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曾国藩:最顶级的智慧,是做个又稳又笨的人
日期:2020-12-03 07:30:33 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 阅读:

曾国藩:最顶级的智慧,是做个又稳又笨的人

  解读:静心 | 朗诵:高梦

  原著:谷园

  中国两三千年来,能称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数,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

  梁启超盛赞曾国藩: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他是一位成功的官员,做到了当时汉人最高的职位,被封侯爵。

  他还是一个成功的统帅,一手创立起湘军,成为当时清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有深入研究,并且跟人生实践有很好的结合。

  他是一个好父亲,还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下,兄弟子侄后辈,人才辈出。

  孙中山先生写过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曾国藩就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效法的“完人”。

  《拙诚》这本书,对曾国藩思想智慧体系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精华提炼。本书作者谷园深入传统文化研究多年,并用近20年的时间,提炼整理出来研读曾国藩的干货。

  下面就让我们从他做人、做事、养生、读书、治家五个方面来探究曾国藩成功人生的秘密所在。

  做人

  谦卑含容

  曾国藩曾说,谦卑含容是贵相。

  他最喜欢《易经》里的一句话:劳谦君子有终吉。秉持勤劳和谦虚,最终会有吉祥的结局。

  但他以前是非常有傲气的。

  后来,他进京做官前,拜见祖父星冈公,星冈公便讲,你的官有可能做到很大,你也挺有才华,我只提醒你一点,就是千万不要骄傲。

  曾国藩当时并没能因祖父的教训而有所改善,这方面一直不能做得很好。他33岁日记里曾记,有一次朋友当面指出他的头一大毛病是“面对朋友表现得傲慢”。

  他做侍郎时,与京城官场格格不入,创立湘军时,与地方官场关系紧张,都有一个傲的原因。

  所以,这是他大悔大悟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他深刻地意识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这个傲字要戒不掉,是要栽大跟头的,甚至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在晚年的岁月里,他时时处处以谦字提醒自己、提醒子弟。

  曾国藩的这种谦虚,不只是刻意地为了持盈保泰,而是基于他对人生不断的深入思考。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往往,身份越高的人,做事越谦虚,待人越温和。同样,当一个人时时保持谦虚、有涵养,做事也会越来越顺。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一念禅”

  做事

  躬身入局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特别有代表性的一条,就是他的“挺经”。

  “挺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可以理解为坚持和担当。

  别人在旁边瞅着,我挺身而上,这是担当。别人都怂了、垮了、放弃了,我挺到最后,这就是坚持。

  担当和坚持,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传心法”。

  曾国藩做事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就坚持到死。

  考秀才考了七次,考进士考了三次;

  写日记,就一直写到死的那天;

  干工作,就一直干到死的那天;

  读书,就一直读到死的那天;

  身体一直不好,精力不足,怎么办?他说精神愈用而愈出, 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身体素弱而过于保惜。

  书法练不好怎么办?坚持练。

  他教儿子临摹字帖,困难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有进步。再进步再遇困难,再熬再奋进,一定会有亨通精进之日。

  他认为,不只是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听其在天,尽其在我,尽我最大的诚意去担当,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坚持,这就是挺。

  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生活中,成功的人往往不一定是最聪明、最占优势的人,很多时候是敢于担当、勇敢坚持的的人,爱拼才会赢。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一念禅”

  养生

  顺任自然

  曾国藩体质不好,文弱书生,年轻时就经常生病,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大,因此,他对养生有比较多的思考。

  他对养生有一个大的观念,是建立在他的人生观上的,一个人要有保养身体的意识,但不是说你养生了就一定如何如何。

  他认为,一个人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

  曾国藩还特别善于在生活中总结养生之法。

  他认为,最好的养生就是要养成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曾国藩吃饭只吃平常饭菜,并且以清淡为主。他曾在家书中跟儿子讲,自己在晚饭时不吃荤, 肉汤炖菜, 炖得烂烂的,吃着挺顺口,也比较养人。

  曾国藩晚年的睡眠情况一直不好,有时候实在睡不着,也不强求,每天都拿出一些时间来静坐,闭目养神,感觉这样效果也挺好的。

  他还注重节制欲望,控制愤怒。他说,什么病都是从气上得来,这是公认的道理。

  但是,曾国藩虽然有这个意识,怎奈他天性就是个暴脾气。有时候实在做不到怎么办呢,做不到就做不到,顺任自然。

  由此可见,曾国藩所说的这些养生方法,无非就是吃饭、睡觉、都是日常生活里最寻常的事。

  可见,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起居,顺任自然,这才是养生的基础。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一念禅”

