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29 01:09: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大连出版社出版的1996图书,本书定价:11.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精选点评:

  ●其实只好算2星

  ●跨度跟野心都大了些,穿针引线式的男主角看着真教人讨厌,还是写到女人的段落最出彩。

  ●未免有些偏激了

  ●不要以为男女情事加进去就可以万事大吉。

  ●如果她只是个专注“儿女情长”,写写“精致情调”的人,其人必定活不了那般长久,其作品也传不得那般长久!

  ●HY

  ●这个版本的居然有,我一直觉得这是非法出版物……

  ●版本不好

  ●想起了艳蔷老师的一句名言:你说你笨成这样,让我怎么夸你?! 爱玲没有驾驭长篇的能力,三个部分像是三个独立的中篇,没什么特别大的联系。爱玲也没有编故事的能力,只是把N多材料无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再加上一些张氏隽语。 但是对比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想象那段历史的角度。

  ●结尾处张爱玲又圆滑的自我和谐了~ 不过这次是符合美国口味。 其他不敢谈,只想知道若给她一个不用因政治顾虑作品的环境,她会把结尾如何修改。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读后感(一):赤地之恋

  看完之后,我知道手上这本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这本《赤地之恋》绝对要好好收藏,因为这极可能是红色中国的唯一版本.我肯定今后不会在内地再版,除非红色中国变色.张爱玲的眼光出了名锐利,把一切看个透,所以在《赤地之恋》之后,她走了出来,经香港移民美国。自此赤地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了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读后感(二):我不喜欢这本书

  我不喜欢这本书,但是我还是把它看完了,然后打定主意:

  这是我第一次看张爱玲的书,也是最后一次。

  如果你有过那样的经历,或许我会相信你的那些描述,但问题是,生活在繁华上海的这位养尊处优的张大小姐,你真的了解那段历史么?

  你的文笔无可厚非,但是,做一个纯粹的作家不比虚伪的政客更留名后世么?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读后感(三):爱情之痛,时代之痛!

  昨天在网上遇见了我的老师,之前我看过了艾米的《红山楂之恋》,觉得很是不错,让我感动,让我流泪,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就想听听老师的看法。

  结果他就向我推荐了张爱玲的这部《赤地之恋》。

  这是张爱玲在五十年代初,离开大陆到香港后的两部长篇之一,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反共文学”,在国内少有人见。九十年代之后,国人对十七年的历史开始有了清醒客观的评价,张氏的作品今天看来,也就不再那样突兀。

  本书写得让人痛,爱情之痛,时代之痛……

  至于更深的体会,只有等我读完了。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读后感(四):乌拉拉~ 我只是张迷~

  她的小说,肿么能不力荐。

  也来谈谈<赤地之恋>,毕竟问津的人较少。我木有那么愤青,不谈红不红的问题,觉得<赤地之恋>坚持了她一向的风格----大时代里小人物无法抗衡的命运。只觉得结尾略差一着,不知究竟是何。大抵是不够叫我觉得叹息吧。是了,他不似张爱其他作品的男子,他有一点脾气,却不够分明,叫人觉得矫揉造作了些。叫人叹息不得,骂不得,同情不得,喜欢不得,讨厌不得。而我却爱看那些在一个人面前卑微,却可能是另一个人全部的渴望的,叫人能爱他恨他的怜悯他又鄙夷他的男人。这样的男子,才是张爱平日笔下的男人。

  从欣赏角度,我对<赤地之恋>不讨厌,一般喜欢。大抵给三分。但因为对张爱的感情作祟,她的所有作品,一概满分。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读后感(五):没有经历过的年代

  看的揪心的一本书,真的庆幸自己不生在那个令人抓狂又无助的年代。

  不太明白的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是真的愚昧,还是真的黑心?

  土地改革那段,将中农生成地主,一个无辜的人被枪毙;

  刘荃被诬陷入狱,黄娟为其甘做二奶那段;

  刘荃对生活失去信心,参加抗美援朝那段;

  有人说,因为这段生活是张爱玲不太熟悉的生活,所以又是真实性,可是我倒觉得写得很真实,给我这样一个不懂那个年代的人,一个清晰的勾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