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讲座》是一本由李霖灿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美术史讲座》精选点评:
●图实在太小了
●无可指摘
●文笔仿佛故作古朴,欠透辟,而且图实在不敢恭维,为毛不放大?为毛不用铜版纸?
●看了几本台湾的著作,总觉得夹杂不清,这篇也不例外。
●李先生二十多年美术史教学讲义,共二十九讲。文笔优美有趣,配图印刷精良,极好的入门书。待购。好想去台湾故宫博物院看一看T T
●优美隽永,醍醐灌顶
●可以。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引领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这份精彩绝伦、活泼生动的文字与图片曾连载于台湾《雄狮美术月刊》,备受好评。本书即是根据李霖灿先生上课讲稿整理编成的,分为二十九个单元,大体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纲,以历代绘画为主调展开论述,对于玉石、雕塑、书法、铜器、陶瓷的论列亦精辟独到。
●前面好看
●讲稿的好处就是一篇儿正好一堂课的长度。。。然后可以选择休息或者继续。呵呵,各色人物讲述挺生动,很好的扫盲版
●非常喜欢,又买了本天雨流芳来读
《中国美术史讲座》读后感(一):很久很久没有读过这样的一本好书了······
真的是很久很久没有读过这样的一本好书了,像是高中时偷偷上老师那儿去偷他同学的舅舅特意弄过来的西湖龙井,心意的美妙早已超过了茶本身的美妙·······
看到“单日男生,双日女生”,说乾隆“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时惹不住、偷偷地、会心地微笑·······
《中国美术史讲座》读后感(二):学会享受美术
浅显通畅的语言和点到为止毫不罗列术语,正好适合我这种艺术盲。
李先生用他一生的广博知识给我们上一堂生动诱人的美术课。快看完了,又买了《天芳流雨》来看。如果有机会去台湾,一定要到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去参观一下真迹。
另外书的装帧设计,用纸都是很棒的,名家之作。
书里面的图片如果再大点,清晰点,就更好了。。。。。
《中国美术史讲座》读后感(三):一部极佳的美术史
李老说,有人说有的教授一辈子就一部破教材,我就有点惭愧了,二十好几年,连部破教材都没有。还好,李老的学生辈让这部书出来了,一部好书终于能让我们这些没有多少美术知识的人又好奇的人能够体味中国艺术菁华。花了一段时间,全部看完,非常棒,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品品,这种书要细品才会更有味道。在特价书店书架上看到这部书和另外一部,一起买来。今年买的书有点多了,书架了摆满了没看的书,郁闷。
《中国美术史讲座》读后感(四):先有情怀,后学知识——中国美术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我对中国美术史产生兴趣,应该来源于小学初中美术课本,铜版纸精印,各种古今中外艺术品,最多的应该是中国美术,小孩的心性自然觉着好奇,也是那时候的其它课本多数只是黑白配图,只是从没有人给我讲解。
再遇美术史就到了大学,所谓的美术学院自然要开一些理论课程,我们颓废的大学生活项目之一就是看片,口味不一,其中有色情片的也有人文类记录片,我当时看过一套《故宫》还有一套日本拍的中国文物纪录片,对美术史颇感兴趣,算是为数不多的认真听课的学生。只是在知识渊博的老师眼里我们恐怕是一群无知的草履虫罢了!除了第一节课,其它课就打发研究生来上,那两位师姐也是初登讲台,课件里放满了精美图片,只是大家都对枯燥的语言和描述没什么兴趣,我还记得当时讲铜镜,师姐把重点放在讲解图案知识上,什么四神纹、规矩纹、柿蒂纹,听的人昏昏欲睡。
美术史是一种历史,但不应该当做历史来讲,尤其对非专业学习者,这些人对它的何时出土,历史背景,历史价值并没有那么关心。这些专业的研究者知道就好,而其中蕴含的美,穿越百年千年都依旧让观赏者感动的美才是欣赏者应该观赏的重点。而这种美要怎么识别,怎么把握,又怎么去欣赏,却是一个师者应该去引导学生的,从这点来说李霖灿老师做到了,而且非常出色,而我的大学美术史老师无疑是不及格的。两者的差别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怎么欣赏美,再感染到学生,这无疑需要极高深的学问,又要用朴实的话语,所谓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者也。