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黑洞》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18 07:0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黑洞》观后感摘抄

  《黑洞》是一部由金国炯执导,安圣基 / 金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洞》精选点评:

  ●搜狐播放量好高。是个变态的、病态的片子。

  ●这样的母爱已经变异了吧...着实恶心

  ●高中學「孔雀東南飛」時,我特別崇拜又非常儒雅的語文老師含蓄道…各位女同學將來大略要為人妻,劉蘭芝的悲劇部份在婆婆,側面可看她守寡多年,未婚夫如果只有母親且守寡多年,你要做好處理婆媳關係的準備,因為一守寡多年二來兒子長得像她丈夫…其實這種病態家庭,改嫁嫁得好也非壞事~

  ●最近这po主的图解都好变态 - -。进阶版婆媳关系 - -。吓死 - -。畸形母爱。名字起得太科幻,我觉得以后提到这名字我想不起这电影。

  ●算是有剧情、符合(病理)逻辑的片子,但实在没什么冲突和高潮。不过韩国人这是要抢日本人的生意么哈哈~

  ●看这片子绝对自虐,低智商。。我还是看我的欧美商业无点大片吧。。我说过"令人费解是世界上最无敌的东西"。。这种无敌的电影大家不要触碰。。我了个去。。

  ●自虐啊找这个片子看,要做噩梦了

  ●挑个正常的男人不容易,还得挑个正常的妈

  ●爱 爱得太多是负担 不知是福是祸。女人不能把所有的感情放在一个篮子里------双方都会死的很惨!

  ●婆媳大战的终极PK,太悲剧,变态的母爱太可怕了!!

  《黑洞》观后感(一):Black Hole

  一部少有的题材!至少我很少触及到这类的题材!

  现在看看电影名,突然明白了,为何叫Black Hole。影片最后,媳妇受不了婆婆的恳求,答应去看“自杀”的丈夫,走进的是一个没有阳光的屋子....

  影片开始是一段雀跃的音乐,一个满脸幸福的老女人,做好早饭摆好餐具,镜头里去到楼上的房间很亲昵的亲吻了床上的年轻男子,随即两人就翻滚在床上玩“谁胜谁输”的游戏,欢笑充满整个屋子。

  没有看过电影预告的朋友或许会有点疑惑,至少不想把这个故事是联想到母子恋。毕竟母亲神圣不可侵犯。当满脸幸福的老女人说妈妈怎么老久没有和你一起出去了,儿子说今天我就准备约你,接着儿子告之母亲,我要娶老婆了。母亲脸色变了,音乐也变了,看到这里我就知道这个故事开始不一样了...

  果然,母亲很平静的答应了儿子的结婚,因在此时的母亲只是觉得结婚的对象是儿子眼中的玩具,或许,她自己眼中媳妇才是玩具。在她听到儿子要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一起而“遗弃”她时,愤怒的她竟然一拳将眼前的镜子打破,呼呼,当时我真的震惊了,母亲果然是“力大无比”,为网友惊呼的母亲错手将儿子杀死做了铺垫。

  看到母亲艰难的爬到儿子已死的床上,然后是嫣红的血流淌到了床下,母亲最终死在儿子的旁边,此时的我却很心痛,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许是我是水瓶座,记得在那个星座说明上看到过说:水瓶座是可以为了生孩子而结婚的星座。

  结局最后,儿媳将两人骨灰混合一起,然后洒入江中,然后说:太多的爱让他们不幸,希望来世他们不再是母子,这样也许会过的幸福些。看到这里我哭了,其实这部戏真的不点都不恐怖,当然这只是针对经常不开悬疑电影的人来说。虽说中间真的有很多地方毛骨悚然,可是当两人都死去,不是一切都随风而逝了吗?难道大家都不能原谅这位可怜的母亲吗?

