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2016》是一部由周山执导,史兆怡 / 方圆 / 张晓钰主演的一部音乐 / 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女声2016》精选点评:
●非常好!
●越听越不行,却还是期待有人可以成长起来,然而失望不已。劣币驱逐效应明显,热度人气选手就是厉害啊 【汪睿,王金金,李雨】
●选取好声音的舞台啊
●没有更垃圾选秀了,感觉进盘丝洞了,全妖怪!
●只有吴亦凡最棒
●冠军别以二次元的名义招摇撞骗好么?唱的还很难听,在听完谭晶唱《九儿》之后,不幸的听到冠军的版本,我还以为我聋了……亚军季军都好听多了……
●应该叫网红来了 铁T来了
●哎
●金雯昕还不错就是肯定拿不到好名次
●恶心垃圾去死吧马桶tv炒作low逼
《超级女声2016》影评(一):超女回归一边看一边随时更
金金
《超级女声2016》影评(二):被庄家无本消费的青春
近几天开始看#超级女声# 的网赛,各种地面赛区、云赛区、海外赛区…目不暇接的海选、50进20、20进10…作为一个无聊主妇当然有事没事可以刷刷机看看屏,可当我发现芒果有个什么鬼直播之后,简直无法正式这个选秀节目:那些大清早七八点开始直播的丫头们,头一天晚上才唱呀跳呀到12点1点,睡不到七个小时马上要从洗脸化妆吃早饭开始;为了“人气值”顶着黑眼圈、哑嗓子,就为了直播有曝光率,粉丝会多送“礼物”——30软妹币等于300金币,最高人气的女孩儿都有400多万金币人气值,一分都落不到这些起早贪黑的丫头自己兜里,全被芒果集团收入囊中!这还没开始上电视周节目,就已经在计算成本回笼问题!好几个直播的孩子都在直播中聊到她们想象中的“超女”跟现实差距太大,明明只想好好唱个歌、跳个舞,非逼得自己做个全天网络主播,没有休息、没有隐私,还要学习怎样讨要“人气”…忽然就很心疼,这些没有经济公司和团队的孩子们就这样还没出道就被芒果压榨自身价值,为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希望忍受着困意、疲惫、抗拒,将这个明显超时的游戏进行下去。都说日本、韩国娱乐圈残忍,国内更畸形没有规矩!
《超级女声2016》影评(三):为什么要逼超女评委柯以敏像好声音导师那样嘴上抹蜜
文/黄鑫亮
2016超女四川赛区海选时柯以敏的怒喝“不要唱啦,滚吧!”容易让人联想起炒作盛行、流言四起的十年前超女鼎盛时期,我认为柯以敏不是自我炒作也不是节目炒作,超女早已不是以前的超女,从当年的年轻人奔走相告到如今的委身于网络平台,相比于十年前热爱音乐的年轻人除了科班之外只能乖乖去超女排长队报名,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等丰富产品能让他们爆红,想必柯以敏也不会忘了长时间被封杀,所以说她故技重施的边际效益递减,柯以敏这样的言辞更多是一个性情中人快言快语。
权衡利弊之后的柯以敏出来道了歉,“我自己的修养非常的不够,我必须立刻马上大大地改进、改善。与此同时,我非常感谢大家给我的鞭策”,但是柯以敏仍然“下课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将邀请被骂选手再次参加海选。又与十年前贴吧是超女的舆论场不同,现在的网友能更及时、更鲜明的活跃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柯以敏的微博被万箭穿心,柯以敏不可能会无动于衷,她只能选择道歉。
倘若十年前评委席上柯以敏这样的评点只能淹没于更多的评委唾沫星子大海里,压根不会掀起现在这样的风浪,柯以敏的“滚吧”算不上爆粗口,这样的言语影视剧里都能听到,不会被“哔哔”掉。十年前其他评委们有更刻薄、更寡情的评语,那时除了比赛硝烟味更浓一点以外广大观众也没认为有什么。十年音乐节目的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十年前超女时期的野蛮生长,再到一众以好声音为代表的音乐类节目里导师们的“私人定制”,从评委大权在握变成了选手“反选”,导师们要嘴上抹蜜讨好选手,明明赛前就知道选手个人资料要装作选手说出之后的讶异,想尽办法与选手找共同点套近乎,甚至合纵连横“打击”竞争导师只为博选手一笑,大众适应了导师们的低姿态甚至有些谄媚的样子,台上的选手会让他们有代入感,仿佛导师们就像是他家里的仆人满脸堆笑取悦他们,这样的温情脉脉导师不成文评语体系之下,柯以敏的这番言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网友们会认为柯以敏不仅骂了选手,更是“挑衅”了观众。
这就像教育方式的改变,以往家长总会跟老师说“孩子不听话,你就狠狠打他”,而当下的老师们则噤若寒蝉,打是肯定不敢打,这是体罚;骂也要有分寸的骂,否则孩子受不了做了什么担责的依旧是老师,甚至孩子玩耍时受了点皮外伤家长也要怀疑是不是老师打了孩子,有人会有条有理说出柯以敏这番话会对那个选手造成多大的伤害,可那位选手反而出奇的平静,表示柯以敏是站在她评委的立场上要尊重她,没有必要再追究,看来这次声势浩荡的网友“讨伐”纯粹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再说说这位选手的四川赛区,四川话里就有不少所谓的粗口,即使两人用四川话互呛几句也不会伤了交情,相反则是一种趣味,权当把柯以敏的这番话当作一次“入乡随俗”,柯以敏唯一做得不职业的是她没有学会用四川话说。
与其看导师和选手之间互相吹捧,我宁愿看评委与选手剑拔弩张;与其听后期修声过的现场演出,我宁愿听粗糙甚至寒酸的海选清唱;与其远远的隔着屏幕就能闻到导师嘴上抹的蜜香,宁愿评委蜇上不适合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一口蜜蜂之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