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2-10 03:35: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锦集

  《消失的地平线》是一本由(英)詹姆斯·希尔顿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地平线》精选点评:

  ●自此向往香格里拉。然而终知只是一个梦想。桃源的存在,就是给你一方心灵净土,可以安歇,但仍需上路。

  ●这书搁1933年,就跟科幻片一样 香格里拉从此火了。。。

  ●带着它一起香格里拉吧

  ●真是会胡编。

  ●名不副实 废话多 文笔差

  ●本该是去之前读的书。。。

  ●差不多的概念老祖宗陶渊明一篇短文就搞定了

  ●哇塞,,这种类型真的是第一次接触。。

  ●人们一直在追寻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人所梦想的。有些人过着无欲无求梦想般的生活,有些人每天三点一线在城市打拼,我都曾在路上遇到过,这都是每个人的选择。对我个人而言,到底是遵循父母的意愿在小城里生活,还是出门在外没有依靠自己生活,才是我该面对的。乌托邦真的存在吗?

  ●以前一直以为这本书是描写的藏区某个原生态地区的,读了才明白这就是西方人的乌托邦梦(还比乌托邦更不切实际),跟东方没有太大关系。 ps 本书最大亮点在于炒红了中甸,而真实的香格里拉在哪里(附录有说贡嘎,有说丽江,有说木里),谁又能知道?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一):写作是件严肃的事

  是该怀疑我读到的是删节版呢?还是该遗憾作者没有到过现场因而略显贫瘠的想象?

  在香格里拉的日子,总是听到看到这本书。数月后的现在,机缘凑巧终于读到了它。读完后我很愕然。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香格里拉成了通过西方教会改造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什么时候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既能使浮躁的心灵被抚慰,又能摒弃影响融入技术革命浪潮的负面因素,一切看来还有很长时间。西方人心目中,香格里拉就是心中的神话,达赖喇嘛就是香格里拉的代言人?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三):是那个年代的小说故事结构和语言

  绘画的发展似乎是越发注重情绪,体验的抒发.也许和小说类似,这个故事有人推荐过,抱了期望,但是有些失望.

  不过可能是年代的局限.讲故事的情结很浓啊,语言华丽地做了陪衬,像是大大的奶油蛋糕,松软的奶油下,空洞的掉了胃口.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四):终于来到世界的某个尽头和归宿

  老外对于中国隐秘的地方总有一种神话般的期待。或许我宁愿去相信有这么一个香格里拉的存在,与世无争且抵抗着生老病死的地方。不过那个地方的瑰丽在于,一旦踏出魔咒便解除。如同一旦踏出,这世界尽头般的宁静与平和便被喧嚣取代了。但是我们都如同康维一般摇摆不定。内心向往的和实际追求的总是背道而驰。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五):我是否愿意去到香巴拉

  我们发现了世界还是世界发现了我们,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世界,一个现实的此生和一个追求智慧和艺术并且充满诗意和梦幻的香巴拉。蓝月亮谷、香巴拉,这个最早由作者虚构的世界,因为小说而让人欲罢不能。但是读完书之后,我一度在思考,如果香巴拉真的存在,我愿不愿意在那永久的生活?我给不了自己答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