  有些细节,母亲和儿子在这栋房子里生活了三十年,儿子也一直很自然的享受着母亲给予的一切的爱,从不say no。母亲一开始就是位有抑郁症的病人。本是充满爱的屋子,最后因为害怕失去,恐惧失去,而将屋子变成了Black Hole ,可悲,可悯。

  看完这部电影我没有很多的恐惧,而是思考,因未来的我也会是母亲,而我是位很喜欢小孩的女性。我不知道,未来作为母亲的我会不会如此不知道放手,但是我会在未来多多想到《亲爱的安德烈》里的母亲。

  我不想去斥责影片里的这位浓妆淡抹的母亲,她何尝不是位渴望得到更多的爱的人呢?祈愿这样的故事,现实中没有。仅此而已。

  学习做一位母亲,学习做一个儿媳,更加学习做一位儿子。

  《黑洞》观后感(二):真可怕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是出于惊悚的状态,人们说什么来着,要忘记压力,有的时候可以看恐怖片来着。我从来没想过用这种方式来解除压力,看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头发还没干,不能立马睡觉。

  可是我承认,它的确把我吓着了,我现在什么感觉都没有,我真的明白为什么看恐怖片可以让一些人释放压力来着,因为看完,你的心都揪紧了,你脑子是空的,整个脑海里只剩下恐惧,更可怕的是,这居然还不是恐怖片,那么真正的恐怖片到底该有多可怕呢。我的脑海里尽是那个母亲扭曲的脸,红红的嘴唇,对着镜子,志得意满的微笑,毛骨悚然。

  影片的开头是清晨,房间里放着歌剧,应该非常有名,因为很耳熟,但原谅我孤陋寡闻,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总之非常昂扬欢快,然后单身母亲就喜滋滋地跑到楼上去叫儿子,儿子不起床,她就骑到儿子身上去,去逗儿子,儿子反身将母亲压在身下,母亲又反身将儿子压在身下,然后说哈,我胜利了。那场景,怎么看,都像一对情侣在打闹,不像母与子的嬉戏。更何况,注意儿子已经三十岁了,而母亲已近五六十岁了。

  然后开始是儿子决定娶媳妇,您也许会说婆媳之争开始了,可是我只能说婆媳之争远远比这要小儿科,这简直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媳妇是崔智友演的,话说以前觉得崔智友太素,可是在这部电影里,忽然觉得她美极了,当然在这部电影里她可怜也可敬。

  刚开始,她担心婆婆会嫌弃自己,因为自己从小是孤儿,有长兄抚养长大。可是婆婆接受了她。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噩梦开始了。婆婆开始无止境地折磨媳妇,只要儿子不在家。她使尽各种方法挑拨离间。她恐吓,威胁她。

  我很佩服里面的媳妇,她居然有勇气呆下去,尽管目睹了自己的丈夫和母亲之间不正常的关系。要是我,我肯定会神经衰弱的。更让人感到振奋的是,她最后开始反抗,她企图把婆婆变“正常”,企图把自己的丈夫从这种奇怪的情境中拯救出来。丈夫走火入魔还不深,可怕的是婆婆。

  发现儿子居然从自己的身边一点点离开,她的嫉妒之火被点燃了,开始想要置媳妇于死地。最后儿子也想离开他,错手杀死儿子之后,她把媳妇从外面骗回来。说时候刚开始,看到媳妇去意已决,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结果她心一软,居然还是跟着婆婆回去了。婆婆把她囚禁在地下室里,她说你就是一个玩具,居然还想跟人一样,这还了得,高尔夫球一下下打在媳妇身上,她已然涣散了。淡定的化好妆,她打扮地漂漂亮亮,像一个恋爱中的人出去给爱人买衣服。

  最后的最后她也死了,媳妇把他俩的骨灰撒在海面上。居然还说了,但愿来世,他俩不是母子关系,这样会比较幸福些。我想说的是,最后来世他俩都不要有关系。给他俩一个正常的家庭吧。

  本来我实在是被那个婆婆的面目狰狞吓呆了,后来我一想,这是个悲剧。他俩都很可怜,相依为命三十年,大概母亲只能得到儿子的关注和爱,就好像是她生命中的唯一一束光。如果有人企图将这束光夺走的话,她那么死命抢回来也是有那么一点逻辑的。可是,这样畸形的爱,只会毁了所有人。

  非常敬佩媳妇的原因是,明明她是受害者,她居然还可以说自己还得他们俩母子都死去。大概因她自己也是长兄养大,所以比别人更能理解这母子之间的畸形之恋。可是同样都是在不完整的家庭成长,怎么人和人就差那么多呢?阴影~~~阴影~~~阴影~~~

  现在比较不恐惧了,谁陪我去上厕所啊?

