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裁判》是一本由(日)高木彬光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52,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破戒裁判》精选点评:
●补录已读。慕逆转裁判之名而找来一读,印象已不深刻,但记忆中评价不错。
●让我一口气读完的爽快作品!精彩!好看!
●男人
●盘问推理最难看。
●部落民的主题跟凶手、案情都有一种很虚无的断裂感啊【艾玛这是什么?!】调查也没有写出来,舞台有点小啊……我还是觉得他文笔好洋气是翻译的问题吗
●高木彬光的每本书都有惊喜,情节和诡计的设计在那个年代无人可敌
●说实在的。实在象是逆转裁判小说本。
●Ebook
●据说是逆转蓝本。所有情节都发生在法庭内但不显得冗长,法庭辩论很好看,结构有点失衡——某些证人身上花的时间太长。村田内妻的戏总觉得没讲完就结束了。多次的反转虽然在意料之中,还是很有逆转的气势。不过高木小说中主人公的存在感非常弱,虽然一直在主导法许但百谷泉一郎的特征在哪里……但考虑到时代久远,给五分也不过分。
●三星半,个人认为法庭推理非常难写,这本书的人物设计构建真心喜欢,叙事风格也极尽朴实,里面辩论的段落也让我很想给五星。但是全文的整体结构显得有些失衡,被告个性论证的三个证人占去三分之一篇幅有点累赘和昏昏欲睡了,结尾也稍显拖沓。再一次,你看以前的推理小说就会觉得DNA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破戒裁判》读后感(一):法庭推理小说的杰作
介绍中说:本书是高木彬光的代表作,发表于一九六一年,它的问世,为推理小说开辟了法庭题材这一新的领域
作为代表作,应该没有多少异议。说他开辟了法庭题材的新领域,似乎有点过吧
在这本书中,高木彬光借用岛崎藤村的名著《破戒》,冠在作品名称的前面,对岛伊藤村提出部落民问题表示了最高的敬意。
高木彬光将这一案件放在法庭审判这一有限的时空中,通过检察官、律师的法庭辩论过程展开整个故事,简洁而富于动感,的确是独具特色
如果你喜欢日本推理小说,那就看看这本书
《破戒裁判》读后感(二):社会派法庭推理佳作
高木彬光的作品国内引进的不多,本书算是引进时期非常早的一部,也是他为数不多的法庭推理的佳作。全书场景从头至尾都在法庭内,情节也几乎完全通过法庭辩论来推进,但全然不会觉得枯燥沉闷,作者文笔功力可见一斑。不过也有三点稍显美中不足之处,第一是案件比较简单,基本看到一半都不难猜到真凶是谁;第二是虽然涉及了部落民歧视问题,但挖掘的不够深入,而且限于场景单一,前期对部落民受歧视的惨况缺乏铺垫,因此读者最后得知真相时也比较难以感同身受,触动自然不深;第三是主角律师的形象过于完美,尤其对于检控官的应对简直就是全知全能,太不现实了。
《破戒裁判》读后感(三):一个男人必看的十部推理
几年前就通过伤痕兄的文,
想看这部“一个男人必看的十部推理”,
一部关于正义感的推理小说。
读后感觉收获颇多。
我很喜欢法庭上律师的雄辩,
话里暗藏玄机,针锋相对,力求将对方‘说’败,
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让不同的人看,
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被告因各种强烈的表面证据被控杀人弃罪,
辩护律师百谷泉一郎使出浑身解数击破各个表面证据,
来证明凶手另有其人。
这时我禁不住想,那个‘真凶’,
何尝又不是被表面证据所累?
如果他也有百谷泉一郎那样的辩护律师,
说不准也能来个大翻身,来证明凶手还有第三者!
