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变奏之吐尽心中情》是一部由保罗·奥斯特 / 王颖执导,哈威·凯特尔 / 麦当娜 / 吉姆·贾木许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烟变奏之吐尽心中情》精选点评:
●7.9 《烟》的姐妹篇,不像《烟》虽散但线在,这部更为零散、更为即兴,有怀旧的情结,以及对布鲁克林的热爱,依然是王颖、保罗·奥斯特与哈维·凯特尔,更有卢·里德叨逼叨叨逼叨,吉姆·贾木许恶意卖萌傲娇,麦当娜送信热舞秀汹涌波涛。一群老友在香烟店里打屁吐槽讲故事,真的很羡慕这种生活。
●很容易被这种话痨小日子的电影吸引 奥斯特做起导演也挺优秀 愿意在任意一个他乡过这种日子感觉也会开心 却无法接受在北京这样过...也是奇怪(老Lou眼镜真酷抽烟也酷 贾木许太有戏了
●Paul Auster & Brooklyn 另外这片大牌好多
●Brooklyn
●以一家布鲁克林小店为原点展开的一个伪纪录式叙述。哈哈哈哈王颖很有幽默感,伪纪录片采访穿插,贾木许的段子不错
●散文诗
●大牌齐亮相,烟里诉衷肠。
●靠法语字幕,怎么还有老李啊啊
●在一个小小香烟店里由一群小人物“讲述”了他们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情感和看法,甚至从中可以看出整个纽约城洋溢的自信和包容性。
●太讨厌一直说:"This is New York !""This is Brooklyn !"
《烟变奏之吐尽心中情》影评(一):布鲁克林的破事儿
保罗奥斯特与王颖合作拍摄的第二部影片,应该可以视作1995年《烟》的续集,更准确的说,更像一篇补白。(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1594/?i=0)
故事同样围绕这一家布鲁克林香烟店展开。不同于《烟》四条主线勾勒的一出种族、亲情、爱情诸多元素的悲喜剧,《Blue in the Face》显得杂乱无章出于即兴。这家小香烟店更像是布鲁克林区的小小缩影,店内店外破事儿铺陈轮番上演,店老板和Violet的感情纠葛反而退居其次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电影由一段boogie缓缓带出,Lou Reed大叔倚在柜台前碎碎念叨“我不知道为什么住在纽约,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比起巴黎丹佛毛伊岛,我更熟悉纽约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注定的。”而后出现一副美国地图,布鲁克林的位置被大大地圈了出来,一旁写着“You are here”!接着,店老板在铺子外惹上一出抓小偷又放小偷的闹剧。之后是一段住在布鲁克林的夫妇的采访片断。
诸如此类,影片周而复始地在采访、独白和香烟店的故事之间不停切换。间或穿插即兴弹唱和布鲁克林街景。导演粗描淡写,洋洋洒洒泼出一副布鲁克林的写意画。
“布鲁克林住着2.3万人口,90多个不同民族,遍布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天主教堂犹太会堂”,借路人之口,保罗奥斯特试图描摹布鲁克林的大概,情怀使然,911之后,他第一想到的也是布鲁克林,也许是想让布鲁克林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情,鼓舞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们。
电影里卧虎藏龙,我孤陋只认出了Lou Reed 大叔、贾木许和麦姐。如果对贾木许聊抽烟,麦姐街头热舞有兴趣,真该找来看看。
豆瓣的简介写错了,那是另一部《烟》的简介,可惜我也没找到正确的中文介绍。
《烟变奏之吐尽心中情》影评(二):面目忧郁,自言自语
看《Blue In The Face》是在昏昏欲睡的午后,阐述无聊理由的Lou Reed并没有打入一记强心针赶跑瞌睡。各种无情节插入的琐碎,也没能让半眯着的眼全开。
直到麦姐送信热舞,Auggie读到店面将不会关闭,挺胯高兴唱起Ba-Ba-Boom,才恍然。
记得以前有人问我想要怎样的生活,我不记得从哪儿看来一段话,说:要平淡长流,偶然出现一些小惊喜。这东西在嘴边,也只能是说说,描述不出怎样的就是平淡长流中插入些小惊喜桥段。看到这里,心想这也许就是其中的一种吧。
Lou Reed喜欢在熟悉的地方,过熟悉的生活。亦真亦假胡言乱语的说吸烟是为了纪念因为抽烟而逝的朋友,不戒烟是因为他没吸进去。
Auggie会放女朋友鸽子,对待犯罪的态度是绝不手软,但是他愿意在街坊们的杂货店没出息终身。
Jim Jarmusch的最后一支烟要拍照留念,然后将烟头比作原子弹坠落般丢下。
Michael J. Fox的问卷调查形形色色,Giancarlo Esposito会在大便后看着长粗被抽水马桶抽走,他不满意自己Penis的形状,但是无论给他多少钱,他说他都不愿意吃一次屎。
Roseanne和Mel Gorham都缺爱,且都明白找爱需要抓狂和决心。
……
不需要听售表小贩的Rap解释,不需要理解老板娘的抓狂胡闹,不需要认同黑人口里的白人杂货店故事。因为一首歌就可以把大家带至同步。
这应该,才能被称之默契吧。
生活本就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交集有粗有细,有打结,有断线。
或许偶尔会自言自语,面带忧伤。但是在熟悉的地方。总可以找到麻醉你的人和事。
不敢说这就是我最热爱的生活方式,但是实实在在让我羡慕了一把。
地址:c2wr95cr
《烟变奏之吐尽心中情》影评(三):就《烟变奏之吐尽心中情》的一些随言
本片是美国导演保罗奥斯特与华裔导演王颖的一次火花般的默契合作,电影上映于1996年,中文译名为——烟变奏之吐尽心中情。
整部电影就犹如这个些许奇怪的译名一般显得让人理不清头绪,也许看过整部电影的观众会觉得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太过随性以至于完全没有故事情节性,整部电影不同于一般电影需要运用叙事节奏和情节铺张,从而显得看似杂乱无章而极具本土地方特征。但是表面看似的杂乱无章并不代表电影本身没有呈现一种连贯性。精确的剪辑拼贴依然呈现一种冷静而没有丝毫的角度痕迹感,犹如音乐中近年流行的声效拼贴作品。
纵观整部电影,地方俚语,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布鲁克林情节,地下文化般的画面,无不充满美国式幽默和生活气息。尤其电影中的独白以及两人或多人对话,以及生活趣事和时代记录的穿插,让整部片子的格调顿显高大。
虽然影片看似毫无章法和故事情节,但是整部影片依然有一个主题刻画,包括隐藏的主线流动,那就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区街头开设香烟店的哈维凯托,和经常到店里买烟的失意作家威廉赫特,他们作为支撑点让影片进行自由展开。透过他俩的交谈以及群众映象的勾勒,从而揭露彼此各自的遭遇,让影片看起来不至于彻底失衡,当然,如果影片能够做到彻底无情节甚至毫无逻辑和因果连接,这样的失衡也许会更加试验性和颠覆性,但是同时也会造成一种语言上的隔阂已经疏远。
总的说来,这部情怀小调片不失为一部经典的生活情景集锦。不尽让生活在天涯四处的人莫名对于布鲁克林这座奇特的城市产生向往和浮想。布鲁克林是美国的布鲁克林,亦会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唯一的布鲁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