  读书

  以书为乐

  清史专家萧一山评价曾国藩生平的事业完全是从学问修养而来。而学问修养是从读书中来的。

  所以, 我们学曾国藩重点应当是学他的读书之道。

  曾国藩读书有一大特色,兼容并蓄,既深且博。他没有门户之见,诸子百家的思想,只要觉得有用,就吸收过来。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曾国藩却认为,不要苦读书,读书需“从容涵泳”。

  读书就好比春雨浸润花草,鱼儿在水中游泳,应该是一件快乐而享受的事。

  把心灵静静地浸润在书里,这样享受读书,才能得到书中的真意,要是总觉得苦,那样做出来的学问怎么会有生气?又怎么能坚持?

  曾国藩读书从不把书当做负担,甚至不求甚解,不求强记,没事就翻几页看几篇,慢慢地不解的也就解了,该记住的也就记住了。

  曾国藩还强调要学以致用。把读书跟自己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出书中真意。

  现在有个时髦的说法,为什么我听了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是因为,你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从来也没有按照哪个道理认真地做过。

  用书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读书才能真的改变人生。

  什么时候,别人只当一句话说的,你却能当一件事办了,你的人生定会改变!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一念禅”

  治家

  精微为本

  曾国藩在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家书、家训。

  我们读曾国藩,不但要关注他事业的成功,更应当关注他治家的成功。

  曾国藩喜欢研究历代家训,并得出一个结论:古代的英雄豪杰们,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是,轮到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弟时,却都强调一些很小、很柔和的道理。

  曾国藩自己的家训也净是讲些早起、孝敬父母等很日常的道理。他认为真正的放达,是以精微为本的。

  曾国藩家书里为后人所熟知的,是“八本”、“三致祥”。

  “本”就是基本的意思, “八本”分别讲了读书、写作、孝亲、养生、修身、持家等八件事的起码要求。

  读书起码要弄懂字义词义;写诗起码要弄明白平仄格律;孝敬父母起码要不让父母生气;修身起码要做到不妄言;居家过日子起码要早起等等。

  他认为凡事都有至浅至要之道,就叫做本,做事要守住本,一时一刻不可偏离。

  “三致祥”分别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孝敬父母会带来吉祥;勤俭持家会带来吉祥;宽恕包容会带来吉祥。

  这是他48岁时大悔大悟的道理。

  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谨记的道理。

  当你面对婚姻家庭或者家族方面的问题困扰时,在心中默念一百遍“恕致祥”,相信你会顿感轻松。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一念禅”

  曾国藩的思想,公认的标签是拙诚。

  拙就是做笨鸟先飞似的努力,诚就是有信仰。做一个有信仰的傻子,这才是曾国藩真正的秘密。

  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圣贤自立立人千言万语,说到底都是先有信仰,然后教人教己努力耕耘。

  别人都利己,你我要做个傻子,要利他,这是孔子的仁。

  别人都争名夺利,你我要做个傻子,兀自玩自己喜欢的事,这老子的无为。

  别人都被生老病死、七情六欲纠缠着,被习俗规矩束缚着,你我要做个傻子,心里啥也不装,啥都不叫事儿,这是庄子的逍遥。

  别人见了困难躲着,对人留一手,你我要做个傻子,迎难而上死嗑,傻实在,敬畏天命,这是曾国藩的拙诚。

  所谓“傻”,其实是先苦后甜,先难后易,一生做好一件事,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曾国藩还讲: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愚人。

  总之,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信仰的耕耘者吧。

  *解读:静心,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国学研修者,自由撰稿人。读最经典的书籍,写最走心的文字。

  *朗诵:高梦,原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现喜马拉雅喜配音专栏文章组和亲子儿童组”主播,《慈怀读书会》《论语读书会》朗读主播;本人偏爱黑白灰色。喜欢音乐、弹古琴、唱歌、给小朋友讲故事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拙诚》

  巧诈不如拙诚!学曾国藩,这一本书足够了!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即可购买《拙诚》实体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曾国藩:最顶级的智慧,是做个又稳又笨的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