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是一本由朱镕基著作,人民出版的511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精选点评:
●前两本是朱总在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人民银行行长时候的讲话实录,看完后对90年代初的那个时代的中国的金融体系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妈妈说,那个时候银行自有实体是很普遍的事情,尤其是国有四大行,她在工行的时候上面隔三差五发这种黑分红她拿的都提心吊胆,还好朱总大刀阔斧地开启了金融改革。
●改变我人生观的一本书
●朱总理二十年前担心的问题,后来都出现了。
●国企改革;税改;金融改革;重视发展农业、科技;质量监督;通货膨胀;外汇储备
●呵呵,图书馆就剩这一卷了,没有办么
●朱总很关心农业,尤其棉花;很关心国企改革,也很关心金融系统改革,结果改革不彻底,现在这些全成了国家的大问题。
●对政府的做法开始有一些概念
●你希望他多干五年总理吗?
●第一章房改试点的政策里就直戳要点,房价太高,收入有那么多吗?住房公积金、统建房、安居房等解决百姓住房所需的办法早有提出,但还是被商品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淹没。未来又得螺旋式上升,再来填上这些过去挖下的坑。 其他涉及金融、棉花、国企等谈话专业性较强、时代局限性较大,故蜻蜓点水而过。
●感觉精心选过。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读后感(一):改革路上
1994年,朱镕基一口气推出财税制度、金融体制、投资体制、企业制度、住房制度、物价体制六个方面的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如果说税制改革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铺垫,那么金融改革则是其标志。让经济的灵魂--货币遵循其发行规律,对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的否定,标志着中国在经济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读后感(二):确实是实录!
这套书很不错,比其他的领导讲话集子更实在,推荐喜欢总理的人,关注政治、国家建设的读一读。
内容就不多说了,都是朱总理内部讲话,都是实话,干事情的话。读完最大的感觉是中国的总理真是不容易,特别是想有所作为的总理。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读后感(三):第二册
1、通货膨胀被压下去了。
2、整个改革的着眼点还是在国企这块。但哪怕主人公破口大骂,工业制造类企业依然是纹丝不动。屡次气到威胁要祭出破产这宗法宝。
3、金融保险对外开放初见端倪。
4、引入社会保险,推广住房公积金制度。
5、有一封给常委们的信力辩农业改革成败值得关注。粮食,棉花从92年开始没脱离过视野。
6、掌控着汇率,着手改革外汇制度。
7、给李政道的信,证明极有古文化功底。给薄的信,这书再晚半年出版就不会收。出席胡乔木纪念会说的话既有分寸,却也划了界限。
8、主人公对债务重组、外汇期货这些当下时髦货色的轻蔑态度,十分值得玩味。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读后感(四):其实我是在等指甲油干...
失心疯大半夜涂指甲油,这下瓜了,且得等一会儿。
以前我是美甲小妹儿不喜欢的那种客人:啥花样都不弄,红色,还只喜欢指甲油,不涂胶。指甲油难涂难干,属于费力不赚钱的项目。
干脆写笔记。94年到97年底。
=== ===
1. 房改
上海房改前人均住房4平米,97年8平米(p401)。滚地龙亭子间名不虚传。
建行和工行都抢过公积金业务,朱来调停(P235)。
2. 通胀
“通货膨胀滞后期通常是九个月到一年”
3. 破产、社保、国企改革
清偿顺序优先级一开始给了银行债权(P9),后来才调整为安置职工,不这么改执行不下去(p52)。
- 社保建立是破产的前提(“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p24);
- 破产是为了国企改革;
- 国企改革好了银行才能撤退(“国有企业都不能自负盈亏,叫银行怎么自负盈亏啊?国有企业都不能自主决策,银行怎么自主决策?”)。(P14)
核心就是拉扯国企这个不成器的亲儿子。
4. 央行职责:监管+调控。监管不过来就不准设立。
5. 一个凯恩斯主义者的自白...
欧神一直说高宗时代,称颂做过大省书记的技术官僚,比如朱。However,朱也是个基本盖章的凯恩斯主义者。比如:
《市场经济也需要政府管理》“现在有一些人没有读懂西方经济学,又没有市场经济的实践,却要拿着教科书上的东西来指导中国经济的实践,崇拜那只看不见的手,盲目鼓吹自发的市场力量,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凯恩斯主义,西方经济学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变化。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我们大家要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理直气壮地去管市场、管价格,切不可放任不管。” (P23)
他提到香港报纸说他是凯恩斯主义者”它不是恭维我,它是批判我“ (P155)
嗯朱还提过萨缪尔森(P75)。
戈尔问他:你信格林斯潘还是弗里德曼?他说Chinese way.
一直会有哪些行业开放太过火的顾虑。(P299)动用行政手段去产能,直接关停(P344);电煤交通涨价来修铁路(P352)。
6. 老虎和苍蝇
1994年9月,朱在听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工作汇报时说要“这次查处的对象起码是支行行长这一级,拍”苍蝇“不解决问题,要打“老虎”” (P30)
设置政策界限的处理思路也很像:设定一个时间线,之前既往不咎,之后新犯从重。
7. 格林斯潘
十分迫切地想见到格林斯潘,真心求教的感觉..."我很早就想见你,多次盼你来,现在见到你,很高兴。在马德里就想见你..." (P34) "我们感到在于美联储和你个人的合作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你比我大2.5岁,智力因此比我大2.5%。你是经济学家,我只是一个电气工程师。你在美联储工作了12年,我当中央银行的行长只有一年。我们需要你的智力和经验。“
朱提到在中国利率不管用,因为”有些企业不准备还钱,不在乎利率“...(p38)
格林斯潘送给朱一个美联储之鹰,朱送了他一个熊猫银币”这并不是说美国的中央银行像一只鹰,而我们的中央银行像一只熊猫,是希望中国人民银行既像鹰一样矫健,又像熊猫一样可爱“...
央行为何要可爱...=。=
中间的讨论几乎感觉比较吃力。专业程度差异。
8. 1994去库存。。
又一轮企业负债高峰。91年是基本建设资金不到位,94年是产能过剩、进口过剩再加基本建设资金不到位。
对策和91差不多:限产压库促销。如冶金业:减产、促出口、限制进口。
所以今日之去产能,估计还有后面这两招。
9. 集体地(实际是国家的)...(P140) 点解这么赤裸裸?
10. 加工贸易
略有卸磨杀驴的感觉,不过是应该的。。。收不到税、拿不到技术、挤占市场、治安环境问题 (P269)。
11. 浦西浦东分工
建议控制浦西高楼建设,理由是保留浦西老上海风貌。
12. 股市风险哈哈
“现在股民的风险意识不如新中国成立前,那时上海的股民赔了钱就往黄浦江一跳了事。现在赚了钱一声不吭;赔了钱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玻璃。” (P378)哈哈哈哈哈
13. 市长诀窍
朱给贾庆林传授当市长的诀窍:第一用人,第二理财,第三抓好菜篮子。只要把这三项工作抓好,政绩就上去了。
14. 安居工程
如欧神所说,果然是推高商品房房价的,马来西亚介绍来的经验。你麻痹(P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