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梦症》是一部由余来执导,余来 / 唐晓岚 / 蒋学芳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梦症》精选点评:
●电从制作上看是有很多缺陷,但是通过电影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却是值得深思的。
●叙事时空和维度的层层嵌套
●手法比较有颠覆性,也很有开放性。尽管这部片子有不足之处,但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不妨一看。
●游走于梦境与现实的边界,挣扎于凡世与心灵的追求。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种永不停息的人生选择。
●电影故事很好,一个讲述梦想,梦的故事。演员虽有些生涩,但是都尽力了,第一次拍电影很好了。叙事结构分成好几个线,稍微有点混乱,有一点看不懂…多看几遍应该就懂了…支持导演~~
●梦想有时也是执念
●看完这部实验电影,唯一的感觉就是迷糊,但仔细想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其一,这部电影多个创新思维穿插。是当代电影应该改善的方面。其二,我相信男主心灵最终已经得到解脱。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积极向上,正如他自己希望的那样。个人看了会有不同的见解。加油!期待更好的作品。
●是梦是真?放弃还是追寻,活下来的意义,看了之后很感到,关于梦想,关于生存,意义深刻。小编浅荐,值的观赏,可以回味。
●生硬感不可避免,但能完成一部长片,其中的努力值得赞赏。男女主角骑着单车的一段拍得美;心理医生对话的场景出现不少把人物切割的镜头,蛮有意思。最后的俄罗斯套娃有些突兀,感觉很多想表达的都没尽兴,估计加长版会完整些。加油
●不予置评。
《失梦症》影评(一):别点开看,我啥都没说
这个片吧,我不忍谈演技,不配谈技术,我能说说的只有对这个故事感想。我很喜欢现实和梦境傻傻分不清的这种故事,因为我一直都觉得这两样是无法分得清的,只有你愿意相信哪个,把哪边作为自己的真实。我们认定了自己的现实生活,把与之相驳的称为幻想和做梦,但是对于每个人的真实都是非常主观决定的,所以没人有病,毕竟我一直相信有的人不止活在三维空间里。说一下我自己对这个片儿的理解吧,最后庄文只是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真实里了,认定了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是别人无法感受也无法干涉的东西,梦醒不醒来都没关系了,对于自己和别人。
《失梦症》影评(二):很有意思但让人看不下去的电影
1 导演有喷薄而出的表达欲望,关于梦想,爱情,家庭,处世哲学,等等。我大学时也一样,拿着小本子记录着每天所思所想或灵感乍现,但是大多数只是碎片似的梦呓,不够组成完整的有体系的想法。所以导演的文本显得很散乱,让观众不知道在说什么。其中嵌套式的结构,构图上的暗示和交叉剪辑,似乎是想说明着什么,但观众依然是不明所以的。我觉得一个好导演,不应该只关注形式上的新颖,能够传递给观众信息和情感也比较重要。拍电影不仅仅是导演实现自我表达的途径,曲高和寡一向不属于电影。导演剧本的内核极大地脱离现实,感觉需要在现实世界积累更多阅历,才够拍一部打动人的电影,而不是打动自己的影像。
2 通篇不间断的背景音乐一直推动着剧情的进程,奠定着当时场景的感情基调。如果一个电影不能靠影像去推动剧情和奠定基调,要靠音乐去拉动,是不成功的。所以最好不要用这么多背景音乐,试着探索影像上的东西吧。
3 导演也是主演,作为非专业演员,还是不错的,但是心理医生的表演不够到位,特别是她的表情应该是让观众弄清剧情的关键一环,但是她基本上面无表情。
4 总体上看,导演有才华,相对于其他导演,别具一格,但是目前还是璞玉,需要打磨和提高,同时,不要忘了观众。
《失梦症》影评(三):孤独的探索者
庄文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童年缺爱(父母离异,遭受家暴)的生活造就了现在的庄文。(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寻求关注。具体表现有装腔作势、轻桃、浅薄、情感易变、善交际和分裂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
其实影片中根本就没有心理咨询师,没有女神,这些都是存在于主人公庄文的意识中,都是庄文想象出来的。梦境与现实(或言真实与幻境)、现实与梦想、梦想与梦境交织在一起。其实根本就没有女神,也没有心理咨询师,一切都是主人公庄文的幻觉,都只存在于他的意识中。主人公因为梦想的压力而逃避现实,进而失去了做梦的能力,在这部影片中梦境、现实、梦想融为一体,或者说这三者本来就互联互通。 “如果我不是我,那我是什么?我该如何定义自己?我要怎样说服自己,这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来运行的!我要靠自欺才能快乐吗?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相是什么?我是都该努力让自己不要卷进这个世界,卷进世界中的事物?我们不就像浮云一样,来来去去?我还要再做另一个梦吗?我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探索,不停地漂泊,我为什么会踌躇?我该怎样找到我的出路?从黑暗到光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