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钟楼》是一本由舒平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的290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默的钟楼》精选点评:
●希望一切的伤痛都成为昨天。
●看的是 这书的之前的版本 天问
●还不错~~让我真实的了解了那个时代~~希望历史的教训不会重演,但似乎书中那种阶级固化的状况正在现实中愈演愈烈……(ps:男主迪克绝对是渣男,精神肉体双双越轨,而作者还将他和黄圆的感情描写的无比真挚
●最近在复习现当代文学史。想到这本15岁时被母亲塞过来的书。有时间重读一遍,估计会有不同感受吧。
●小说后半截开始变得有点拖沓……
●不喜欢这样的文笔
●眼光高
●在学校图书馆借来看的,因为我比较喜欢这一类,所以读的很仔细也读完了,故事很长也有历史的味道,读了会很有画面感,很合适拍成剧,但是结局让我很难受,也许现实就是那样,但是好人一个个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很坏的衣冠禽兽却不知道会不会死。。。难受
●用血和泪书写的历史,应该让每个当代青年认真的去感受,而不是一昧的掩盖!越掩盖只会让人更失望!
《沉默的钟楼》读后感(一):是我喜欢的描写文革的书籍之一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正真的精神信仰,更没有法制与秩序,有的只是热火朝天的盲目,本末倒置的荒谬以及留给属于那个时代深深的伤痕。
就像书中开头说的那样,“生活终会教会我们生活”。但那种生活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恐慌与茫然。
“我”与黄方只是那股洪流中的一小粒砾砂,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过于残酷的那场革命。伏尔基河固然美丽,小兴安岭固然雄浑,但都不只是风景。
在没有保障的社会里,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应该有羞愧、有礼仪、有同情心、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那场革命里有的,只有人性的扭曲和最原始的需求。
时代的错误总归是要个体来承受的,错误也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过去有,将来也可能会有,我们能做的就是保留在黑暗来临前准备好一只蜡烛。
《沉默的钟楼》读后感(二):笔记
渐渐的,你似乎从文化节大革命开始时的惊恐万分,整日里惴惴不安的状态走了出来,面对这么多重大的刺激,像是已经麻木了。在你的认识里,革命就是革命对象的泪水、流血和死亡,令你心痛或不那么心痛的泪水,你所熟悉和不熟悉的流血和死亡。——P31
今天, 大多数人们都意识到,正是文化大革命将中国人人性中的劣根史无前例地诱发了出来。猜忌、陷害、污蔑、暴力、背叛、残忍、欺骗、集体的不信任、集体的盲目崇拜、再加上以后集体的忘却(且不管这忘却是伤心地不堪回首还是叵测心虚的掩饰)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P44
你一进校门就发现了,那些大字报里也有揭发批判你父亲的内容。那些内容使你更多更多地了解你父亲的过去。看过后,它给予你最重要的启示是,在这所学校里,你对所受到的一切,只能有一种应对方式,那就是忍受。你明白,在这里你所表示出的任何不满与反抗,都只会招致更加难以忍受的境遇。——P59
《沉默的钟楼》读后感(三):人性扭曲的时代。
我看到这本书实属机缘巧合,当时家里有一本舒平写的《天问》,很不巧是下卷,没有上卷,无奈上网找,在新浪读书频道输入“舒平”两个字之后,出现了《沉默的钟楼》这本书,再一看关于该书的评论才知道,《沉默的钟楼》就是《天问》,只不过是作者把人物姓名和情节作了修改和增删,再仔细一读,发现这本书和《天问》大部分情节是一样的,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我把这本书读完了。
该书描写了几个少年在文革时的种种不幸遭遇,他们在那个动乱的年月里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当他们终获平反回城的时候,身边出现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他们感到无奈。“向钱看”成了当时的不良风气,作者用独特的语言批判了这种行为。
可以这么说,书里的主人公在文革时的激进和文革结束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种种现像的无奈正是80年代人们生活状态和心理的真实写照。
这本书的风格很独特,作者用独创的文学语言准确剖析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心理活动。
这是一部好书,值得一读。
《沉默的钟楼》读后感(四):忍耐的年代,如烟的往事
凌晨四点,躺着看完这本沉默的钟楼。
出生于1953的作者,在书中以第二人称称谓自己,将我的角色抽离出情节以尽客观。西直门以东,东直门以西,安定门以北的皇城根下,发生的作者称之为自文革时期开始四十多年的爱恨情仇,有些许同血色浪漫,或许,那个同时代的背景,确实也没有无法有更多的生活方式。
故事的主线,是迪克、黄方及黄园之间的情感。死亡,对于那个纷乱的年代,似乎是一件无奇之事。你,从开始经历了黄方父母之死的无措到目睹叉子之死的自制,无不透露着叙述着,这个彰显了人类丑陋的时代,要活下去,要忍耐。只有忍耐,才有生机。你的爸爸妈妈很聪明,真的,虽然整本书没有太多叙述这两位的情节,只有你提及两次牢记着妈妈说要忍耐。横向比较你的友伴,没有谁的父母还能给这些活下来的黑五类子女赡养自己天年的机会。
这些小孩是幸运的,1966年来临时,你们尚未长成,不用如你们的父母,将所有的阴暗承接下,以死解脱;这些小孩是不幸的,这场战争,毁灭了信仰,毁灭了人性,也似乎可以证明,人性是本恶。你们的成长,背负着什么,仅以希望明天过去而已。我同意作者的认为,这些昨日的痕迹,这些所谓红卫兵的行为,是应该被清算的。而这场战争,最让人厌恶的是,造势者选择集体遗忘,是自发的,还是幕后操纵压制的。
这一代孩子正是50后,他们的孩子正是我们这些80后,造就没有信仰的教育,没有信仰的国度,这往事,无法如烟。
《沉默的钟楼》读后感(五):意外发现的好书《沉默的钟楼》
《沉默的钟楼》来自朋友推荐。 很惊喜的是,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以第二人称描写故事的书,仿佛我就是主人公,设身处地的在那个时代,书中对“你”的拷问让我觉得无处躲藏,乖乖地接受书本带给我的时光穿梭。 时代的产物往往是小人物的感受最真实,过往的错误让人讨论起来避之不及,作者倒是出乎意料的大胆。 作者不仅仅是反观历史,还侃侃而谈,理清人欲肉欲,理想和现实,许多词汇写的真叫我一个欲火焚身。每个镜头都让人觉得有理有据,不像某些年轻作家写的东西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那些情绪是他妈打哪儿来的?作者对每个人物的塑造真叫我赞叹不绝,每每流泪的时候叫我叹为观止,挤了半天挤出一个字:好!真特么的好! 很多人在讨论往事总带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确实这也很正常,我自己也常常义愤填膺,不胜其怒。但提醒大家的是,不可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过去,同时不可这样看待未来。也许未来人们才知道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可笑,树长得越高,它的影子就越大,这根本无法调和,我也不好留下评价,容易让人找出其中罪证,握住我的把柄,还是留给时间这个庸医告诉我们事实吧。 小人物自有万钧之力,告诉我们真实的历史,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比你那些教科书和无处不在的洗脑有用多了。 不信你自己去读。
大雁8.7文雀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