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是一本由Benjamin Graham / Jason Zweig著作,HarperBusin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22.99,页数:6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精选点评:
●Value杂志《智慧型股票投资人》
●简直太棒了。终于明白之前自己觉得匪夷所思的种种概念——人人都能(应)投资股票/不盈利公司还能上市/不盈利股票还能涨/公司估值能上天/股市赚钱很容易——真的就是各种不靠谱。Graham 行文严谨,外加史料详实;Jason Zweig 的评论则画龙点睛,结合了99-00年科技界泡沫破裂的许多例子,十分易懂。我觉得就算不看 Graham 的论证,只看 Zweig 的评论都能受益良多。
●Mr. Market
●终于把这六百多页刷完了; 好多次把我从语言学论文里解救出来; 数字再复杂也不复杂,有解比无解让人觉得轻松; 每节comment的第一段都很有趣,难道是在说什么学科上升到最后都是哲学的道理。
●第二遍,神作
●收藏电子版. 读完江苏老版
●舉的例子除了IT股熱潮都離我好遙遠
●的确是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希望我能好好付诸实践!投资经典书籍的温故计划也告一段路,接下来还是要回归我的健康传播本行里来!
●好无力。。真的只是个framework...等我真的偷鸡了再说吧.......
●我读完了。 真的很厚。 实践吧。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读后感(一):真知灼见不会随时间褪色
真知灼见不会随时间褪色。另外Graham文笔非常生动,读起来兴趣盎然。此书为2003年的修订版,Jason Zweig根据Graham 1973年所著的第四版,在每章后加以评述。此评述和Graham的原文相比还是浅薄的,时间有限者可以跳过不看~~
注意看附录!附录内容也相当精彩!
再次感叹一下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不会被时间埋没的!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读后感(二):门外汉只看结论
作为投资门外汉,对金融市场不甚了解(更别说会主动行使股东权利)的人来说,只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翻翻结论看看,怎样做一个防守型投资者(书中另一半是写给进取型投资者的):
1、长期持有。
2、同时持有股票和债券。
3、股票选择多样化。
4、买指数基金。
5、公司过去的辉煌不代表将来。
6、如何选择股票:
a) 要有足够规模,〉$2billion
) 要有强的经济实力,资产>2*债务
c) 收益稳定
d) 看分红情况
e) 收益有增长,10年增长〉1/3
f) 适度的P/E, <= 15*ave(过去3年收益)
g) 适度的P/B, <1.5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读后感(三):过程远比结论重要的多
最近看了些关于这书的评论,大致都是:此书中格雷厄姆的思想大致可以归类为两个,一个叫市场波动,一个叫安全边际。话虽如此。。这是一本古老得不停再版的书,里面说一般投资原理,多数人都知道了,呼喊着说“老子要学价值投资”,翻掉专门的那两章去看结论,有用么?
那这书看什么呢?这书说的一般投资原理,精彩之处在于,整本书里,作者不停地告诉你,“不应该这样做”的原因。作者的智慧通过点点滴滴,通过一版再版传了下来,至于结论么,第一,作者书里很明确的表示过了,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暴富的书;第二,无论如何这书的年代也在三四十年前了。。
然后对于每章结束后Zweig评论的语气不满。Zweig不停地说教我,“不应该这样做”(的结论),然后抓几个反派人物出来做典型,没啥意思。告诉我不该做什么,并且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就行了。该做什么由我自己决定。认真通读下更好,得救之道在于此中-,=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读后感(四):无聊之极,有理之至
这本书与市场上流行的其他投资经典(如Peter Lynch的One up on wall street)相比语言晦涩干燥,辞藻里更透露着这是一本古老的著作。全书我觉得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忠言逆耳。
如果说要说本书可以汲取的硬知识的话,那就是注重一个公司的intrinsic value. 这是基本面分析的最基本的但也是最容易被现在的投资者所忘记的。
我们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符合作者对“投资者”的定义)整天嘴里不离各种均线、阴阳线、蜡、头、肩以及无数种指标。这就像一篇经典的名著被不断地用各种句式、语法肢解的七零八落。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忘记了我们做的事情的最本质的东西。股票这个东西本来在经济学里就被分类在储蓄这个门类下不是么?
另外我觉得作为一个投资者,最最重要的一点事做一个happy investor,而不是intelligent,享受投资这个过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啊。当然,想要享受投资,第一个要点就是不能把影响到自己生活质量的数量的资金投入到股市。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读后感(五):如何不当一个“愚蠢的投资者”
可以说,贯穿整本书,格雷厄姆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如何不愚蠢地投资。在投资成功者的光环覆盖所有普通家庭,每个人都疯狂地认为投资即可赚钱的时代,这本书的内容却是告诉读者,什么样的投资会亏损,是愚蠢的投资,不要去效仿,然后才提及如何聪明地投资。
全书并没有涉及复杂的财务分析,高深的数学理论,仅仅通过简单的常识性的内容阐述如何避开愚蠢的投资行为,加入聪明的投资者行列。比如定期投资能够神奇地在1929年之后更快地弥补亏损,又比如小规模的分散投资就足够规避大部分市场的系统风险。超越这些“尽人皆知”的常识,后来的价值投资理论则和当今风行投资界的现代组合理论有点不兼容,或许这就是此书并不合所有人的胃口,以及价值投资理论从诞生至今,不停地被怀疑、驳斥、拥护的原因。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本书的理论指引适合一部分(也许是大多数)投资者,也非常不适合另外一部分投资者,难点就在能否判断自己属于哪部分投资者。
格雷厄姆不厌其烦地对投资所需要的情绪和心理稳定性进行强调,一遍又一遍。这部分可以算是整本书的一个特殊亮点,称得上字字珠玑,每一句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值得反复阅读理解到烂熟于心,从而引导自己的投资行为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可以这样诠释,聪明的投资者可以是那种有着与生俱来的投资本能的,也可以是在市场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浸泡磨练出来的,但是,有些人却永远无法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这是人格心理因素所决定的。
书中的道理浅显,但不容易深刻领会。Simple but not easy. 总之我不太喜欢“华尔街教父”这个略嫌恭维的名号,对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尊敬,更多地来源于他投资生涯中对商业社会里人性的把握,不论是他自己还是组成整个市场的投资者们。
或许中国人的民族性让我们不适合进行商业思考,我们更需要的是明白投资的真谛,什么才是财富的持续增值。复利的奇迹让投资取得巨大收益,平凡工作的每个人让复利得以成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