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是一本由叶嘉莹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2.00,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宋词十七讲》精选点评:
●亲民版《唐宋词名家论稿》,高级通俗诗词普及讲稿,多有可观者。… 划重点:词分唐五代北宋词与南宋词,前者以感发为主,后者以思力取胜,周清真为结北开南者。王国维论词重感发境界,张惠言论词重辞句比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词风分婉约豪放,以婉约为正,豪放为变。叶先生欣赏诗词感发的力量与感发的生命,欣赏屈原、陶渊明、杜甫、辛弃疾。… 纸张校对和装帧没有那么不堪,不影响阅读。有豆友愤而公然提供电子版真的搞笑。如果提供的是这个版本的电子版,那别字还是别字。如果是别个版本的电子版,何不去买纸版?殊不知电子版才是盗版,是侵权!… …
●十几年的语文课不如这一本书,会让人对词的鉴赏力大大大增
●一打开就停不下来,同她比,当年高中大学的种种文科老师,简直学识浅薄,更有误人子弟。写好词,须正心; 心不正,境必不高。知乎豆瓣上不少人贬斥叶女士,对其号迦陵亦颇有微词,但阅毕其书,亲近其人,我以为叶女士无论事业做人都是完成了的。“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感发力量
●叶嘉莹讲词的书读多了,会发现很多观点和内容在不同的书里有不少重复,所以如果只推荐一本,我会首选本书,从温庭筠到王沂孙一路娓娓讲来,词的发展演变会有比较清晰的脉络,是开风气之先,还是承上启下,抑或自下溯上,都是一目了然。此外,叶的赏词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注重个人感受结合词人经历,不落前人窠臼。
●叶嘉莹是我心中女神第一人啊!
●深入浅出,感情纯正激昂,真正得词之灵魂者
●每每拿起一本叶嘉莹的书,发现里面文章都看过了。
●火车读毕——阅读过程中一直在一星和五星之间徘徊:叶先生的诗词旧学功底毫无疑问是非常扎实的,基于文本的解读与史实考证也无太大问题。然而讲课过程中的西学引入在我看来十分生硬,除了让门外汉不明就里、专业人士看笑话外并无太大意思。更让人崩溃的地方在于全书只能“看”不能“用”——不是把录音敲出来订正字句的讲稿就能拿来出书的
●最近写作业再次翻阅,虽是讲稿,仍有颇多启发。尽管古代文学室友告诉我叶嘉莹的学术成果可能被夸大,但我还是很喜欢她对中国诗词的悉心讲解,至少是一种热爱,而非仅仅是学术。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一):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讲得自是极好,只是因课堂录音,故重复不少,口语上重复,前后各讲间观点重复亦不少。且因是讲课,故结构支离。词以自己论,自然还是苏辛,其他如叶先生荐的周邦彦、吴文英、王沂孙,格局还是小些。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二):不推荐
前面讲五代北宋词的部分还不错,给4分,后面南宋部分给2分,平均给3分。讲宋词不讲李清照,扣2分!最后给1分。南宋部分除过辛弃疾,讲的其他人的词都是极尽思索,我觉得如果短短的一篇词,都要跟着作者极尽思索才能够去欣赏的话,词的美感已经失去大半,只剩矫揉造作。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讲宋词不讲李清照是要闹哪样?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三):精读!!!
历时大半年,终于看完了——好惆怅,以后的诗词没有叶先生的解说,我还能不能看懂其它的诗词?我认为是叶先生引导我走上了诗词的道路,其它的书没有讲得如此的深入浅出,典故讲得这么的详细。评论词的方法共有三种:一种只讲语码,一种是结合他的思笔的安排来讲的,这二种都属于比的方式,另外一种是属于兴的方式。比兴属于联想说词的方式。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四):一本优秀的词学书
我是在大二时受老师推荐,读完了学校图书馆能找到的叶嘉莹先生所有的著作,而这本《唐宋词十七讲》是我最喜欢的,读完之后,获益匪浅。
我认为,如果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对书中提及的学术著作进行系统的阅读,并背诵一些诗词名篇,古典文学素养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五):。。
《唐宋词十七讲》之经典自不需我多言。今天我要说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如何为敛财而用粗制滥造糟蹋掉这本好书的。 首先是封面。一本标价48元的书竟然没有加塑封,而封面用纸(较薄,有点磨砂和荧光效果,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材料)又是极易沾染污垢的。于是,在这样炎热的夏天里,购书网站打包员的指印便不可避免地留在了封面上,给我留下了恶劣的第一印象。 其次是纸张,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粗糙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