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字那些年》是一部由张中亮执导,盛一伦 / 郑湫泓 / 卿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名字那些年》精选点评:
●因为这部电影成本不是很大。所以在制作方面可能没有那么好,可是故事很真实,也比较符合主题,最主要是方言说话,中间呢,盛一伦出现的画面几乎给了这个名为“燕子”的女孩很多的帮助,使她从困难中走了出来,最后的结局虽然感觉没有拍完,可是给你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不错滴!
●贫苦的生活,朴素的友谊,让人感动~人性的美好值得歌颂~
●情感线虽然很粗糙,但感觉是认真在拍故事,制作还是差了点;晏子的歌还不错;
●公益电影,很感动,多多关爱留守儿童,也向支教的老师们致敬!
●什么鬼,剧情乱的一批,也没有什么意思,节奏也乱。就是想宣传关爱留守儿童这点可以。
●留守以及贫困问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国家政策扶持,大山里孩子改变命运只能通过读书
●贵州话不标准,听着别扭。故事平淡从容。
●唯一有打酱油资格的还是个面瘫,可咋整
●看到片尾那些留守儿童或开心或毫无表情的脸,心里为这些孩子感到不公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年纪却没有父母的陪伴,生活中想到了我的石头,他现在正处在弟弟到来的适应期,而我对他总是缺少耐心,还想到了班里那些外地生源,他们跟随父母来到北京打拼,回到老家上学就又成了留守儿童,对这些外地孩子应该更多一份包容
●竟然沒有多少人看過?!留守兒童題材,分分鐘戳到淚點,兩個主演的演技不輸當年的周冬雨,人物的命運悲慘而自然,真正的悲劇就是這樣堵在觀眾心口咽不下、吐不出,生活艱難,希望每個人都能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P.S.片中的苗語插曲和片尾曲《此去經年》太好聽了,為什麼沒火啊,是我聽華語歌曲聽得少了嗎?
《那些名字那些年》影评(一):两星全因为女主
又涉及支教,一个青年企业家跑去支教,哪儿有时间啊,你说他因为挫折而跑去边支教边疗伤还说得过去。不然就像古天乐那样,都是直接捐钱或者盖学校。
至于所谓留守儿童,其实两位女演员怎么看都不像儿童了,青少年好吧。真要表现留守儿童,拜托找两个更年轻的演员,13、4岁那种。16、7岁的乡村孩子,不读书的话,肯定是出去打工了,不存在留守的问题。
剧情上没什么亮点,反而我觉得最好的一处情节是女配面对非主流小青年的摩托车诱惑,忍不住就上了车,这很中国,也符合青少年心理。
盛一伦其实是个大客串。扮演的年青企业家除了年青,一点不像企业家。
想问的是,在中国的小城镇,还是流行方言教学吗?尤其是语文。这个是不是太刻意了?我记得中国的老师早就实行普通话考核,而且颇严格;另外,那些普通话不怎样而用方言教学的老师们早已经退休,退出历史舞台。
女主像陈意涵,女配像周迅。
女主郑湫泓是广东的哎,又一位通过快女走向全国的。快女真是个好舞台,不举办就太可惜了。
《那些名字那些年》影评(二):《那些名字那些年》,那些感情在心间
这么多年来,记忆中唯一一部不涉男女间爱情的乡土片,但其中所包含的感情,丝毫不输男女之间的爱情。
跟大多数乡土片一样,艰难是必不可少的主线。事实上,艰难本就充斥于乡间,每一个村落,每一道泥埂,千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其中苦苦求生。
不同的是,这一部片子,把这种艰辛落在两个花样年华的少女身上,燕子和陈路,各自父母不在,与爷爷奶奶辈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和老人,就是这些年乡村最真实最普遍的写照----在燕子弟弟患急住院急需要钱的时候,家里一分如洗的陈路,跟学校班上每一个人几毛几块地钱借,给燕子弟弟交医药费,并因这一大家都不知道真实情况的行为,被同学误解及指责她偷了班费,在与班长扭打的时候误伤班长,因此而远遁他乡杳无音讯。燕子拿着陈路记录借钱名单的小本子,一生的友情,一世的恩情,尽在不言中。若干年后,燕子成了明星,在演出的酒店遇到当保洁员陈路,两个有情有义的闺蜜朋友,终于有机会互诉衷情!
