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火星女王艾莉塔》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0-11-21 23:50: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火星女王艾莉塔》经典影评1000字

  《火星女王艾莉塔》是一部由雅科夫•普罗塔扎诺夫执导,尤丽娅·索恩采娃 / 伊戈尔·伊利因斯基 / Nikolai Tsereteli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奇幻 / 爱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星女王艾莉塔》精选点评:

  ●额。。。。除了太红,莫名的程度与我的梦略相似。全宇宙的苏维埃特别牛逼。

  ●运镜美指无一不精。男主相当迷人(虽然略苦逼瘦弱,但再瘦弱的男人大概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随手公主抱)。剧情发展永远先于你的想像力一步,而且紧凑,低头再抬头便错失重要线索。

  ●好片,火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可是被审查剪掉的部分太明显了,结尾处明显有蒙太奇的设计,艾丽塔与妻子如幻象交互显现在科学家面前。但是经过重剪辑后太多地方无比混乱,不知电影曾遭遇什么。

  ●Le Balzac的ciné-concert,所看过最动人的默片之一,除了惊艳的月球上“过去的未来”(惊艳的俄国妖男),还有难得对地球上感情戏的细腻处理。现场音乐配合得就像OST。影后每人一袋俄式质朴(粗糙)晚餐,以及一张俄国艺术家kabakov的展览门票。就是因为偶有这样幸福的夜晚,才让人舍不得离开啊混蛋!

  ●这货不是科幻片,这货是家庭伦理剧。

  ●看完简直不能相信是1924年的片,平行空间,交叉叙事,科幻,人性和伦理的挖掘,两性关系探索,机械美学,无产阶级革命,社会结构剖析,回归主旋律等等,再加上宏大壮美场景,未来主义服装⋯⋯今天的大部分片在此片面前都能被秒成渣渣,80年过去,除了技术,好多人还在玩前人剩下的,并沾沾自喜着。

  ●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下载的了

  ●未来已经成为过去

  ●haha this is so interesting

  ●  本片火星着装持续出现在设计学院大学生的极简/环保/未来/赛博朋克秀展上(不是)。   小三的事情,非要浪漫地用心灵感应、“用地球人亲吻的方式亲我”包装一下。《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爱情观和本片一样文艺俗套又渣,属于看时可以看,看完有点恶心、越想越不对劲。一旦没察觉到不对,被潜移默化地洗脑,会默许伴侣只要最后回到我身边就好的观念。   维克多那条线直接砍掉对影片没有任何影响。故事没讲清楚,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细碎,编剧应该穿越到几十年后写电视剧。    Aelita(女王) lkhoshka(仆人) 戈尔(守护) Gor(建造) 图斯库博(统治) 洛杉矶(工程师) 娜塔莎(妻子) 古谢夫(士兵) 玛莎(护士) 斯皮里多诺夫(其同事) Victor Karlovich Erlikh 叶莲娜(妻子) 巴甫洛夫(糖)

  《火星女王艾莉塔》影评(一):#红衣影评# 火星女王艾莉塔Аэлита/Aelita: Queen of Mars

  #红衣影评# 火星女王艾莉塔Аэлита/Aelita: Queen of Mars 1921年拍摄的前苏联首部科幻电影, 导演雅科夫•普罗塔扎诺夫Yakov Protazanov堪称第一代电影天才,相较于梅里埃尚未脱离舞台化的表演模式,本片更为写实生动,特别是对情感和角色性格两个方面的细腻设计,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后来的苏联电影,甚至直接影响了另一科幻经典——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的《大都会》的诞生。

  误解引发矛盾,距离将爱情酿成悲剧,度尽余波原为梦,真爱正是身边人。

  除却细腻(红衣对前苏联电影最深的印象就是细腻),影片故事架构和人物设计也可圈可点。两个世界的故事有条不紊的展开,依靠飞醋真爱和懵懂暗恋的两厢胶结,推动故事并于一处,赞!备受工作和感情煎熬的男主、活泼开朗(漂亮)备受误解的妻子、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火星女王、投机倒把满肚子花花肠子的奸商、独眼海盗式的侦探配角、忠厚善良的士兵好友,个个精彩,再赞!令人捧腹的笑点俯拾皆是,再再赞!!