不过,那样会让小说没完没了。
《破戒裁判》读后感(四):梅森探案之外又一部法庭推理佳作
与之前读过高木彬光的《检察官雾岛三郎》、《零的蜜月》和《女人的烈焰》相比,这部《破戒裁判》的文笔要简洁得多,同时借用了岛崎藤村的名著《破戒》的名称,既有对前辈致敬的意味也和故事密切相关。
看作品名称,还以为裁判是个名词,读的过程中才明白这是“案件审理”的意思,作品讲述一个谋杀案件的审理过程,被告人的律师在诸多不利于被告的表面因素中,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了解到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并通过庭外大量的细致调查,终于查获真凶,还被告以清白。作品围绕法庭审理、质证辩护展开,在短短几天的开庭审理中,情节层层推进,简洁而流畅。需要说明的是,缉获真凶的关键证据在前文中打下伏笔,稍微留意就不难发现。
作品之前“译者的话”中提到,“《破戒裁判》可以说是高木彬光的代表作,发表于一九六一年,它的问世,为推理小说开辟了法庭题材这一新的领域,而且它是法庭小说中的拔群作品”,对此,本人不敢苟同,特意查了一下,加德纳最早于1933年出版了《移花接木》,至于是否还有更早的未过多考证,但梅森探案无论是发表时间和系列作品的数量,无疑更是法庭推理的代表。(个人认为,梅森探案的故事性更强,包袱更多,梅森律师词锋更锐,但有的故事有点玄得不可思议,而检察官的形象也不怎么样。)
高木彬光这本书值得一读。
《破戒裁判》读后感(五):经典的法庭推理
在看这本书之前,曾有位网友强推此书。而且将此书与我的最爱《X的悲剧》作比较,并言此书虽因法庭推理局限性导致剧情较差,但在推理上超过《X的悲剧》。因此对此书一直非常向往。我对那位网友在推理小说方面的评论一向都很赞同的,然而读完此书后,我的感受和那位网友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其一,
我个人觉得此书虽然通篇都发生在法庭之上,但是其故事情节却并不单调。作者对于剧情的构架把握的非常细腻,每每在枯燥的庭审之中突然插入逆转,使读者刚放松警惕就被震撼一下。这使得整篇故事读下来不会感到枯燥。
另外,本书在人物刻画方面,除了对天野秀行检察官和百谷泉一郎律师是正面描写外,对书中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完全是由证人们的证词拼凑出来的。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证人对被告、被害者的陈述因为其侧重点不同,都有所不同。而通过这些证人的证词,天野检察官得出了一种人格结论,百谷泉一郎律师通过调查又得出了另一个结论。使得被告等人的形象更为扑朔迷离。始终让读者看不出其本体人格。直到最终的解答完成后,被告等人的形象才真正完全的确定下来。这种刻画方式是非常吸引读者阅读欲望的。
其二,
关于那位网友所谓的90%篇幅的推理,我也持相反态度。其实本书绝大部分时间是询问、辩论的过程。这就好比一般古典作品中询问证人的环节是一样的。其中虽然百谷泉一郎律师偶有逆转,但那也建立在他一调查清楚的事件与表象不符这一点之上的。所以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推理虽然有,但是并不多。
而本书的最主要的推理则只出现在后面辩护律师与检察官的最终辩论上。其主要推理是针对被告性格的,这是一大段的心理推理,也是通篇最为精彩最充满正能量的演讲。最后一小部分则是物证推理,这一部分虽然不算复杂,但是逻辑性很强。也许这也是那位网友推崇本书推理的原因吧。
其实,我个人认为本书的法庭推理展现更多的是一种斗智,是仔细找寻对方的失误后猛攻的战术。其中虽然必须用到推理,但那些都是暗中进行的,作者没有写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推理。这和奎因式的推理并不相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
最后,之所以给四颗星,首先是因为作者开篇对其中很多人物进行了描写到后面却毫无用处,尤其是对三位审判官的描写,这段中三位审判官各有特色,完全可以在后期因为案情出现重大转折时通过三人不同的性格产生分歧,而导致最终审判的悬念更深。可是作者最后似乎是忘了这一点,除了审判长外其余两人似乎人间蒸发一般。
另外,作者对案情的描述有些啰嗦,其中很多没有用的描写多次重复,而真正有用的东西反而一笔带过。这相对于奎因来说,也显得有些不够大气。
虽然本书有一些缺点,但是瑕不掩瑜。本书称得上是日系推理小说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