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二十讲》是一本由骆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昆曲二十讲》精选点评:
●不仅不记得内容,连是否看完都不记得了
●基础科普读物,喜欢作者横向纵向对比的写法。同一时期西方艺术的发展情况对比,不同阶段中国戏曲的发展对比。类似大学公开课的写作方式,适合入门阅读。
●作为一本昆曲的入门读物还是很不错的
●普及读本,不错,可以看看。
●昆曲的没只有去现场听一次之后才能发现,才能爱上昆曲,看这些所谓的普及的书是无用的,这类书籍只有在爱上昆曲后都起来才有价值。
●对于外行来说算是本不错的书了,但是如果想要真正了解昆曲是绝对不行的。第一部分都是表演分析的屁话,后面的剧目介绍太多都是分析,其实毫无必要,如同嚼饭与人,另外还讲了些昆曲电影拍摄的八卦,无聊的,有强迫症的可一读,没读过的,不推荐。@lingamo
●作者对定义清晰化的极致追求,使得大部分篇幅都在概念范畴进行细分和切割,周边理论多内行鉴赏少。记住了评牡丹亭唱词里模糊语言的魅力。
●从历史源流、文学背景入手,谈得比较学术化,但也相当客观。
●其实吧,没怎么看~哈哈
●从很多方面很基础的介绍了昆曲的流源和变迁。 比如历史,比如音韵,比如声腔,比如名折,比如名人。
《中国昆曲二十讲》读后感(一):这个人是北大的吗?
很多年前从图书馆借过这本书,上午借的,下午就还了。想要了解昆曲,有吴新雷先生编的《中国昆曲艺术》,那个书更好。
不好意思,这个作者确实是北大的,不过不是戏曲专业的,哎,随便吧。
《中国昆曲二十讲》读后感(二):真是辱没了北大这个标头
作者虽然试图将内容分类,但每一章内仍是杂芜得厉害。
不对研究昆曲的推荐,内容太流于表面化了。
不对入门者推荐,眉毛胡子一把抓得让人一头雾水。
而且作者对西方戏剧没有基本的认识,很多介绍都是想当然,或者还停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教材记忆。
《中国昆曲二十讲》读后感(三):崑曲之所以…是因為…。
可以用這個句式來造很多句子,然後可以窮好的概括本書。
但是我最最歡喜的一句閒話是:
崑曲之所以長存而未變,是因為其本身的高度程式化以及其帶來的低可再造性,使其不能被用來做政治用途。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京劇。
我很理解為什麼當年梅蘭芳力挺崑曲而不是京劇了。
但是太過陽春白雪是崑曲的最致命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仍舊是京劇。
這也就是在清末民初,軍閥混戰之際京劇可以演變成為國劇而崑曲最終只得偏居一隅的原因。這些東西在本書裡面還是得到蠻好的剖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