  《火星女王艾莉塔》影评(二):先锋

  我本以为这是关于火星的想象,其实跟那个时代的其他苏联电影一样,它仍然在描述苏维埃和共产主义。

  与梅里埃那些非常舞台化的布景和滑稽剧般夸张的人物表演比起来,Aelita里更多真实的场景,人物表现则速度平缓,注重内心和情感。

  在我们所知的苏维埃共产主义背景下,爱恋、嫉妒、匮乏、阶级、婚姻、情感、分配制度、奴役、受困被一一描摹,关于私有化与公有化、个体与集体的危机,早已在当时的影片里被预言过。

  关于火星,关于未来的想象,苏联人凭借一个全新的国家,比同时代所有的同行都走得更为遥远。那些关于火星的布景设计,人物造型,服装,直接受到当时的先锋艺术影响,而与过去干脆得没有丝毫联系。

  在弗里茨•朗那里,可以同时看到表现主义和包豪斯的影响,而雅科夫•普罗塔扎诺夫也确实清晰地用古典悲剧般的笔调展现地球,而把对火星的想象献给了构成主义。

  在杂家的现场是一个人的电子配乐,没有人声,是几天来最好的现场。

  苏联人,确实在那个时代创造了全面的辉煌。

  《火星女王艾莉塔》影评(三):其实,Aelita不是科幻

  quot;Aelita",网上有翻译成“艾里达”的,可能更顺嘴一些,但我还是偏爱“阿爱里塔”这个译名。小时候,大概是七几年,看发黄的《红旗飘飘》,还是文革前的书,里面有围着花边儿的小字广告,介绍即将出版的A·托尔斯泰的小说《阿爱里塔》,说是几个地球人到了火星,主人公爱上了火星公主阿爱里塔,顺便领导了火星人民的革命,起义军在隧道中大战,等等,最后好象革命失败了还是怎么的,总之被迫飞离火星,主人公与阿爱里塔痛苦分别,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样天马行空的故事在文革后期,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对一个在封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子来说,自然散发出强烈的迷人的色彩。于是从那时开始就特别想看这个故事。也从那时起才知道,俄罗斯不止一个文学家叫托尔斯泰。

  但一直也没看到过这本书。

  感谢互联网,感谢电骡这样的工具,几乎所有的梦想、夙愿都可以实现,只要你还没有遗忘。我终于下载了苏联拍摄于1924年的同名电影。呵呵,这个时代,谁还会借助Internet下载黑白默片呢。

  但好象这个电影和小说不是一回事。我没看过小说,但与《红旗飘飘》上的简介对比来看,改编偏离原著较多。主人公因为嫉妒,枪杀了妻子被迫逃离地球,同船的还有一名意外搭乘的、死死追踪他的业余侦探,以及一名无所事事又闲不住的士兵。爱情确实发生了,革命也确实发生了,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辛辣的讽刺和对现实的回归。原来早在80多年前,电影的襁褓时代,就出现过对文学原著这么大的改动。由此可见,“戏说”是一种传统,往高了说,是一种创作者的高度自觉。

  不过或许这样的情节更适合于那个时代的电影。影片大量的篇幅还是描写地球上的事情,这部分非常明显地带有后来苏联电影的那种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对人物心态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动人;一旦上了火星,则立即陷入了闹剧,匆匆收场。想起一句话,“有些人总对有没有外星人感兴趣,却不知道自己邻居的名字”,大概本片的导演也是这样的思路,直到结尾我们才明白,这是一部打着科幻大旗反科幻的影片,火星、飞船等等之所以搞成闹剧,无非是一种揶揄。

  如果想看纯正的科幻,或许应该去看A·托尔斯泰的原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火星女王艾莉塔》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