡。 —————— 纸上洒了几滴水,当作眼泪。 ———— 这里安眠着一个孤独而又古怪的孩子。
●世上最会说情话的人。
●信封裡的靈魂 le souvenir est le parfum de l'arm
●( ; ; )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读后感(一):尘封的书
是在故纸堆里发现的书,好便宜啊。当时买的真的是几乎不用钱。
不过,书很让人感动。
一个鲜活的人,一封封鲜活的书信。
细细玩味,才发现意味是如此深长。
才知道了原来还有一个宋清如啊
才真正想拜读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读后感(二):书信时代的回音
其实我是最爱读书信集的,我最爱的书的目录当中书信集包括以下:
《雪鸿轩尺牍》这是清朝还是啥朝代的书信集了。
《Lord Chesterfield's letters》18世纪一个绅士写给儿子的信,内容其实很无聊,就是教育小朋友应该如何应对这个社会,但是口吻很有趣。
其他应该还有,我不太记得了,这本其实我不会太多提起,应为类似的书籍总是私人化了一点。这本是最最私人的一本,其他可能还能在大庭广众读一读。
读着类似的书,也会让我想起亦舒的一本小说,名字不记得了,就记得主人公不会同别人交流,她只是写信,写的也不是具体的事情,但是那些点点滴滴的信件最后交代了她的一生。亦舒的言情那么多,我只记得这个情节。
我只是觉得,读此类私人信件,大概相当于看八卦,但是这算是贴身肉搏的一种。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读后感(三):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阳光明媚,窗外的鸟一如既往卖力叫着。继续读《寄在信封里的灵魂》。朱生豪真的就像他自己说的,是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生命的空虚和无聊沉淀在他的骨髓里,如惨雾般裹着他。不过,他比巴乌斯托夫斯基笔下的安徒生幸运,不必永远生活在对爱情矛盾的想象中。一缕清光照进了他"生锈"的梦里。 如果这些信札在文革中被焚毁,后世的人们面对他的坟墓时,又怎会知道这里长眠着一个何等多愁善感的灵魂? 那墓中人在活着的时候体弱多病,嗜糖如命,终日愁肠百结,甚至阴郁地幻想过用大斧将自己劈成两半。后来,爱人的柔情让他的心灵沉静,翻译莎剧让他获得了永生。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读后感(四):我看了记录还没有看到这本书
中午看了朱生豪的记录片
于是非常想看这本由她夫人编的书信集
中国第一个翻译出莎士比亚全集的人
佩服
而最佩服 以及心痛的是
他的译稿 被日本人完全烧毁之后
他在痛心了一夜后,
有勇气重新坐到桌边,重新从头再开始翻译。
要是我,绝对没有面对的勇气,只有逃避了再逃避,麻痹再麻痹。
谁知道
第二次快完成的文稿,
又一次 被日本人毁了。
他仍旧从头来过。
真的。我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勇气以及毅力面对这些。
钦佩。
另外一件
他竟然一直都很痛苦 很自卑
一直在艰辛地翻译莎士比亚戏剧
不断被外界干扰 看不到尽头 没成就 没自尊 没钱
突然想到
怎么连他如次一个伟人
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有这样的痛苦 有无止境的渺茫感
原来人都一样 多多少少
走在路上 却无法确定 是否前面的路 有我们所期待的
还是 我走错了路?
走的这条路 是否是正确的路径
还是 有更加捷径的路可选?
让我想到一部电影(竟然是科幻片)里的一句话
我不管你信仰什么,相信它。
(I do not care what you believe in, but believe it.)
于我 有一针见血的力量
一直在道路上徘徊 以及质疑的我
没有安全感 没有信仰
不停地张望 前、后、左、右。
到底哪条路最好?
害人的完美主义 以及过分挑剔
是时候去摒弃了。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读后感(五):爱的落款教育
以前觉得最骚逼的落款是民国四大骚包之一徐志摩给陆小曼的一封信,没记错的话叫「你的欢畅了的摩摩」。而我们同样多情早死的朱生豪同学则是以天马行空多变的落款取胜。
徐志摩有「摩摩」,朱生豪不仅有「朱朱」还有「朱生」、「朱儿」,徐志摩有「你的顶亲亲的摩摩」,朱生豪有「顶蠢顶丑顶无聊顶不好的家伙」,徐志摩词穷了,可朱还有“你脚下的蚂蚁、villain、黄天霸、伤心的保罗、快乐的亨利、丑小鸭、你所不喜欢的人、朱朱和我、吃笔者、阿弥陀佛、lucifer、米菲士都非勒司、和尚、绝望者、爱丽儿、朋友、蚯蚓、老鼠、淡如、专说骗人的诳话者、堂·吉诃德、弟弟、兴登堡将军、鸭子、罗马教皇、厌物、伊凡叔父、子路、魔鬼的叔父、友、金鼠牌、朱儿、第格多、伊凡诺维支叔父、无赖、虫、弟朱朱顿、找不到阳光见不到一张亲切的脸的你的绝望的朋友、红儿、老弟弟、元始天尊、big bad wolf、岳飞、傻老头子、哺乳类脊椎动物之一、吃笔的家伙、多多、厌物、小物件、饿鬼、不好的孩子、臭灰鸭蛋、朱儿、阿二、你的兄弟、也也、冬瓜、二毛子、叽里咕噜、阿米巴、伊凡·伊凡诺薇支·伊凡诺夫、牛魔王、julius ceasar、淡如、卡列班、波顿、魔鬼、一个臭男人、其妙、shylock、豆腐、常山赵子龙、空气、朱大叔、你的靠不住的、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小物件、鲸鱼、不好的孩子”
深藏功与名。
:闲极无聊根据95年东方版本236封书信整理的落款。并对照03年社科院300余封版本略有补充。他爱的那么多我必整理的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