不是大制作,没有著名的演员和导演,但因为有一个好的故事,故而不失为一部好的电影。对于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而言,最深的感触不是燕子和陈露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而是贫困给乡土刻下的烙印。反观自身成长的经历,某些在自身上似曾相识的影子,引发无限感慨,甚至是热泪盈眶!而在无尽的艰难之中雪中送炭相互扶持所结下的情谊,相比于花前月下的男女感情,弥足珍贵,毫不逊色!
《那些名字那些年》影评(三):那些年那些名字
刚才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电影《那些名字那些年》,很简单的故事。贵州山村的两个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最震撼我的一点是我觉得自己跟她们有着那么相似的经历。
我出生,爸爸就进了局子。两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了外地,她从那时候一走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爷爷奶奶就成了我的监护人。到今年,我虚岁二十二岁,我们已经向未来奔跑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我从一个冲动莽撞的小孩子,渐渐的变得成熟稳重。尽管如今的我还是傻里傻气,但对于生命和生活,至少我是很热爱的。
电影里面有个情节,陈璐因为惹奶奶生气,奶奶不让她吃饭而偷了钱去买干脆面的事。其实我小时候偷过我奶奶很多次钱,她其实是知道的。后来长大以后我问她知道怎么不收拾我,她都是笑着说,你抬抬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一毛两毛你拿去顶多买根辣条往你的嘴巴里塞。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这个世界爱有很多种。有的人她爱你,有些事说与不说都是为了你好。
陈璐和燕子像极了我和我以前的一个朋友,但现在我们已经陌路很久了。我记得小时候,我因为她和别人玩不理我哭过很多次。每次都发誓她再来找我,我也不会和她玩。可每次她没人玩的时候回头找我,我还是忍不住和她玩。直到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以后,大概初三我终于明白过来,有些友谊,它不是说它真的很珍贵或者怎么样,而是两个人压根不是一条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就算强求也都不可能的。就像二十多年我也和很多朋友没再联系了,但我也寻到了很多的真心朋友。有人总问我是怎么和别人相处,我都会说看缘分。那是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和朋友相处,真要说什么,我就总结了一点:和朋友交我一直很真心。
我可能不太够资格说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但我可能对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有所感同身受。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学校开家长会,那是我第一次得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们也不能去学校,我就自己做了自己的家长。在后来很多次家长会的时候,我都是自己给自己开的。小学四年级有一次放学,外面下大雨,别人家都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们村里有个娃娃的妈妈,我奶奶让她给我捎了一把伞。那次我淋着雨回去的,一路上都没打伞,回去我奶奶见了我啥也没说,就拿毛巾给我擦头发,我还一脸委屈的不成样子,怨天怨地。以至于后来好几年养成了下雨天不打伞的习惯。现在想想对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又恨又觉得好笑。生活的坎坷不是一辈子过不去的梗,只要你向前看,一切都能行。
等再后来的时候,第一次去住寄宿学校,天天想家天天躲在被窝里哭。我家是农村的,离城里有段距离。高考前,我和爷爷奶奶开玩笑,我想出考场的时候看到你们俩。高考那天,下了大雨,我考完出门看见外面那么多的爸爸妈妈在接孩子,当时我就想他们俩会不会来呢。我走到最外面,就看到我爷爷伸着头在往里面望,我就跑上去,他啥也没说给我递了个面包。你们不知道,那个画面可能真的是我一辈子最珍贵最珍贵的东西。我爷爷平时对我特别凶,我能记起来他对我这么温柔的事其实只有几件。爷爷和奶奶从来不会管我很多,小学的时候爷爷买了EVD,可能现在的小孩有的都没听过,我放学回家就是安上碟子放着歌写作业,我奶奶还骂我就这种样还能上大学。后来他们说没想到我还考上了大学。
今年是大学的第三年,我还是会给他们打很久的电话,说着这偶尔枯燥但又惊喜的生活。其实我这是第二次在很多人面前说自己以前的故事,可能往事真的能被时间消磨殆尽,我希望屏幕面前的你无论现在几岁,无论生活有多艰难,一定要好好活着,拥抱世界,热爱生活。
201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