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世纪的王安石》是一本由徐文明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精选点评:
●突然刷到这个,这书我高中时随手一买,只看了半本。。。
●把王安石写得太“超凡脱俗”了,论断有余而细节不足。
●: K827/1131-13
●语言浅显,条理分明,适合大众阅读。
●超凡智力
●王安石生前身后都称得上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至于熙宁变法的失败,荆公算贤相,神宗非圣君,两者关系有如日月,月亮虽然永远明亮,其光辉却出自太阳。就此新法中诸多政策,不仅在当时属相当超前,千年之后的今天亦如此。至于本书的作者,与大多数中国的历史学者一样,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评价极端片面,非好极坏,未能做到客观公正。
●有点过分渲染佛教禅宗的意味
●现今,所有知道王安石改革的人都会觉得可惜,可惜他失败了。
●071010
●书写得太糙,太多不负责任的论断了,其中有“司马光就不懂法律”等说法,试想,一代主持编著三百多卷《资治通鉴》的大儒,怎么能不懂法律?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读后感(一):有意思,不枯燥
作者发展了梁启超的鉴定:王安石是三代下唯一之完人。甚至由此假设,如果王的政治主张得到实现,中国就能抓住那个转机。但是,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无情是它的禀性,和人的命运一样,启动了,就只能往前,回不去啦回不去,想都别想。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读后感(二):了解荆公生平及思想的一本入门书
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情,荆公的思想,穿越千年而不失其光芒。虽然不是一本专著,但是对于了解历史上最富争议的改革家的生平和思想,很有帮助。今年是荆公诞辰一千年,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继续看郑广铭先生的专著。唯一的遗憾是字小了点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读后感(三):不只是政客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在不同时代,被持不同立场的评论家们或褒或贬,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敢说就看清了他的面目,只是时代使然,或者说精神契合,因此称颂之。但不管怎样,王安石作为一名佛学禅宗研究者,在不同侧面收到了另一种关怀,本书作者作为佛教学者,叙述评论难免偏颇和主观,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代读书人另类生活的样本,从政不再是人生的唯一,生命也就得到了更广阔的延伸。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读后感(四):当道德凌驾于历史……
作者对王安石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可惜的是,他与大多数中国的历史学者一样,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评价极端片面,非好极坏,当史学评论者本身不能做到客观(或者说比较客观)的时候,如何能给读者带来有意义的东西呢?
作者一开始就设定了王安石是正义的一面,而所有反对变法所有王安石的政敌就成了邪恶的化身了。让道德凌驾于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倒退。
黄仁宇先生说过: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理想,我们写历史的人不要轻率地把他提出,因为用它的名义,则必须评判是非,再无妥协转圜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