  《黑洞》观后感(三):但愿,下辈子不做母子,只做情人

  2013-04-23 15:45:11| 分类: 电影看后感 |字号 订阅

  女人的占有欲望有多强烈?看了这部电影,我才发现黑洞可以无限放大,超越现实,甚至超越自己。

  近几年来,日本和韩国颠覆伦理的风头可谓是疯狂。前一段时间看日本电影《恋之罪》,昨夜又看了《黑洞》,两个都是在反映女人的扭曲心里。回想上学期看的《危情十日》,我觉得《黑洞》更加使人害怕,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人和人的矛盾激化,却又在薄如蝉翼的伦理关系中酝酿。

  当儿子死在母亲的身边时,我彻底他妈崩溃了。

  更崩溃的还在后面,母亲在儿子死了之后,把儿媳妇诱骗回家,用铁锹砸晕,关在地下室,和儿子小时候的玩具放在一起,之所以没有杀了。因为在母亲的眼里,儿子生前很喜欢自己的妻子,就像喜欢儿时的玩具一样。如果不是儿媳妇的好朋友赶来,恐怕儿媳妇就要被母亲折磨致死。

  我看了其他影评,有人说这部电影讲的是母子乱伦,母亲就是一个心理变态。也有人说,由于丈夫死得早,母亲与儿子相依为命三十年,把儿子当成了丈夫的影子,可又不能回绝儿子的事实。在儿子未结婚之前,母亲会来叫醒儿子起床,给儿子做早餐,收拾上班的衣服,甚至给儿子洗澡。在儿子起床的时候,母亲还和儿子抱在一起打闹,看似亲密的情人。在这部电影中,母亲对儿子超越亲情的爱显而易见,可儿子对母亲有没有超越亲情之爱,是不清楚的,或者说儿子只是很爱自己的母亲,表现的方式有些独特,并没有超越亲情之爱。

  如果说母亲心理畸形,那么儿子呢?他这三十年来心理就一直很健康吗?一看他们家的摆设就知道是个富人,有一栋房子,儿子和母亲都开着车,这原本就是一个比其他人优越的家庭。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原本可以做个最幸福的人,妻子对他很好,母亲对他很好,可母亲的嫉妒心理越来越严重,当趁儿子不在家差点将儿媳妇溺死在浴缸里,从而逼走了儿媳妇。这部电影终于到了高潮,儿子和母亲反目,要离家出走,母亲以死威胁,在两个人的争抢中,母亲误杀了儿子。看到这里时,我一直耿耿于怀。

  儿子从哪里来?我们都很清楚,是母亲十月怀胎,经历了生产的痛苦之后,一手抚养长大。母亲对于儿子来说是创造者,儿子就是被创造者,可是当儿子长大后,就需要有自己的饿生活。一个男人,当然想要有一个漂亮温柔的女人作为自己的另一半,这几乎是每个正常男人的生理需求,也是心理需求。但是,母亲强化了自己是个创造者的角色,把爱当成了依靠和人生的全部,必然走向极端,也必然走向灭亡。我其实不太同意说儿子身上有丈夫的影子,恋子情节其实就是女人对男人的感情。因为,一个寡妇如果想找丈夫的影子,需要一个男人安排自己的后半生,完全可以到外面找,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儿子下手?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反映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的矛盾,母亲、儿子、儿媳妇只是附在电影表面的东西,为了吸引观众,与伦理本无关系。

  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矛盾的根源由在于占有,就像一个黑洞吸引着创造者走向自己的陷阱(该部电影,又被翻译为《陷阱》)。每个人都害怕失去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比如我就害怕把自己写的文字掉了,包括小说、诗歌,甚至无关紧要的论说。我也害怕丢了钱包。手机,虽然不是自己创造的,也是自己的必需品。也就是说,儿子对于母亲不但是被创造者的身份,而且也扮演者对于创造者来说的必需品身份。一旦这个必需品被其他人占有,就浑身自在,恶劣的报复随即而展开。用这样的说法,又能解释一般意义上婆媳关系的不合。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听到别人家婆媳关系不和,应该不是恋子情节惹得祸。我觉得就是心理上在作祟,因为不平衡。婆婆爱自己的儿子,但看到儿子被一个陌生女人玩得团团转,不听自己的话。所以说,婆媳不和,儿子都比较软弱,丈夫的角色同等软弱,没有主见。

  于是,我建议一个男人一定要强硬起来。

  女人的占有欲望有多强烈?看了这部电影,我才发现黑洞可以无限放大,超越现实,甚至超越自己。

  近几年来,日本和韩国颠覆伦理的风头可谓是疯狂。前一段时间看日本电影《恋之罪》,昨夜又看了《黑洞》,两个都是在反映女人的扭曲心里。回想上学期看的《危情十日》,我觉得《黑洞》更加使人害怕,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人和人的矛盾激化,却又在薄如蝉翼的伦理关系中酝酿。

  当儿子死在母亲的身边时,我彻底他妈崩溃了。

  更崩溃的还在后面,母亲在儿子死了之后,把儿媳妇诱骗回家,用铁锹砸晕,关在地下室,和儿子小时候的玩具放在一起,之所以没有杀了。因为在母亲的眼里,儿子生前很喜欢自己的妻子,就像喜欢儿时的玩具一样。如果不是儿媳妇的好朋友赶来,恐怕儿媳妇就要被母亲折磨致死。

  我看了其他影评,有人说这部电影讲的是母子乱伦,母亲就是一个心理变态。也有人说,由于丈夫死得早,母亲与儿子相依为命三十年,把儿子当成了丈夫的影子,可又不能回绝儿子的事实。在儿子未结婚之前,母亲会来叫醒儿子起床,给儿子做早餐,收拾上班的衣服,甚至给儿子洗澡。在儿子起床的时候,母亲还和儿子抱在一起打闹,看似亲密的情人。在这部电影中,母亲对儿子超越亲情的爱显而易见,可儿子对母亲有没有超越亲情之爱,是不清楚的,或者说儿子只是很爱自己的母亲,表现的方式有些独特,并没有超越亲情之爱。

  如果说母亲心理畸形,那么儿子呢?他这三十年来心理就一直很健康吗?一看他们家的摆设就知道是个富人,有一栋房子,儿子和母亲都开着车,这原本就是一个比其他人优越的家庭。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原本可以做个最幸福的人,妻子对他很好,母亲对他很好,可母亲的嫉妒心理越来越严重,当趁儿子不在家差点将儿媳妇溺死在浴缸里,从而逼走了儿媳妇。这部电影终于到了高潮,儿子和母亲反目,要离家出走,母亲以死威胁,在两个人的争抢中,母亲误杀了儿子。看到这里时,我一直耿耿于怀。

  儿子从哪里来?我们都很清楚,是母亲十月怀胎,经历了生产的痛苦之后,一手抚养长大。母亲对于儿子来说是创造者,儿子就是被创造者,可是当儿子长大后,就需要有自己的饿生活。一个男人,当然想要有一个漂亮温柔的女人作为自己的另一半,这几乎是每个正常男人的生理需求,也是心理需求。但是,母亲强化了自己是个创造者的角色,把爱当成了依靠和人生的全部,必然走向极端,也必然走向灭亡。我其实不太同意说儿子身上有丈夫的影子,恋子情节其实就是女人对男人的感情。因为,一个寡妇如果想找丈夫的影子,需要一个男人安排自己的后半生,完全可以到外面找,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儿子下手?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反映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的矛盾,母亲、儿子、儿媳妇只是附在电影表面的东西,为了吸引观众,与伦理本无关系。

  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矛盾的根源由在于占有,就像一个黑洞吸引着创造者走向自己的陷阱(该部电影,又被翻译为《陷阱》)。每个人都害怕失去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比如我就害怕把自己写的文字掉了,包括小说、诗歌,甚至无关紧要的论说。我也害怕丢了钱包。手机,虽然不是自己创造的,也是自己的必需品。也就是说,儿子对于母亲不但是被创造者的身份,而且也扮演者对于创造者来说的必需品身份。一旦这个必需品被其他人占有,就浑身自在,恶劣的报复随即而展开。用这样的说法,又能解释一般意义上婆媳关系的不合。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听到别人家婆媳关系不和,应该不是恋子情节惹得祸。我觉得就是心理上在作祟,因为不平衡。婆婆爱自己的儿子,但看到儿子被一个陌生女人玩得团团转,不听自己的话。所以说,婆媳不和,儿子都比较软弱,丈夫的角色同等软弱,没有主见。

  于是,我建议一个男人一定要强硬起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黑洞》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